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芬
(蘭州理工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新冠病毒的突然爆發,讓國民都措手不及。但中國從來沒有被災難打趴過,面對這次的疫情,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雖然沒有在一線上對抗病毒,但居家學習不外出就是當前對國家的貢獻。大學體育生作為社會的一支特殊群體,受到就業、學業、升學、經濟狀況、人際關系等不同方面的影響,同時受到疫情的特殊影響,長期待在家里,出行不方便,情緒容易受到波動。多項研究顯示,體育鍛煉對改善情緒,建立良好的心理成長機制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疫情期間大學生因為長期在家隔離,活動空間受限,導致情緒容易受到波動,生理和心理容易受到影響。本文將通過調查疫情期間體育鍛煉對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體育專業大學生情緒的變化,來了解在疫情期間體育鍛煉對該專業大學生的情緒影響。從而進一步了解在疫情期間體育鍛煉對情緒改善的作用。
本文以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體育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210名學生在疫情期間居家期間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以及鍛煉前后心情的變化進行調查分析。
(1)問卷調查法。
本次問卷共發放給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體育專業210名學生填寫,總共收集到大一68份、大二31份、大三37份、大四74份;由于得到了老師的支持和同學們的積極配合,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100%。
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內部一致性來加以表示該測驗信度的高低。本次問卷調查信度采用重測信度檢驗的方法得出穩定性系數,隨機抽取50名,兩周后用同一份問卷調查進行重測,結果顯示問卷相關系數r=0.821(p<0.01)呈高度相關水平,說明調查問卷的可信度比較高。
(2)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了大量文獻和期刊,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3)數理統計法。
將相關數據進行圖表分析和邏輯推理,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數據統計,加之學生個人看法,得出在疫情期間體育鍛煉對情緒影響的相關因素。
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應,是以個體的愿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情緒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刺激物的認知等復雜成分。情緒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的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如,喜會是手舞足蹈、怒會是咬牙切齒、憂會是茶飯不思、悲會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應。
(1)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因。
通過表1調查顯示,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鍛煉的動因排在前面的是為了居家時間長了而減肥塑形、也有很多為了居家時間長了比較郁悶通過鍛煉來緩解壓力調節情緒。而不是疫情前大多運動者為了豐富娛樂生活和個人興趣愛好了。也有少部分同學是受到周邊朋友影響和學校體育課程的影響而參與體育鍛煉。

表1 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動因(多選)
(2)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狀況。
通過表2調查數據顯示: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體育生面對疫情來襲,響應國家號召在家隔離。雖然疫情讓大學生在家不方便外出,但還是有很多的大學體育生進行體育鍛煉。有的同學在走廊上跑步,有的同學跟著手機運動軟件一起鍛煉,有的在家打籃球、羽毛球、練瑜伽、跳繩等等。根據調查研究顯示,本次有效填寫人數210人,其中有120人在疫情期間體育的鍛煉項目是跑步,占總比例57.14%;選擇籃球項目86人,占總比例40.95%;選擇打羽毛球有84人,占總比例40%;跳繩人數51人,占24.29%;瑜伽項目36人,占總比例 17.14%;健美操34人,占總比例 16.19%;足球29人,占總比例13.81%;武術27人,占總比例12.86%;排球19人,占總比例9.05%;其他105人,占總比例50%。可以看出雖然大學體育生都因為疫情待在家,但鍛煉的積極性還是很高。因為疫情的影響,同學們的鍛煉項目也會因為場地因素的限制而改變。

表2 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調查(多選)
(1)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情緒狀況。
國內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極強,擴散速度快,涉及全國。當代大學生肩負年輕人的責任,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家隔離避免外出。多數大學生隔離期間情緒較穩定,疫情對其的影響不大。但長時間的隔離,也讓部分同學的情緒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部分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平時習慣戶外運動,長時間的居家隔離,會產生如焦躁、不安、憂愁、痛苦等消極情緒。而消極情緒又容易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2)疫情期間大學體育生體育鍛煉前情緒。
根據調查表3顯示,有97名同學鍛煉前的情緒感覺一般;有69名同學鍛煉前覺得情緒良好;有36名同學鍛煉前情緒很好。這說明疫情期間大部分同學在鍛煉前情緒較穩定。只有8名同學在疫情期間沒鍛煉前情緒不好。

表3 大學體育生體育鍛煉前情緒n=210
(3)疫情期間大學體育生體育鍛煉后情緒變化。
根據調查表4顯示,在參與體育鍛煉后。有79位同學感覺情緒變好;76位同學覺得情緒變很好。這說明有155位同學通過體育鍛煉使情緒得到改善。而有51位同學在參加體育鍛煉后情緒仍為一般,還有4名同學體育鍛煉后的情緒變得不好。這說明體育鍛煉對該55名同學情緒的改善作用不太明顯。總體來說,體育鍛煉對大部分同學的情緒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表4 大學體育生體育鍛煉后情緒變化n=210
(1)疫情期間大學體育生體育鍛煉動因結果。
調查顯示,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鍛煉意識還是很強,而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因,從之前的為了健身,豐富娛樂生活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在疫情期間更多的是為了調節居家的郁悶情緒及緩解壓力和減肥塑形。這說明疫情一定程度上會對同學們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但同學們還是有很好鍛煉的意識。相較于普通專業大學生,體育專業的大學生本身鍛煉意識較強。
(2)疫情期間大學體育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調查結果。
疫情期間體育鍛煉項目跟平常體育鍛煉項目有所不同。平常同學們偏向戶外運動,受疫情的影響,同學們居家鍛煉的項目占大多數。根據調查體育項目顯示,選擇跑步的人數最多,有可能是因為在疫情比較輕的地區,或者有些同學家里配有跑步機。選擇在家練瑜伽、跳繩、武術、健美操等在家不受場地限制的鍛煉項目也比較多,平常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室外運動,這說明疫情期間對大學生體育鍛煉項目也有所影響。
(3)疫情期間體育專業大學生情緒結果分析。
疫情前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鍛煉前情緒較穩定,但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爆發,長期居家隔離使得同學們情緒波動較大。通過調查問卷數據顯示,疫情前,同學們的情緒為一般的最多,通過體育鍛煉后,同學們好的情緒更多一些,這說明在疫情期間通過體育鍛煉對改善情緒具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大學體育生對于未來的迷茫以及疫情的困擾,以至于產生緊張、焦慮和不安的情緒。體育鍛煉能一定程度的降低人的緊張與不安,從而達到改善情緒的目的,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體育鍛煉也可以宣泄、緩解、抵抗和壓制負面情緒。人通過體育鍛煉,將心中的壓抑、焦慮、不安釋放出來。體育鍛煉還有利于增加血液流通和攝氧量,促進新陳代謝,降低疲勞感,有利于中樞神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