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佳曄



摘 要 為研究遼寧省桓仁縣森林的碳儲量,通過生物量-蓄積量回歸模型,對森林資源變更數據按優勢樹種和不同林齡組的碳儲量和碳儲密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柞樹和落葉松的碳儲量遠大于其他樹種,不同林齡碳儲量大小順序為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齡林>過熟林;碳儲密度順序為近熟林>過熟林>中齡林>成熟林>幼齡林。
關鍵詞 優勢樹種;林齡組;碳儲量;遼寧省桓仁縣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23
二氧化碳是使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隨著氣候的加劇變化,如何固定和減少排放二氧化碳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強,在固定二氧化碳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中承擔著重要作用[1]。因此,對森林碳儲量和碳儲密度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學者對此做了大量研究。有學者基于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數據,采用生物量和蓄積量的統計學關系的轉換函數,結合含碳系數,對省級尺度區域的生物量和碳儲量進行估算[2-3]。有的對灌木林的碳儲量及驅動因素進行了分析[4]。
桓仁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在遼寧省內位居前列。本文研究桓仁縣各優勢樹種不同林齡的碳含量和碳儲密度,對掌握遼寧省東部山區的碳匯功能有重要的意義,為該地區的碳儲量估算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桓仁縣處于東經124°27′~125°40′,北緯40°54′~41°32′。氣候類型屬于北溫帶濕潤季風氣候,降雨多在夏季。水系屬鴨綠江、渾河、太子河水系。生態分區屬于遼東山區,轄區內山地、丘陵較多,平原和盆地夾雜其中,面積較小,總面積3 551 km2,林地面積2 919 km2,占比82.21%。
1.2? 試驗方法
1.1.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5年桓仁縣森林資源變更數據。涵蓋縣內所有森林林班小班,是完整的森林資源數據,可以全面完整的反映區域內的森林資源情況。從中提取各優勢樹種和不同齡組的數據用于生物量和碳儲量估算。
1.1.2? 優勢樹種生物量估算
目前,獲取森林植被生物量的方法有通過直接收獲樣地內植被,測定生物量的收獲法,有通過測樹因子或者蓄積量建立生物量模型的模型模擬法以及通過測定二氧化碳濃度變化估算生物量的微氣象學法。
本文采用可以在較大尺度上應用的蓄積量-生物量模型法,估算桓仁地區喬木林和疏林的生物量。具體如下式,即:
B=aV+b
其中:用B代表林木生物量(t),用V代表林木蓄積量(m3),a、b是回歸方程的參數。采用已經公布的各個優勢樹種的最優蓄積量-生物量回歸方程估算生物量,具體方程見表1。其中的方程參數是各優勢樹種全國平均參數。個別沒有方程和參數的樹種,采用相似樹種值代替。經濟林未劃分齡組,不參與計算。
1.2.3? 優勢樹種碳儲量估算
關于含碳量的測定,有的學者用元素分析儀測算[5],有的用化學方法測定[6],得出的結果各優勢樹種的含碳率大多在一個區間范圍內,即0.45~0.50。目前在大面積分析上,國內學者大多采用生物量與含碳率的乘積計算碳儲量。由于本文研究對象包括不同樹種和不同齡組,含碳率有差異,不能采用統一數值估算。因此采用業內認可的《造林項目碳匯計量監測指南》以及已經公布的樹種的含碳率進行碳儲量估算。目前還沒有確切參數的樹種采用含碳率0.50計算[3]。碳儲密度為碳儲量值與面積的比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桓仁縣天然林各優勢樹種不同齡組碳儲量
經過計算,桓仁縣天然林各優勢樹種不同齡組的碳儲量見表2。天然林中柞樹碳儲量為5 662 325.59 t,占77.33%,其次為樺樹438 210.32 t,胡桃楸360 606.26 t。其中柞樹中齡林碳儲量為1 830 059.16 t,在各優勢樹種的各個齡組中碳儲量大,說明柞樹中齡林對桓仁地區的天然林碳儲量貢獻最大。不同齡組從幼齡林到過熟林的碳儲量分別為1 526 556.60 t,2 322 444.60 t,1 466 951.67 t,1 700 963.40 t和305 782.86 t。碳儲量多少的順序為中齡林>成熟林>幼齡林>近熟林>過熟林。
從碳密度計算結果來看(表3),天然林不同齡組碳儲密度中,成熟林最大,幼齡林最小,其大小順序為過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齡林>幼齡林。
2.2? 桓仁縣人工林各優勢樹種不同齡組碳儲量
經過計算,桓仁縣人工林各優勢樹種不同齡組的碳儲量見表4。人工林中落葉松碳儲量為2 974 755.09 t,占85.76%,其次為刺槐195 193.83 t,紅松157 357.98 t。其中落葉松中齡林碳儲量為1 326 887.82 t,在各優勢樹種的各個齡組中碳儲量大,說明落葉松中齡林對桓仁地區的人工林碳儲量貢獻最大。不同齡組碳儲量順序為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齡林>過熟林。
人工林碳儲密度計算結果見表5。人工林不同齡組碳儲密度中,中齡林最大,幼齡林最小,其大小順序為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幼齡林。
2.3? 桓仁縣森林不同齡組碳儲量估算
通過對桓仁縣天然和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儲量的估算,得出全縣各優勢樹種不同齡組的碳儲量和碳儲密度(見表6)。碳儲量最多的齡組為中齡林3 770 064.21 t,最少的是過熟林350 479.49 t,其大小順序為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齡林>過熟林。碳儲密度最大的是近熟林51.05 t/hm2,順序是近熟林>過熟林>中齡林>成熟林>幼齡林。
3? 結論
通過計算,天然柞樹和人工落葉松對桓仁地區碳儲量貢獻最大,都遠遠高于其他樹種,各林齡組中最多是中齡林。因此,在森林經營管理中,落葉松和柞樹的經營管理會很大程度的影響該地區的碳儲量。結果表明,除幼齡林和過熟林外,桓仁縣人工林的碳儲密度普遍高于天然林。人工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以及天然成熟林、過熟林的碳儲密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4.91 t/hm2[7],但是與世界平均水平還有差距,森林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碳儲密度的變化趨勢是隨年齡增長而增長,這與國內大部分研究結果一致。
參考文獻:
[1]? 李敏.森林土壤碳儲量研究綜述[J].林業調查規劃,2018,43(4):21-24,50.
[2]? 盧景龍,梁守倫,劉菊.山西省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儲量估算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1):51-56.
[3]? 劉艷,孫向陽,范俊崗,等.遼寧省森林植被碳儲量及其動態變化[J].生態環境學報,2015,24(2):211-216.
[4]? 韓耀杰.人工灌木碳儲量核算及驅動因素分析——以四子王旗為例[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20.
[5]? 舒洋.大興安嶺落葉松林碳儲量監測及碳層分配特征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農業大學,2017.
[6]? 廖國莉,段劼,賈忠奎,等.遼東地區不同林齡長白落葉松人工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分配特征[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20,48(11):8-13,22.
[7]? 郭樹平.黑龍江省碳儲量及碳匯潛力分析[J].森林工程,2011,27(3):9-11,16.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