李方 王濤 蘇智勇 蘇佳楠 劉劍英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鄭州450000)
復雜阻生牙為口腔外科常見疾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易引發冠周炎等口腔疾病,損壞鄰牙,嚴重者會并發菌血癥,極大地威脅患者健康[1~2]。鑿骨劈冠拔除術為傳統拔牙方法,雖可拔除患牙,但術后患者易產生疼痛、創面腫脹,并發張口受限,整體效果與臨床預期存在一定差距。隨著微創理念的發展,低速直機配合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法因具有創傷小等優勢在復雜阻生牙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將我院180 例復雜阻生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低速直機配合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法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復雜阻生牙患者180 例,以簡單隨機化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90 例。研究組男46例,女44 例;年齡19~42 歲,平均年齡(31.96±4.31)歲;Pederson 評分 7~10 分,平均 Pederson 評分(8.45±0.69)分。對照組男 47 例,女 43 例;年齡20~44 歲,平均年齡(30.76±5.03)歲;Pederson 評分7~10 分,平均 Pederson 評分(8.61±0.67)分。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經X 線根尖片檢查、口腔頜面錐形束CT 檢查確診為復雜阻生牙;存在牙齦發炎等臨床癥狀;存在手術拔除指征。(2)排除標準:存在麻醉禁忌者;伴有其他口腔疾病者;存在感染者。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行鑿骨劈冠拔除術。阻滯麻醉,采用角形切口,切開牙齦黏膜,使用牙齦分離器,翻瓣,暴露術野,止血,單面鑿平整去骨,雙面鑿增隙、分根,解除骨阻力、牙冠阻力、牙根阻力,使用牙挺拔除阻生智齒,后清理牙槽窩,確認無殘留,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止血后常規縫合。術后常規行抗感染等干預措施。
1.3.2 研究組 行低速直機聯合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法。阻滯麻醉,麻醉成功后結合患牙與鄰近軟硬組織關系、阻力分布情況實施拔牙操作,使用低速直渦輪機磨除牙槽嵴頂部牙槽骨,使用高速渦輪機磨除殘留部分,暴露1/2 牙冠,選取牙槽頂部入路,去除阻力,多次分牙,完整拔除牙體組織。若出現牙齒未順利挺出情況,則以低速直渦輪機行分根處理,近中、遠中部位使用牙挺取出,牙體組織行完整拔除。術后常規行抗感染等干預措施。
1.4 評估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牙齒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緩解:臨床癥狀、牙齒咀嚼功能較治療前明顯好轉,伴有疼痛,但疼痛程度輕;無效:未達上述標準。顯效、緩解之和計入總有效。
1.5 觀察指標 (1)臨床效果。(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術后2 h、術后4 h 疼痛程度,共10 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3)統計對比兩組張口受限程度和創面腫脹程度。(4)并發癥發生率,包括鄰牙松動、牙齦撕裂、斷根等。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2.22%,較對照組的75.56%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VAS 評分比較 術后2 h、術后4 h,研究組VAS 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術后2 h 術后4 h研究組對照組90 90 tP 2.04±0.41 2.87±0.45 12.934<0.001 1.84±0.35 2.32±0.39 8.690<0.001
2.3 兩組張口受限程度和創面腫脹程度比較 研究組張口受限程度和創面腫脹程度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張口受限程度和創面腫脹程度比較(mm,)

表3 兩組張口受限程度和創面腫脹程度比較(mm,)
組別 n 張口受限程度 創面腫脹程度研究組對照組90 90 tP 2.47±0.71 8.25±1.34 36.159<0.001 12.74±2.26 16.98±3.15 10.375<0.001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78%,較對照組的26.67%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目前,臨床針對復雜阻生牙主要采取手術拔除治療,但鑒于復雜阻生牙患處位置特殊,拔除難度大,臨床應積極探討一種最佳手術拔除方法,減輕手術創傷,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改善患者預后[3~5]。鑿骨劈冠拔除術為既往臨床常用牙齒拔除方法,角形切口雖可充分暴露拔牙創面,分離組織瓣,但切口較大,會增加手術創傷,引發術后疼痛,增加術后張口度受限、創面腫脹風險。低速直機配合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法為新型拔牙方法,與鑿骨劈冠拔除術相比,具有以下優勢:(1)磨除牙槽骨精準,并具有最佳分割效果,可減輕牙挺對周圍軟組織、神經的損傷,利于減輕術后疼痛;(2)手術過程中可通過自動噴水功能,及時沖洗口腔內部血液,為術者提供清晰術野;(3)高速渦輪機無菌冷卻水為柱狀針頭部,氣體分散至兩側,可冷卻切割部位,并能防止空氣進入傷口,降低氣腫發生風險,加快術后創口愈合;(4)可有效控制切割方向、切割力度,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手術不適感[6~8]。本研究針對復雜阻生牙患者予以低速直機配合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法,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2.22%,較對照組的75.56%高,術后2 h、術后4 h 研究組VAS 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該術式可提高臨床效果,且術后疼痛度低。同時,本研究中研究組張口受限程度和創面腫脹程度較對照組低(P<0.05),進一步證實該方案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78%,較對照組的26.67%低(P<0.05)。分析原因在于,低速直機配合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法可降低根尖阻力,降低牙根、牙槽骨對牙根脫位影響,避免因分牙方向不準確等因素引發斷根;能降低對牙槽骨、牙齦黏膜損傷,避免牙齦撕裂、鄰牙松動。
綜上所述,復雜阻生牙采用低速直機配合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法,可提高臨床效果,減輕術后疼痛度,張口受限、創面腫脹程度低,并具有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