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軍 馬媛 高雁榮 林麗紅 韓金利
(1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院婦科 安陽455000;2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院檢驗科 安陽455000)
卵巢癌是一種婦科惡性腫瘤,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發病率與致死率在生殖器官惡性腫瘤中位居前列。近年來,惡性卵巢癌發病率不斷提高,發病群體日益年輕化,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在發病早期無明顯特異性表現,疾病進展速度較快,多數患者確診時已進入晚期,目前手術是治療惡性卵巢癌的重要手段,通過手術對腫瘤病灶進行切除,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命[1]。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腹腔鏡下卵巢癌減滅術也得到應用,對于術前評估狀態較好、化療后腫瘤有所縮小和松動且無特別嚴重粘連的患者,可采用該手術方式[2]。本研究通過對80例惡性卵巢癌患者進行治療,對其在臨床指標、生理狀態、生活質量影響進行分析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80例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惡性卵巢癌患者,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4例與對照組56例。對照組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2.33±2.45)歲;腫瘤直徑5.3~11.5 cm,平均直徑(8.23±2.11)cm;臨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18例,Ⅲ期19例,Ⅳ期7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5例,大專15例,高中或中專10例,初中及以下6例。觀察組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53.40±2.49)歲;腫瘤直徑5.1~11.7 cm,平均直徑(8.31±2.07)cm,臨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3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9例,大專7例,高中或中專5例,初中及以下3例。兩組性別、年齡、腫瘤直徑、臨床分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卵巢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3]中相關診斷標準;經術后病理分析確診;年齡>18周歲;腫瘤直徑不超過12 cm;無手術禁忌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字確認。排除標準:二次手術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免疫系統異常者;存在麻醉禁忌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開腹治療,對患者進行全麻,麻醉生效后于下腹中部向左約1 cm處作縱行切口,上達臍上3 cm,下至恥骨聯合上緣,對腹腔、盆腔進行探查,對腫瘤部位進行切除,清掃淋巴結,切除子宮、雙側附件、大網膜,清洗腹腔,充分止血后對切口進行逐層縫合。觀察組進行腹腔鏡下卵巢癌減滅術治療,步驟如下:(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取截石位,使用二氧化碳建立氣腹環境,將氣壓維持在12~15 mm Hg,使用10 mm套管針置入臍上3 cm處,分別將5 mm、10 mm套管針置入左右下腹。(2)對腹腔情況進行觀察,若患者存在腹水,抽取20 ml送檢;若無腹水,使用200 ml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23141)沖洗腹腔,留取20 ml沖洗液送檢。(3)對腹腔臟器組織進行探查,檢查大網膜、腸系膜、肝臟、闌尾、結腸、腸管等。(4)對盆腔臟器組織進行探查,檢查患者子宮與卵巢,對腫瘤位置、大小、完整性、有無粘連情況進行觀察。(5)對子宮、雙側附件在腹腔鏡下進行切除,對大網膜應用超聲刀進行切除,對淋巴結進行清掃,清掃范圍包括盆腔與腹主動脈,從陰道處取出切除物,對患者進行腹腔清洗后對陰道殘端進行縫合。兩組在術后均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
1.4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近期療效,術后2個月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4]進行判定,瘤體完全消退,血清學及影像學檢查正常,無新病灶出現記為完全緩解(CR);瘤體體積減少1/2以上,無新轉移淋巴結出現記為部分緩解(PR);瘤體體積減少不超過1/2,且無新轉移淋巴結出現記為穩定(SD);瘤體體積增加記為進展(PD);治療總有效率(RR)=(CR例數+PR例數)/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臨床指標,即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排氣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3)對比兩組生理狀態。分別于兩組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采用Karnofsky功能狀態(KPS)評分對兩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得分越高患者身體狀況越好。(4)對比兩組生存質量。于兩組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分別使用生命質量評價量表(SF-36)對兩組生存質量進行評分,從生理功能、軀體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能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等方面進行評價,量表評分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療效對比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更短(P<0.05),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更少(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 術后排氣時間(d) 腸胃功能恢復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2456 t P 215.82±23.54273.37±35.277.3130.000152.36±47.28375.63±55.3117.2440.000283.46±87.62365.72±113.433.1660.0021.14±0.263.23±0.5816.8930.0001.45±0.433.41±0.6214.0790.0007.63±2.1310.57±3.114.2190.000
2.3 兩組生理狀態、生存質量對比 兩組治療前KPS、SF-36評分對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KPS均明顯下降(P<0.05),SF-36評分明顯提高(P<0.05),但兩組治療后KPS、SF-36評分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理狀態、生存質量對比(分,±s)

表3 兩組生理狀態、生存質量對比(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SF-36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KP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2456 t P 89.83±11.2589.67±11.310.0580.95484.14±5.74*85.96±5.81*0.1270.89963.12±12.1762.84±12.340.0930.92682.13±10.49*81.68±10.25*0.1790.859
卵巢癌發病率與致死率均占據婦科惡性腫瘤前列,嚴重降低患者生存質量,影響患者生命安全。通過外科手術對腫瘤病灶進行切除手術能夠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治療效果較為顯著[5]。
通過傳統開腹手術對腫瘤進行清掃能夠得到較好治療效果,但因術中需對腫瘤病灶進行充分暴露,術中創傷較大,對患者身體損傷較為嚴重,影響患者術后下床時間,恢復時間較長,不利于患者后續治療的進行[6]。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微創腹腔鏡技術在卵巢癌手術中逐漸應用,在保障腫瘤切除效果的同時有效減輕術中創傷[7~8]。本研究中,兩組近期療效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這與汪玄暉等[9]研究結果相符,表明腹腔鏡下卵巢癌減滅術能夠達到傳統開腹手術的療效,改善臨床指標與患者預后,究其原因可能為腹腔鏡的應用使手術視野更加清晰,醫生在操作過程中對解剖結構了解更為清楚,有效降低對正常組織器官的影響,而且手術切口的減小可有效降低出血量,對臟器組織創傷進一步降低,從而縮短術后恢復時間[10]。因腹腔鏡手術損傷較少,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時間更短,有利于患者后續康復治療的進行,能夠使患者身體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11~13]。但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KPS評分下降,SF-36評分提高,但兩組KPS、SF-36評分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因此在惡性卵巢癌患者臨床治療中,通過術前評估,在患者情況允許下可優先選擇腹腔鏡下卵巢癌減滅術對患者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在惡性卵巢癌患者治療中腹腔鏡下卵巢癌減滅術的應用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手術時間與腸胃功能恢復時間縮短,而且在近期療效、生理狀態與生存質量上與傳統開腹手術相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腹腔鏡下卵巢癌減滅術治療惡性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