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彬

【摘? ? 要】就目前而言,不少地區的中小學生都存在不愿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等現象,忽視了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頒布以來,各中小學對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強。尤其對農村初中生而言,認識到勞動教育的深刻內涵與價值,能讓其通過勞動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三觀,努力發展成為優秀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者。
【關鍵詞】勞動教育;農村初中;內涵及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8-0169-02
On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Labor Education
(Shilipu Junior High School, Gangu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MA Aibin
【Abstract】For the time be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many areas are unwilling to work, do not know how to work, and do not cherish the fruits of work, ignoring the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Since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s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was promulgated,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for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cognizing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can enable them to cultivate the outstanding qualities of hard work, hard work and hard work through labor, better establish the correct three views, and strive to develop into an excellent society philosophy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Labor education;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Connotation and value
一、重視農村初中勞動教育的內涵與價值
勞動與工具的使用是人之為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根本推動力,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對農村初中生而言,更是其學習、成長、發展的必要途徑。有效的農村初中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初中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并發展其勞動思維,讓學生在教育與勞動結合的過程中獲得更高層次個人素養的培養,能夠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實現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方面的綜合育人價值。而農村的初中勞動教育,具有天然的勞動教學優勢,需要與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系統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在學校與教師的引導下參加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效的勞動活動。從活動中品味勞動成果所帶來的獨特價值感受,從活動中踐行理論技巧與知識的最優應用途徑,從活動中讓個人的情感與意志得到磨煉,并在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培養中樹立正確的三觀與勞動價值觀,真正實現知行合一。
二、大力開展高效的農村初中勞動教育
(一)因地制宜開發校本勞動教育課程
勞動教育是教育與勞動的結合,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勞動中或在勞動前學習有關勞動的知識、技能、文化等內容,然后通過勞動行為來驗證和升華認識,實現知行合一。而不同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學校與教師要努力開展有效的初中生勞動教育教學,因地制宜開發校本勞動教育教材與課程。通過本土化、特色化的勞動教育教學來充分地調動初中生參與勞動的興趣與熱情,同時通過勞動樹立起牢固的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以及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勤懇踏實、勤儉節約等優良品質。例如,以“粽子”為主題設計系統的校本勞動教育課程與教材,在教學形式上,通過口授、課件展示、現場觀摩、體驗等形式讓教學得以豐富。在教學方法上,則包括啟發式提問、歷史情景劇表演、互動教學等方法讓課堂更加有趣和活躍,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興趣。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則可囊括有關粽子的材料種植、包粽子的技巧、常見的粽子類別等,讓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粽子產生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學習熟悉的事物也能減輕畏難情緒,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在課程教學內容中,則可包括與粽子有關的文化故事、歷史人物、風俗習慣等的介紹,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還能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實現對學生的德育、美育等的熏陶,塑造優秀的勞動品質。
(二)鼓勵農村勞動生活體驗
書本上的理論即便掌握得再牢固,理解得再深刻,缺乏相應的實際體驗也難以徹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勞動、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的主體意識。并且目前的農村勞動教育中,家長與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識比較片面,與學生的文化學習聯系不緊密。因此教師有必要發揮能動作用,鼓勵學生多參與勞動生活體驗,將教學與勞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勞動的有趣之處,在勞動中檢驗學習的價值,促進學生學習與勞動的有機結合,并逐漸影響家長改變固有觀念。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集體生活”教學中,就可請學生在了解關于粽子從材料種植到最終粽子的生產、銷售的完整環節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回家后與家人探討其挑選粽葉、包粽子、蒸煮粽子的獨特技巧。小組成員分工觀察家人的勞動過程并完成相應的觀察日記。要求學生根據前期學習的有關粽子的知識,合作完成一個具有小組特色的粽子的制作,體驗這一家鄉事物的獨特魅力,下次帶至學校與學生、教師一同分享。這一過程中,學習與勞動有機結合,并且學生將自己辛苦勞動獲取的果實與他人分享,能帶給學生極大的快樂,他人的積極評價更能增強其在勞動方面的自信心,從而使其對勞動價值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逐漸正視勞動并愿意積極參與勞動。此外,教師還可請學生觀摩和學習當地或網絡上關于粽子材料種植過程的視頻,并且鼓勵學生由粽子進行思維發散,從“屈原”“劃龍舟”等關鍵詞進行延伸,開展進一步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獨立完成一個主題的文化課程設計,在專門舉辦的“粽子”主題班會中用一位解說員加幾名演員的形式,集體再現探究所得。或者組織一場小組為單位的賽龍舟活動,觀察龍舟的制作與活動過程并完成小組調研。總之,通過多樣的形式,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與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發展。同時也能通過進一步的特產知識與有關文化的學習,樹立起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從合作學習、觀察日記、自主調查、集體分析等形式層層強化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并促進有關能力的發展,能夠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等方面的價值。
(三)構建并完善勞動教育考核機制
盡管豐富多樣且趣味十足的勞動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但對一些家長與學生而言,若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學習表現聯系不緊密,則家長與部分學生仍舊難以轉變“勞動耽誤學習”等觀念,即便本次積極參與,但要長久保持參與勞動的熱情便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學校與教師應根據本地教學情況,構建并完善相應的勞動教育考核機制。讓勞動教育過程與結果與學生及家長都關心的考評標準掛鉤,并分配適當的比重,促使家長與學生逐漸接受學生長期參與勞動教育活動。例如,學校應設定一定的評判標準,將思想品德考試的形式融入勞動教育部分,并進行多樣化設計。且將勞動實踐質量及水平與學生期末考試等掛鉤,促使學生不得不參與勞動并且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勞動活動質量。在考試形式上,也應結合勞動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特點,將學生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生活問題,并從勞動中獲得正向價值觀與思想的熏陶作為重點考查部分,同時,也應加強思想品德課中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既能夠豐富各學科自身的教學形式,也能讓各學科的學習有更廣闊的實踐途徑,對于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形成優秀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勞動品質等意義深遠。
三、結語
勞動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根本推動力,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農村勞動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當地家長、學生對勞動教育內涵與價值的認識不足,導致不愿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因此可從加強重視程度、開發校本課程、鼓勵勞動生活體驗以及制定完善的勞動教育考核機制等方面來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鼓勵其積極參與勞動并珍惜勞動成果,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錦芳.農村中學勞動教育的現狀及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26).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