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培新 吳慧云 姜賀
摘? 要: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以來,始終高度重視教材編寫工作。黨的歷代領導人都對體育教材的建設指示或論斷,為體育教材的編寫指明了道路。在黨的領導下,學校體育教材的研究、編寫經歷了艱苦的探索、學習、徘徊、改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許多思想和教材至今依然熠熠生輝,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挖掘。本文對黨領導的體育教材百年發展概況、百年體育教材建設的特征和規律做了梳理,分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體育教材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體育教材;百年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6-0012-05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厥装倌?,中國共產黨走過了艱苦輝煌的奮斗歷程,領導全國人民創立了和平穩定、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政策支撐和機構保障。體育教材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從最初的兒童游戲讀本到中小學體育教材,從中央蘇區、陜甘寧邊區到全國各地,日益發展,成熟壯大。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教材建設,思想上不斷解放、制度上不斷完善,在創造中國特色、走向世界一流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可以說,一部黨的百年奮斗史,也包括了一部學校體育教材的成長史、發展史。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體育教材百年發展概況
(一)蘇區時期:體育教材的紅色基因
1927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建立蘇維埃政權,以贛南閩西的中央蘇區為中心,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多個革命根據地。由于革命需要,創辦學校、編寫教材開始發展起來。
黨的先驅陳獨秀、李大釗等均曾有過體育救國的思想和行動,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徐特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大力倡導體育運動。惲代英擔任《中國青年》主編時,非常重視學校體育思想和內容的傳播,曾發表《學校體育之研究》,倡導改良學校體育;徐特立針對沿用蘇聯的體育教材觀點,提出應該結合蘇區實際,編寫適合蘇區的體育教材。[1]以毛澤東、瞿秋白、惲代英、徐特立為代表的早期黨的領導人的學校體育和課程教材建設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和立足于國情,為我黨體育課程教材建設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1931年11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員部成立,下設的初等教育局和高等教育局按類別組織領導開展學校體育活動。[2]列寧小學、紅軍學校、列寧師范學校、中央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蘇維埃大學等大中小學校先后創辦,各學校等都大力開展體育活動,列寧小學每周安排有游藝課程,包括體操課程及軍事游戲等課程。[3]1934年4月頒發的《教育行政綱要》規定另設編審局,領導編審教材事宜。[4]《小學課程教則大綱》對全蘇區的小學課程標準做了統一規定,規定游藝課程注重培養并發揚兒童藝術上的創造性和集體行動中的自我組織能力;《小學校制度暫行條例》專列內容對體育運動場做出了要求。1934年4月,中央教育部把中共中央、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和中央教育部制定、批準或審定的24部教育規章以及興國縣鄉村教育經驗總結匯編成冊,稱為《蘇維埃教育法規》。[5]教育機構的建立和法規的頒布,為學校體育的發展和課程教材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條件保障。
體育教材作為黨領導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黨和蘇維埃政權的高度重視,先后編寫了《兒童游戲》《各種赤色體育規則》《田徑賽訓練法》《柔軟體操》等教材。1934年4月,張愛萍、周恩來批準編輯出版《少隊游戲》和《少隊體操》,作為少隊游戲體操的基本訓練材料,并評價為:“內容編制,都還適宜;不僅可作少隊游戲的教材,對于兒童團與列寧小學的學校同樣適用?!盵6]《各種赤色體育規則》詳細解釋并分析了體育動作,包括田徑與球類競賽訓練方法、比賽規則、運動場所的整理布置等,并配有插圖。體育教材建設在戰爭環境中形成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戰斗色彩,紅色基因刻入了體育教材的靈魂。
(二)邊區時期:為新中國體育教材事業指明方向
中央紅軍抵達陜北后,黨在延續中央蘇區時期的教育體系基礎上,擴大了教育規模,注重提高教育質量。1938年中共擴大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作《論新階段》報告,提出“廣泛發展民眾教育”“發展各種補習學?!腕w育運動”;葉劍英發表《加強體力》,李富春發表《開展體育運動》,其他黨的領導干部發表《對體育的幾點意見》《體育漫談》《體育的功能》等,從多個角度探討了體育本身的問題,推動了邊區體育運動和體育研究的開展。[7]與此同時,各種群眾性的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為學校體育和體育教材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1937年8月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即提出:“廢除舊制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在制度方面,1937年頒布《小學教育制度暫行條例草案》,并于1939年開始推行“普及教育計劃”;1938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頒布《陜甘寧邊區小學法》,規定“小學教材需一律采用教育廳編輯和審定的課本及補充讀物”。[8] 1939年8月公布《陜甘寧邊區小學規程》規定體育為初小、高小課程,該規程于1941年修訂后,規定健康教育設體育、衛生課程。在機構設置方面,由邊區政府行政部門負責編輯和審定新編教材。
學校教育的迅速發展,教材的實際需求迅速增加。1936年4月,晉綏邊區民教處審定、晉綏新華書店發行的《衛生課本》,內容包括生活與生理衛生運動和休息。1941年6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發行《體育游戲》教材,包括柔軟體操和體育游戲兩部分內容,適用于小學體育課程。1942年1月,“延安新體育會”成立,負責編譯、編寫體育教材,開展體育理論的研究工作。這一時期除陜甘寧邊區外,其他抗日邊區、根據地也在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建立教育行政系統,加強了對各級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編寫或印發了適合抗日戰爭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體育教材。
在黨的領導下,無論是在陜甘寧邊區還是在各地邊區以及后來的解放區,體育教材一直在實踐中持續發展。體育教材經受了革命的洗禮和實踐的檢驗,中國共產黨人的體育思想和實踐,為新中國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三)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承前啟后,在探索中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體育教材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毛澤東兩次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政務院于1951年發布《關于改善各級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強調學校體育和衛生工作的重要意義。劉少奇提出:“開展體育運動,增強健康,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周恩來提出:“要堅持開展體育運動,五年、十年、十五年,中國人民的體質就會大大改變?!秉h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體育思想,成為指導新中國學校體育教材研究和編寫的重要方針。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成立。1949年11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組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其前身為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召開第一屆全國出版工作會議,提出中小學教材必須實行全國統一供應的方針。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出版總署副署長葉圣陶兼任社長。教育部于1950年頒布了《小學各科課程暫行標準(草案)》和《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其中包括《小學體育課程暫行標準(草案)》,是新中國第一個有關體育課程和教材的文件。
1954年,教育部體育指導處籌備組建了“中小學和中師體育教學大綱編寫組”,人民教育出版社組建了體育編輯室,于1956年編寫了新中國第一部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1961年頒布了第二套中小學體育教材(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合編為一冊),1978年編寫了第三套中小學體育教材。在黨的領導下,體育教材建設在探索中前進,編寫了多種體育教材,還編寫了少數民族語言的體育教材。
(四)改革開放至20世紀末:解放思想,創新發展
1977年8月,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指出重視教育工作“關鍵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現代科學文化水平,同時要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他還指出“教材非從中小學抓起”,要編通用教材,引進外國教材作參考。[9]教材建設工作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在全國廣大體育教材編寫工作者的辛苦耕耘下,出現了飛速發展的勢頭。1985年6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設立國家教育委員會;1985年1月,國家教委頒布了《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確立教材編審制度;同年9月,成立了包括中小學體育教材審查委員會在內的各學科教材審查委員會,分別負責審查各個學科的教材,建立了中小學教材審查制度。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發,提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宗旨,明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體育教材事業獲得了巨大發展。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共編寫出版了第四套(1987年)、第五套(1990年)、第六套(1993年)、第七套(1996年)和第八套(2000年),各地編寫的體育教材也繁花似錦。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編寫出了二十多套體育教材。
(五)21世紀后:中國特色,世界一流
21世紀的前20年,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巨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教育事業快速發展。2007年5月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明確提出要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頒發了一系列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文件,指引著學校體育的改革和發展,中小學體育課程教材建設取得突破性的新進展。
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全面貫徹黨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學科素養為核心,按照科學規范的方法研究、指導體育教材工作實踐,編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教材,成為這一時期體育教材工作的重要任務。隨著課程改革理念和課程體系日益成熟,包括幼兒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在內的體育教材蓬勃發展,達到了百年來體育教材發展的高位水平。
黨對教材的高度重視和全方位的設計、規劃,引領著體育教材在具有中國特色、創造世界一流的大路上不斷前進。
二、中國共產黨體育教材建設的百年歷程
據現有資料顯示,百年來編寫的各級各類體育教材總量超過1500冊[10] ,其中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黨的領導下編寫的體育教材超過千冊(套)。這些體育教材,共同組成了黨的教材建設事業的偉大藍圖。通過梳理歸納,可以發現體育教材建設的百年推進特征及內在規律。
(一)始終高度重視體育課程教材建設
從中央蘇區到陜甘寧邊區,黨對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重視始終不忘以人民幸福為宗旨的初心。1933年,蘇區中央教育人民委員部發布《小學課程與教則草案》,在第二章第七款中的“運動”提出了小學四個學年的體育課程內容。1940年,陜甘寧邊區教育廳在《邊區教育宗旨和實施原則》(草案)中就提出,各級各類教材編寫的總體原則以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理論為中心。新中國成立后,先后頒布了7套體育教學大綱,2套體育課程標準,審定了多套體育教材。雖然黨對體育教材的領導具有鮮明的歷史特征,但堅持健康第一、高度重視體育課程教材建設,歷經百年,始終如一。1983年“課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鄧小平親自題寫所名,并親自過問、支持教材編寫等工作。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成立的高規格教材管理機構。
(二)體育課程教材建設思想不斷發展
百年來,黨的革命和建設任務不斷發展變化,體育教材編寫思想隨之與時俱進,具有強烈的時代特性。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學校教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為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不斷升華和發展,標志著學校體育課程教材指導思想邁入嶄新的歷史時期。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之際給人教社退休老同志回信中指出,教材建設要“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重要思想,成為新時代教材建設包括體育教材建設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