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倩倩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骨科醫院藥械科 滑縣456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較常見,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有腰痛、坐骨神經痛等癥狀,具體表現為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甚至引起肌肉萎縮、肌力下降[1]。一直以來,臨床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十分重視。在中醫領域,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以針灸為主,雖療效確切,但治療方式過于單一,很難徹底根治腰椎間盤突出癥,需輔以固腎壯骨片,改善患者微循環,實現炎癥應激控制,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固腎壯骨片聯合針灸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單雙序號法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2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6.53±2.71)歲;病程3~40個月,平均病程(21.53±2.88)個月。觀察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6~66歲,平均年齡(46.32±2.66)歲;病程2~41個月,平均病程(21.51±2.63)個月。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2];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骨科疾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精神、語言障礙;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灸治療,取腎俞、阿是、足三里、委中、腰陽關等穴位,直刺,留針0.5 h,1次/d,7 d為一個療程。觀察組實施固腎壯骨片聯合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方式同對照組,固腎壯骨片(粵藥制字Z20070124)口服,單次4~6粒,3次/d,7 d為一個療程。兩組連續用藥3個月,之后接受6個月隨訪。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患者癥狀、體征消失,腰椎功能恢復正常,未見復發;有效:治療后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所改善,疼痛減輕,未見加重;無效:經治療上述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甚至加劇[3]。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2)疼痛介質、單胺類神經遞質:治療后取靜脈血4 ml,實施離心處理,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吸附檢測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質(SP)、5-羥色胺(5-HT)和5-羥吲哚乙酸(5-HIAA)。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工具采用SPSS23.0軟件。計數資料(臨床療效等)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疼痛介質、單胺類神經遞質等)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疼痛介質表達水平比較 觀察組PGE2、S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介質表達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疼痛介質表達水平比較(±s)
組別 n PGE2(pg/ml) SP(μg/ml)觀察組對照組4241 t P 114.97±11.23140.62±12.949.6520.0003.87±0.555.25±0.779.4130.000
2.3 兩組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比較 觀察組5-HT、5-HIAA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比較(g/L,±s)

表3 兩組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比較(g/L,±s)
組別 n 5-HT 5-HIAA觀察組對照組4241 t P 123.65±12.49139.32±15.125.1530.000200.51±19.53220.39±21.614.399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脊柱退行性疾病,屬于脊柱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臨床表現為腰疼、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馬尾綜合征等,疾病誘因為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對神經根、馬尾神經產生壓迫、刺激,若未及時治療,極易引起下腰痛、腰腿痛等,危害患者的健康。流行病學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癥在20~50歲群體中多發,男女發病比例為4~6:1,患者多有長期彎腰勞動或坐位工作經歷,首次發病多出現于半彎腰持重或突然扭腰過程中,95%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L4~L5、L5~S1間隙[4]。
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后,患者會出現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癥狀,其局部微循環受到影響,表現為下肢微循環、局部血流異常,需盡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特點決定了患者年齡分布的廣泛性,這對臨床治療提出了較高要求,既要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還要盡快恢復患者腰椎功能。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機體內疼痛介質、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均顯著提高,患者有無不適,與PGE2、SP等疼痛介質有關,而疾病是否導致不良應激則取決于單胺類神經遞質5-HT、5-HIAA。基于上述情況考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治療中還需加強對上述指標的監測,并給予針對性處理,以改善患者癥狀,增強臨床療效。當前,臨床上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式相對較多,其中針灸應用普遍,效果確切。依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癥狀、特點實施針灸治療,不僅能夠明顯改善局部血供,還能有效松解患者局部組織,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疼痛感。雖說在中醫治療中針灸效果顯著,但僅以局部針灸方式達到刺激腰椎的目的,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固腎壯骨片為骨科有效藥物,可改善針灸后的微循環及經絡痹阻、筋脈失養等問題,有效控制炎癥應激反應,緩解患者疼痛感,減輕不良應激。同時,該藥物還具備壯骨特性,利于疾病控制,顯著增強患者的腰椎功能。固腎壯骨片的有效成分包括黃芪、骨碎補、當歸、杜仲、續斷、黨參、延胡索、五加皮、何首烏、狗脊。黃芪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骨碎補可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療腰疼等;當歸能夠活血、化瘀、止痛;杜仲具有補氣、排膿等作用;續斷、五加皮、何首烏等均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等功效;黨參可補中益氣;延胡索則能夠活血、行氣、止痛;狗脊具備止血、補肝腎功效。上述諸藥聯用可固腎強筋、補養氣血,利于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使其盡快恢復健康。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62%,高于對照組的80.49%;觀察組治療后疼痛介質、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同時應用固腎壯骨片和針灸治療,療效顯著,能夠有效降低疼痛介質、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周遠雄等[5]研究中選取7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臨床研究,分別采用針灸治療和固腎壯骨片聯合針灸治療,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37%,比對照組的81.58%高;觀察組患者的疼痛介質表達水平和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該實驗結果與本研究結論一致,起論證作用。
綜上所述,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固腎壯骨片聯合針灸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增強,患者疼痛介質、單胺類神經遞質表達水平均下降。然而,本次樣本數量有限,影響研究客觀性,未來一段時間,將擴充樣本數量,再次開展同類研究,得出更加科學、準確、全面的實驗結論,為后續同類研究工作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