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曙明
圖1 如意茄段壺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純手工陶制茶壺,其創作以飲茶文化的氣質、追求等為內核,繼承陶瓷茶壺制作傳統,廣泛融合多種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藝術資源,并不斷探索與創新,成為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世界中最為知名的“常青樹”。經過了五百余年的發展,紫砂壺藝術擁有大量的經典款式,匯聚成紫砂壺的歷史與創作規范,指明了紫砂壺藝術的發展路徑?!扒讯螇亍北闶亲仙皦刂械慕浀淇钍街唬淠7虑炎又谱鞫?,生動有趣帶有自然田園氣息。此件“如意茄段壺”在傳統“茄段壺”的基礎上進行了個性化創作,并將中國吉祥文化因子融入其中,使作品的美感與內涵均得到豐富,在展現工藝水準的同時表達了美好且更為“接地氣”的祝福之意。
南北朝文學家沈約稱“紫茄紛爛漫”,道出了茄子的顏色特征。在“茄段壺”制作中,上等的紫泥是最佳選擇,不過創作者們也不拘泥于此,用各色泥料制作更能凸顯出紫砂壺特有的藝術感。此壺所呈現出的棕紅色便傾向于古典韻味的表達,穩重成熟的氣息也可象征茄子的成熟之美。泥料色彩均勻飽滿,沒有任何的瑕疵,保證了作品表面的干凈整潔,這也是紫砂壺創作最基本的要求。此件作品泥料的不同之處在于質感,砂質顆粒比較清晰,使壺表更具紋理感,這種紋理感所對應的是真實與淳樸,烘托了茄子的自然性質,使作品具有樸素的風格。
與人們常見的長長的茄子不同,“茄段壺”通常為圓形的,這是考慮到紫砂壺的功能需要所做出的調整。此壺壺身為標致的圓形,略平的頂部與底部將筒身弧面襯托地更加飽滿,體現出圓器造型結構的基本特征。壺底部鑲嵌圓形底座,使作品更加端莊優雅,體現紫砂壺的藝術氣質。圓形壺蓋邊緣線條立體,可與壺身結構區分開來。細致的工藝又使壺蓋與壺身之間嚴絲合縫,壺蓋可隨意轉動也可貼合。
一彎嘴鑲嵌在壺身一側,與壺身之間形成的轉角和線條過渡均相當自然。環形端把鑲嵌在壺嘴對側,與壺嘴高度一致,保證了壺體的左右平衡。壺蓋中央的壺鈕仿茄扭而做,為短粗的線條,且向壺嘴一側傾斜,與壺嘴相平行,保證了作品上部線條的整齊。在壺鈕根部,創作做出了一些“褶皺”,是對茄子自然狀態的模仿,以強化作品的主題與自然魅力。
綜上所述,此壺的造型設計繼承了“茄段壺”的特征,首先,壺嘴、把手與壺鈕三者與壺身鑲嵌自然得體;其次,壺蓋與底座相對稱,結構均勻,襯托出壺身的飽滿,凸顯了圓器的結構特點;最后,筒身弧面挺闊,圓巧不失張力,顯示出圓中有方的特點,一方面象征承載著滿滿的福氣,另一方面則象征平穩安泰,呼應了“如意”的主題。
此壺的個性在于裝飾的融入,創作選擇了筋紋與陶刻文字兩種裝飾,前者將作品襯托地更加飽滿,后者則為作品注入了文化活力。
筋紋均勻地分布在壺面上,將壺身分為相等的幾瓣。每條筋紋的長度、走向及深淺都是完全一致的,體現了創作的熟練程度。在凹陷筋紋的襯托下,壺面就顯得更加突出了,以此凸顯出茄子的成熟與其中“滿福”之意。陶刻文字則更顯奇巧,主要分布在一瓣壺身上。首先,文字量是相當大的,這就要求創作必須縮小字號,在壺上刻繪本就具有一定難度,再刻上這蠅頭小字,可見創作之用心;其次,文字字體清晰瀟灑,排列整齊,保證了作品的干凈清爽;最后,這些文字集中于一瓣壺面上,字與壺面上下左右間距及字與字之間的間距要相當一致,才不至于凌亂。陶刻文字提升了作品的文化高度與工藝價值,強化了作品的個性,并以更為直白的文字傳達思想,使人們能夠陶冶性情,并領會壺中的吉祥如意。
圓形在中國本就是一個吉祥符號,圓圓的壺身便可使人們感受到團圓美好。茄子作為一種蔬菜,則象征了生活的富足,這是人們最樸實的追求。紅色在中國亦象征幸福、喜慶,因此也能使人感受到滿滿的祝福。此件“如意茄段壺”洋溢著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源于中華兒女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的追求,以富有生機和藝術魅力的紫砂茄子,向人們送去最美好真摯的祝福。
“如意茄段壺”繼承并弘揚了紫砂壺經典款式,通過結合筋紋與陶刻裝飾表現了藝術個性?!叭缫狻钡闹黝}使作品更具人情味,表現了紫砂壺藝術對人民情感的關懷。紫砂壺藝術始終不忘高雅品性,以精湛工藝傳播藝術之美,配合芬芳熱茶溫暖著人們的心,展現了紫砂壺藝術不忘初心、聯系人民的藝術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