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曲紹楠/實習記者 付嘉欣
黃河沿線,中國石化企業精心守護,踐行央企擔當。
黃河作為母親河,不僅孕育了生命,也是文明的起源。保護黃河文化,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在黃河沿線,中國石化企業一直在致力于保護母親河。6月8日—22日,記者走進了位于黃河上游的中國石化青海石油公司、中游的陜西石油公司,以及下游的濟南煉化和勝利油田4家企業,探尋中國石化對母親河黃河的保護和擔當。
坐標:黃河上游 青海石油
在擁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的青海貴德,黃河水清澈見底,一群身著紅馬甲的人,正在撿拾河岸邊的垃圾。他們是中國石化青海石油公司的青年志愿服務隊,持續開展著“保護三江源 關愛母親河”的志愿服務活動。
“青海省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生態地位重要又特殊。中國石化青海石油公司作為中國石化唯一的駐青企業,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綠色企業,積極履行‘關愛三江源、保護母親河’的環保責任。”青海石油公司黨委書記闞筇告訴記者。
近年來,青海石油公司先后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授予“綠色企業”稱號,被青海省表彰為第三屆“信用與社會責任”示范單位。
圣湖加油站地處青海湖景區入口處。作為青海湖生態環境的守護者,該站員工告訴記者:“我們新員工入職時,公司都會安排一堂環保知識必修課,宣傳中國石化‘能源至凈·生活至美’的品牌理念、環保知識和綠色低碳生活常識,讓環保生活理念在員工心中扎根。”
闞筇告訴記者,為使低碳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每年青海石油各地市公司都會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支部“三會一課”、專題講座等形式,組織開展環保知識學習、觀看環保教育片、公司綠色企業創建等活動,使員工們深入理解加油站雙層罐改造、油氣回收、規范排放、綠企創建、節能環保等知識,進一步提升員工的環保意識,增強環保的理念。
“今年第20個‘保護母親河日’期間,公司組織我們觀看了反映三江源生態自然、人文故事的紀錄片《三江之源》。”圣湖加油站員工卓瑪說。通過觀看一個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感人故事,大家了解了三江源、了解了中華水塔,激發了大家立足崗位保護母親河、共建大美青海的熱情。
在美麗的貴德,河濱加油站距離清澈的黃河水只有3公里。據站長介紹,該站已經完成了雙層罐防滲改造工作。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地下水源,站內設置了防滲漏罐池,確保零污染。
“加油站雙層罐改造工作是國家環保工作重點,是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舉措,更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具體表現。青海石油公司已先后投入近4億元加強環保隱患治理。”據青海石油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楊震介紹,多年來,青海石油公司深入推進油氣回收改造、防滲改造、燃煤鍋爐改造、油氣報警裝置改造、視頻監控系統改造、液位儀深化應用等工作。
2017年以來,青海石油全力推進173座加油站防滲環保改造。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完成172座,完成率99%,有效保證了地下水及土壤不受污染。
2018年底,公司對全省剩余98座加油站的燃煤鍋爐進行了“煤改電”改造,持續推進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建設光伏發電站6座,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計發電23萬千瓦時。
2020年以來,公司積極配合政府,成立了專項工作組,歷時2個月完成了全部加油站、油庫排污許可證的辦理工作,庫站油氣達標排放率實現了100%。
在青海石油公司湟源油庫,記者看到,庫內配套建設有油氣回收、油水分離、環保溝、事故池等設備和環保裝置。
“這是一座多元化、現代化的綠色油庫,設計之初就將環保要求作為硬杠杠。”據油庫負責人介紹,庫內特有的噴淋系統讓每一滴處理后的污水都得到有效回用;全方位設置到位的危險廢物暫存間,讓固廢得到了妥善安排;防爆、防破壞、可燃氣體報警、視頻監控、強制通風、地面防滲、導流槽防滲、墻裙防滲等,讓安全和環保性能再一次升級。
生態環境保護,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青海石油公司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積極參與“關愛三江源、保護母親河”行動,為建設大美青海貢獻力量。
坐標:黃河中游 陜西石油
黃河干流在陜西境內全長719公里,是陜西省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陜西石油公司作為中國石化在陜直屬企業和陜西省內成品油、天然氣供應的主渠道之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堅持綠色低碳、推動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義不容辭、必須踐行的責任。
公司2010年重組成立以來,堅持“融入地方、借勢發展、企地共贏”的發展思路,將黨的初心和使命落實到“愛我中華、振興石化”“為美好生活加油”的生動實踐中,在踐行央企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三大責任”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陜西石油公司擁有3座總庫容13.8萬立方米的自有油庫、440座加油(氣)站,遍及全省10個地市的城區、國道、省道、公路主干道和農村網點。
公司嚴把油品出入庫、進銷存各個環節,建立了嚴苛的全流程封閉質量管控系統,在全省各地市分別設有質檢室10座。其中,A級省級質檢中心1座、準A級質檢室5座、B級質檢室1座、C級質檢室3座。A級省級質檢中心,已通過了CNAS管理體系認證。
在國家各級油品質量監督抽檢中,公司始終保持合格率100%,嚴格踐行了中國石化“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的企業責任。
2019年,陜西石油榮獲了“中國石化綠色企業”稱號。為降低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公司累計投入7800萬元用于油品質量升級,于2018年10月率先完成國VI油品升級,得到了陜西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維護公共安全,公司累計投資1.2億元,對全部油庫和加油站進行油氣回收改造,對全部加油站實行地罐交接、自動計量。為最大限度減少油品泄漏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公司累計投入5.6億元對全部加油站進行防滲改造。
公司,臨河的89座加油站在2019年底率先完成了防滲改造,庫站全部辦理了排污許可手續,生活污水經改造后全部排入市政管網或化糞池。
循環利用,降低了水資源消耗。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陜西石油持續加大清潔能源供應。在持續進行油品質量升級的同時,公司逐步拓展天然氣銷售網絡,目前在營CNG、LNG加氣站30余座,每天為近萬名車主提供加氣服務。

●母親河畔,尋覓石化“綠蹤”。 供圖/中國石化
“十四五”,是陜西石油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的精神,積極融入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保障陜西水土流失治理、生態保護修復、污染治理整頓、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產業轉型升級,在綠色潔凈能源業務發展方面尋求新突破。”陜西石油公司黨委書記楊其明介紹,“我們將按照集團公司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的戰略部署,在加大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廢水整治力度、加大廢氣整治提升力度的同時,緊盯陜西省氫能產業規劃,統籌發展以油氫混合站為主的加氫站網絡。預計到‘十四五’末,公司建成油氫混合站20座,同時爭取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站150座、充換電站100座、LNG站40座,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從傳統油品供應商向現代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升級。”
坐標:黃河下游 濟南煉化
濟南煉化,坐落在黃河之畔的濟南中心城區東部。身處“城圍石化”最前沿,濟南煉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牢記“愛我中華、振興石化”“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率先建設城市型煉化高質量發展示范企業。
作為城市型煉廠,公司周邊小區、學校環繞。在此基礎上,如何才能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居民的意見,消除居民的顧慮,做到和諧共處呢?這些年來,公司不斷在排放物、污水、噪聲、異味等方面大下功夫。
2018年,公司確定了綠色企業行動計劃第一個“三年”污染防治工作任務,助力完成綠色企業創建,構建“本質安全、本質環保、精優強美”城市型煉廠。公司共確定任務40個,計劃投資4億元,截至2020年12月所有任務全部完成。通過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VOCs減排208噸/年,污泥含水率由90%減低到20%以下,年減量2400噸,廠界噪聲達到規范要求,廠區和周邊異味明顯減少,企業污染治理水平和環保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2017年以來,公司相繼完成裝車油氣回收設施改造、燃氣動力鍋爐SCR脫硝改造、加熱爐低氮燃燒器改造、硫黃尾氣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密閉改造、含硫污水大罐和油品罐區罐頂氣治理、焦化密閉除焦等多項環境治理項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實現穩定達標排放,VOCs總量減排穩步推進。
實施油品裝車油氣回收深度處理,進一步削減VOCs排放量并減少異味產生;實現污水處理廠全流程密閉運行,徹底消除異味;實施焦化裝置密閉除焦改造,實現VOCs削減144.1噸/年,大大提升了現場作業自動化水平和周圍環境面貌;實施油品儲罐VOCs分類收集處理,有效降低了油品儲存調和環節VOCs的排放量。此外,不斷強化有組織排放治理,實現氮氧化物達標排放,實現裝置綠色環保大檢修,扎實開展LDAR檢測工作,保障公司能夠落實臭氧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打好藍天保衛戰。
加強污水過程管控,強化分級控制,實施污水可視化改造,減少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減少脫水口、呼吸口VOC的揮發。新建一座雨水監控池和污染雨水儲存設施,提高了防水體污染能力。開展地下水風險評估與治理。根據企業周邊水文地質、環境敏感點等情況,進行廠區地下水風險評估,存在風險的有序開展治理,打好碧水保衛戰。
持續推進固廢合規性處置。完成了不同種類的危廢分類隔離存放,完成規范化整治工作,設置危廢庫尾氣處理設施。抓實固廢“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消滅汽柴油堿渣,大幅度減少含油廢物,對污泥污油進行三相分離處理。2020年,將催化燃燒裝置堿洗過程產生的堿渣回用于污水處理廠,既替代了新堿消耗又降低了處置費用。

●光伏發電,低碳節能。 供圖/中國石化
協力攻關,污泥減量化裝置按期投產。污泥干化裝置投運前,處理費用約3500元/噸,不僅費用高昂,而且增加了危廢處置量。公司2020年增上一套污泥減量化裝置,采用熱脫附技術,減量率達到80%以上,每年可降低危廢產量2000余噸,實現危廢資源化利用,打好凈土保衛戰。
完成了不同種類的危廢分類隔離存放,完成規范化整治工作,消滅汽柴油堿渣,大幅度減少含油廢物,對污泥污油進行三相分離處理。2020年,將催化燃燒裝置堿洗過程產生的堿渣回用于污水處理廠,既替代了新堿消耗,又降低了處置費用。在污泥干化裝置投運前,處理費用約3500元/噸,不僅費用高昂,并且增加了危廢處置量。公司2020年增上一套污泥減量化裝置,采用熱脫附技術,使得減量率80%以上,每年可降低危廢產量2000余噸,實現危廢資源化利用,打好凈土保衛戰。
每個月至少組織一到兩次公眾開放日活動,近年來大約接待了一萬人來濟南煉化參觀,讓大眾切身感受工作中的點滴,坦然接受指導和監督,消除大眾的顧慮。同時也能夠增加員工的危機感和責任感,保障日常工作順利進行、濟南煉化積極發展。
牢固樹立“大環保”意識,強化能源環境一體化管理,完成包括航煤裝置空氣預熱器、3#空分裝置、焦化加熱爐外壁保溫涂料等節能項目,實現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協同效果。在達到國家標準的情況下進一步降噪,讓附近居民有更好地休息。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的環境監測要求,結合排污許可、環境稅和內部分級控制需要,制定生態環境自行監測計劃,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監測質控體系,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全面、真實、可靠,能夠自證守法并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支撐。
近年來,濟南煉化在降低污染、綠色發展方面不斷進步。無論是從肉眼顯著看到的環境變化,還是隨機抽查全部達標的真實優異成績,濟南煉化開展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從來不以指標為定值,而是切實做到了與周邊居民的和諧共處。
坐標:黃河入海口●勝利油田
勝利油田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
1961年4月16日,在位于黃河入海口的山東省東營村東1500米處,華八井首獲工業油流,就此宣告了勝利油田的發現。這也成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勝利油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清潔、高效、低碳、循環為目標,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加大減碳降碳力度,拓展新能源發展布局,全力建設綠色油田,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堅持環保優先,抓實全過程清潔生產。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優化源頭設計,持續提升源頭工藝標準。實施回注系統升級改造,2013年實現采出水“零排放”,避免了采出水外排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推進廢氣、溫室氣體高標準治理,推進危險廢物減量化、無害化,采出液沉積物大幅減少,鉆井泥漿不落地達100%。強化綠色支撐保障,加強工藝優化、技術創新,保障綠色生產。強化環境風險管控,構建全覆蓋排放物監測和油區生態觀測體系,一級環境風險由2016年的383項降為2021年的10項。
瞄準碳中和目標,推進節能減排降碳。
扎實推進節能降耗,壓縮能源消費規模,推進“管理提效、技術提效、綜合治理提效”工程,推動全系統、全過程、全方位提能效降能耗,2015—2020年累計投入13億元,實施8大類224個節能技改項目,年節能11.9萬噸標煤。加快碳中和進程,通過市場化機制激發基層單位節能減排的動力,組織CCUS方法學研究,全方位促進碳資源化循環利用。
擔當央企責任,加強資源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綜合利用水資源,做實源頭減量,開展海上環衛行動和陸上雨污分流改造,實施注水站改造,促進循環水利用,優化管理運行,減少水量損耗0.8%。調整用水運行結構,推動技術提升,減少新鮮水用量。集約利用土地資源,以最小資源代價促進區域整體生態系統健康,加強源頭管控,加大與地方政府融合發展力度,整合利用土地資源,注重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堅持“保護為主、治理為輔”原則,堅決關停退出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生產設施,做到封井、地面設施拆除和生態恢復“三位一體”運行,協同推進黃河治理工作。
聚焦規模化產業化,加快推進新能源發展。
培育打造勝利特色新能源開發方式。充分發揮油田資源、技術、人才優勢,攻關形成了適應油氣生產場景的站庫余熱資源高效利用、閑置土地光伏發電自發自用、礦區生產和辦公區域地熱冷熱聯供、油氣生產用熱“光熱+”替代模式、井組“光伏+直流母線”多源微網等五大開發模式,研發配套了生產用能、清潔能源供電、辦公生活供冷供熱三大技術體系,為開發利用新能源提供了勝利方案。
探索構建新能源產業發展運營模式,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全產業鏈服務聯合體,協同推進業務承攬、代建代管、共建共享;油田外部積極與地方政府、企業合資合作,探索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融入區域經濟,實現協同發展,打開了新能源發展的新局面。
優化實施一批新能源建設項目,抓實項目前期規劃,建立油田新能源項目庫,按效益排隊擇優實施,累計投產光伏發電、余熱利用、地熱供暖等7類75個新能源項目,年發電能力1.26億千瓦時,年供熱能力222萬吉焦,年可節約標煤1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其中光伏項目24個、裝機規模10.6萬千瓦、盤活油田土地131萬平方米。
59年前,勝利油田的營二井成為當時日產最高的井;59年后,當初的功勛井區域又率先實現了碳中和。無論何時,勝利油田永遠沖在最前面,積極扛起使命大旗,堅持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與擔當。
九曲黃河一份情,兩岸綠林四季青。
今天,中國石化守護的黃河河畔,高山、草原、河湖交錯,書寫著“一江清水向東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麗畫卷,述說著讓黃河成為永遠造福中華民族幸福河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