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河南省鄲城縣中醫院內二科 鄲城477150)
高血壓(Hypertension,HT)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且近年受飲食結構、生活方式改變等各種因素影響,其發病人數有顯著升高及年輕化趨勢[1]。近年研究顯示,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異常是HT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又是動脈壁病變的主要危險因子[2~3]。因此,HT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時會顯著增加臨床治療難度。目前聯合阿托伐他汀、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是臨床治療HT合并HHcy常用方案,對降低Hcy水平及對抗Hcy所致血管內皮損害具有重要作用,但受個體因素影響,有部分患者效果欠佳。VitB12有助于緩解HHcy病情,但其與常規用藥方案聯合效果尚無定論。本研究探討阿托伐他汀、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VitB12聯合治療HT合并HHcy的療效,旨在為完善HT合并HHcy治療方案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HT合并HHcy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8例。研究組女22例,男26例;年齡38~63歲,平均(50.46±4.69)歲;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21.09±1.03)kg/m2;HT病程3~16年,平均(9.51±2.06)年。參照組女23例,男25例;年齡35~64歲,平均(49.96±4.64)歲;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20.98±1.02)kg/m2;HT病程3~18年,平均(9.48±1.96)年。兩組體質量指數、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HT診斷標準[4];Hcy血清水平>15μmol/L;入組前2周內無葉酸、B族維生素服用史;遵醫性良好;患者、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有肝、腎、心功能嚴重障礙;有精神異常史。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改善飲食、不良生活方式等指導,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穩定血壓水平。在此基礎上,研究組予以阿托伐他汀鈣片(注冊證號H20170216)、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國藥準字H20103724)、維生素B12片(國藥準字H14022782)聯合治療,阿托伐他汀10 mg/d、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5 mg/d、VitB12片0.5 mg/d、均口服,1次/d。參照組予以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VitB12治療,用法用量同研究組。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顯效:血壓穩定在正常范圍,Hcy血清水平<6μmol/L;有效:血壓穩定在正常范圍,Hcy血清水平6~15μmol/L;無效:血壓穩定在正常范圍,Hcy血清水平>15 μmol/L。顯效+有效=總有效。(2)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舒張壓(DBP)、收縮壓(SBP)。(3)對比兩組治療前后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頸動脈順應性(CC)。休息10 min,仰臥位,采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hilips iU22型)測IMT、CC。(4)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惡心、腹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參照組的81.2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DBP、SB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DBP、SBP均降低,但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mm Hg,±s)

表2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mm Hg,±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SBP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參照組組別 n DBP治療前 治療后4848 t P 83.36±5.7682.89±6.050.3900.69870.33±5.14*72.28±5.25*1.8390.069128.31±5.19127.94±5.870.3270.744122.37±4.30*123.18±4.12*0.9420.348
2.3 兩組治療前后IMT、CC對比 治療前兩組IMT、CC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IMT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兩組CC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MT、CC對比(±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MT、CC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CC(mm2/kPa)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參照組組別 n IMT(mm)治療前 治療后4848 t P 1.60±0.351.59±0.370.1360.8921.11±0.28*1.31±0.20*4.027<0.0010.13±0.030.14±0.021.9220.0580.21±0.02*0.18±0.03*5.765<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出現腹瀉1例,惡心1例。參照組出現腹瀉1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2/48),與參照組的2.08%(1/48)對比無顯著差異(χ2=0.000,P=1.000)。
HT合并HHcy時可產生1+1>2效應,提高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目前針對HT合并HHcy尚無特效治療方案,積極控制血壓、降低外周血Hcy水平是抑制病情進展的關鍵環節。
VitB12為蛋氨酸合成酶輔酶,能加快Hcy轉化為蛋氨酸過程。有研究表明,補充VitB12可降低Hcy血清水平[5]。此外,葉酸屬機體甲基間接供體,缺乏可致Hcy甲基化合成蛋氨酸過程受阻,造成外周血Hcy水平升高,發生HHcy[6]。因此,補充葉酸、VitB12是治療HHcy的常用手段。阿托伐他汀是臨床公認、效果確切的調脂藥物,通過特異性抑制膽固醇合成限速酶還原酶、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活性阻斷細胞中羥甲戊酸代謝過程發揮調節機體脂質作用,繼而延緩,甚至阻斷斑塊形成過程,改善高Hcy所致動脈壁功能缺陷癥狀[7]。本研究將阿托伐他汀、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VitB12聯合應用于HT合并HHcy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參照組的81.25%(P<0.05),且無不良反應發生增加率,與學者張業金等[8]研究結果基本相符。此外,IMT是最能直觀反映動脈硬化程度的指標,隨著HT合并HHcy病情進展,患者IMT值不斷增加,同時血管順應性降低[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IMT低于參照組,CC高于參照組(P<0.05),說明阿托伐他汀、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VitB12聯合治療HT合并HHcy能顯著改善頸動脈生理狀態。分析可能是因外周血Hcy水平異常升高可加速膠原纖維生成并促進彈性纖維溶解繼而造成動脈彈性纖維逐漸被膠原纖維取代、動脈彈力層被破壞,最終導致頸動脈僵硬度增加,而此治療方案能進一步降低Hcy血清水平,減輕其對頸動脈的破壞作用,對促進損傷修復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聯合阿托伐他汀、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VitB12治療HT合并HHcy能進一步改善頸動脈生理狀態,強化治療效果,且無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