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1日起,全國人大新頒布的《動物防疫法》已經正式實施,遛犬系犬繩、戴犬牌也被正式寫入法律。雖然南京早在2007年就出臺了《南京市養犬管理條例》,并對遛犬系犬繩等情形作出規定,但在實際生活中依然存在養犬引發的各類糾紛、公共安全事件。人犬矛盾日益突出,百姓對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完善與落地也有了更迫切的需求。


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養犬的家庭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寵物犬數量約為5222萬頭,且其中有接近80%的犬存在于一二線城市。而在南京,據公安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南京全市登記養犬數量已超過16.1萬頭。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南京常住人口已達到931.47萬人,如此一算,相當于平均每58個人擁有1頭犬,而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因為其中不包括沒有申請養犬登記證的“黑戶犬”以及無人看管的流浪犬等。
犬數量的增長無疑提高了對養犬人管理的難度,為了更好地約束、規范犬和犬主的行為,倡導文明養犬,各個城市相繼出臺養犬相關條例、法規。早在2007年出臺的《南京市養犬管理條例》中規定:“攜犬出戶的,犬應當掛犬牌、束犬鏈,犬鏈長度不得超過1.5米,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牽領,遵守交通法規并主動避讓行人和車輛。”
在養犬管理條例的約束下,市民遵守的情況并不是那么樂觀。南京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南京市公安機關共處置各類涉犬警情和群眾投訴2.1萬余起,平均每天要處理近60起,全年處罰違法行為人達1.1萬人次。
今年5月1日起《動物防疫法》正式實施,其中第三十條則明確規定,單位和個人飼養犬,應當按照規定定期免疫接種狂犬病疫苗,憑動物診療機構出具的免疫證明向所在地養犬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攜帶犬出戶的,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繩等措施,防止犬傷人、傳播疫病。
根據最近相關報道,《動物防疫法》實施后,仍存在一些遛犬不系犬繩、戴犬牌的現象,這種違規行為多存在于小型犬。這種遛犬不牽繩的行為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他人不負責,一旦大意造成犬傷人事件就沒法再后悔了。
如今,隨著養犬數量不斷增多,伴隨而來的“人犬矛盾”也在日益加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文明養犬的關鍵所在。“人犬矛盾”歸根究底是人的問題,要想實現文明養犬應該從犬主做起,犬主需要有效的約束力。
最近幾年,因為犬而造成的糾紛、傷人等民事案件頻發,為了避免此類案件發生,需要提高廣大犬主文明養犬的素質,那么首先需要明確犬主的相關責任。在大多數情況下,犬傷人事件都是犬主看管不嚴而造成的意外事件,雖然這是犬主的無心之過,但并不代表犬主不需要為此負責。根據今年實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條規定: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減輕責任。這就表示,如果是犬主違反管理規定,未對犬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都需要犬主承擔相應責任。法律、規定的責任明確將會進一步約束犬主的行為,這也將有利于實現文明養犬。
隨著養犬數量的快速增長,以及犬主養犬觀念的變化,犬相關的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現代化發展進程,犬類問題的解決已經迫在眉睫。不僅僅是犬的管理,還需要加強犬主的管理,在管理的基礎上需要明確其責任制,并加強約束力,需要法律法規的引導、規范來實現文明、科學養犬。
南京某犬類治理專家指出:“《南京市養犬管理條例》談得更多的是加強管理,是限制和禁止,但現在不論是群眾需求還是在法治化政府建設上的需要,重新認識養犬立法的指導理念,并將指導理念由管理調整為治理就顯得十分重要。”由此可以了解到,為了能有效實現文明養犬,需要不斷完善法規,正確引導文明、科學養犬。隨著《動物防疫法》的出臺實施,將會更有效地引導、規范民眾養犬行為。
養犬的管理和治理是城市現代化建設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此“難題”的有效解決不僅需要犬主遵守相關法規,還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扶持。不僅是養犬方面,關于流浪犬管理和疫病防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有關部門引起高度重視,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合作并加以解決。文明、科學養犬并不只是犬主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文明養犬固然是需要嚴格、有效的約束力,但是最基本的是讓更多的民眾了解、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需要加大文明養犬的宣傳力度,只有將理念和方法教授給民眾,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文明、科學養犬。查處、執法、懲戒只能算是手段,并不是文明養犬的最終目的,實現文明養犬宣傳必不可少。
文明養犬的理念需要普及全社會,那么自然也要讓小朋友了解相關知識。可以考慮加強小朋友文明養犬方面的教育,做到文明養犬“從娃娃抓起”,真正做到全民貫徹學習文明、科學養犬。如同民眾道德思想的教育,一旦普及全社會可以將養犬違法行為與其行為人社會信用體系掛鉤,提高大家對文明養犬問題的重視,讓理念更深入人心。
如何引導民眾自覺文明、科學養犬還需要不斷摸索,需要社會各界多方探索,而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落地實施。如今,《動物防疫法》《民法典》等法規已相繼實施,希望今后可以從實際犬類問題出發,作出更符合當地實情的養犬規定。
(本文摘編自南京晨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