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陸曉如

●樣本的價值來源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 供圖/中國海油
海南島東南150公里,蔚藍的海面上,一座高120米的龐然大物——中國海油“深海一號”能源站,伸展著傲然的身姿。
平靜的海面下,1500米深處,海底管道里涌動著油氣流——6月25日,“深海一號”大氣田以我國首個自營深水大氣田的身份宣告順利投產。
這是一場堪稱“史詩”的投產。它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300米向1500米超深水挺進的重大跨越,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了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資源開發邁進了新的時代!
油氣開發,資源為王。毫無疑問,深水油氣開發的突破,首先需要儲量的突破。
“真是太曲折、太心酸了……”回想“深海一號”大氣田的勘探發現,1991年參加工作、曾參與瓊東南盆地深水勘探研究的孫志鵬感慨不已。
這里曾是多家外國石油公司的折戟之地。2009-2012年,多家外國石油公司與中國海油合作在這里進行勘探,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以單井1億美元的投資部署了5口勘探井,僅1口獲得油氣發現,且單塊儲層規模小,沒有開發價值。
這里也曾讓中國海油人產生迷茫——究竟有沒有油氣?合作勘探之路走不通,前路在何方?
“盡管中國海油的淺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2014年之前,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在國內一無技術,二無資源,三無經驗,舉步維艱,而且質疑聲很多。我們抱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的決心,沒有退縮,自營深水勘探,致力解決烴源、儲層兩大基礎問題。”孫志鵬說。
孫志鵬與同事們不知道研究過多少地震資料,不知道有過多少次期望與失望的交錯……度過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日子,他們最終提出了新的成藏模式理論,找到了瓊東南中央峽谷陵水17-2這一最具成藏潛力的構造。
2014年8月18日,一束巨大的橘黃色火焰從部署在陵水17-2的我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油石油981”的燃燒臂中噴薄而出,瞬間照亮了夜幕下的中國南海。
成功了!不止是這口井,接連鉆探的6口井全部獲得了成功,證實了瓊東南深水區陵水凹陷多層含氣、規模聚集的模式,單井最大氣層厚度大于200米。由此,南海深水區第一個大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呈現在世人面前,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立方米,位列當年全球十大油氣發現。
“如今,中國海油在深水區的天然氣勘探力度更大,探井作業水深已達2000多米,相信更多的天然氣田還將會浮出水面。”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工技中心主任工程師劉和興說。
找到深水大氣田,開發迅速被提上日程。但是,海面下水深每增加1米,壓力、穩定、涌流等情況就完全不同,開發難度幾何倍數增加。數百米深的海水對海油人來說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鴻溝。
跨越淺水,挺進深水,海油人從未放棄攀登“險峰”。沒有先例,就開創先例;沒有標準,就創建標準。抱著這樣的信念,一系列的創新思路、創新實踐迸發出改寫歷史的偉力。
“深海一號”大氣田既有氣又有油,氣多油少。如何給氣和油分別找到去處?水下生產系統回接深水浮式儲油平臺的大膽創想,成了解開“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難題的鑰匙。
歷經近4年時間的設計,近3年時間的建造,一個鋼鐵巨人——“深海一號”能源站橫空出世。它總重量超過5萬噸,最大投影面積相當于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總高度達120米,有40層樓高;最大排水量11萬噸,相當于3艘中型航母。僅船體工程焊縫總長度就達60萬米,可以環繞北京六環3圈;使用電纜長度超800公里,可以環繞海南島一周。
這個鋼鐵巨人遠不止大。它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質量設計標準建造,設計疲勞壽命150年,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強臺風;實現了立柱儲油等3項世界級創新,運用了13項國內首創技術,攻克了10多項業界難題;建造過程中采取無死角安全網格化管理,取得1700萬工時無事故的驕人成績;實現高精度合龍,累計公差僅40毫米,在同類工程中世界罕見……
這個可以載入史冊的“鋼鐵巨人”在青島建造場地日益成型之時,另一場創歷史的海底施工在南海上演——海油人進入最深的海,鋪最深的管,在海底插入最深的樁……“其中,海管鋪設首次邁進1542米水深,并創造了單日3.42公里鋪設效率新紀錄,僅用5天完成了7套深水海管終端結構安裝作業?!敝袊S秃D戏止靖笨偨浝碛葘W剛介紹說。
聚酯纜、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深水錨樁、深水重力錨……一系列創新設備的研發與應用,與“深海一號”能源站、深水海管一起,標注了中國深水油氣開發技術新的高度,彰顯出我國已具備自主開發南海全海域油氣資源的實力。
風起瓊東南,氣潤粵港澳。
“深海一號”大氣田采取“深水半潛平臺+水下生產系統+海底管道”的開發模式。產出的凝析油進入平臺儲存,通過油輪外輸;天然氣通過外輸海管接入崖城海底管線,通過香港終端、高欄終端及南山終端分別向香港、廣東及海南地區用戶供氣。
“‘深海一號’大氣田新建產能33.9億立方米/年,年產凝析油24.7萬立方米,穩產期可達10年。每年將為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能滿足粵港澳大灣區1/4的民生用氣需求,使南海天然氣供應能力提升到130億立方米/年以上?!庇葘W剛介紹說。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深海一號”能源站可以帶動周邊新的深水氣田開發,形成氣田群。依托已建成的連通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島自由貿易港天然氣管網大動脈,建設南海萬億立方米大氣區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
新時代的大灣區正在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中國海油奮力耕耘,貢獻不斷。如今,超過2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經過數千公里的管線,源源不斷到達廣州、深圳、佛山等多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超過這一地區天然氣總消費量的70%以上。
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布局,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給體系,促進“雙碳”目標實現,中國海油人正在以實際行動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