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鵬
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2000
某地鐵四號線那歷村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車站,為單柱兩跨箱型框架結構,總長210m。主線段施工中,開挖深度為17~19m,寬度為19.7m,車站內部適配2組風亭和4個出入口。考慮到地鐵車站施工的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在車站主體基坑施工中采用φ1000mm鉆孔灌注樁支護的方式,在樁間噴射混凝土。
在現場適配2臺旋挖鉆機,在離鉆機較近的部位開挖泥漿池,用于高效清理鉆孔施工期間所產生的渣土,將該部分回填至泥漿池內。為增強各道工序間的聯系,在現場由專員根據要求集中加工樁基鋼筋,經質量檢驗后及時用于施工,以形成流水化施工作業的模式。
噴射混凝土施工具體流程:現場勘察→土方開挖(機械為主、人工為輔)→樁間土清理→鋼筋網片制作及安裝→噴射混凝土→養護。
地鐵車站土方開挖施工具有工程量大的基本特點,常采取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方案,首先由機械設備組織開挖作業,距設計位置約0.2m時轉為人工開挖的方法,以提高開挖作業的精確性,避免出現超欠挖現象,且尤為關鍵的是樁間土,該部分以機械開挖的方式為宜。樁間土壁初步成型后,由人工修整,使其具有足夠的規整性。待土方開挖工作落實到位后,在隨后的2~3h內組織混凝土的噴射作業。
樁間施工采取掛網噴射混凝土護壁的方法,即掛設φ8@150×150mm鋼筋網,經施工后形成80mm厚的噴層。在鋼筋大批量加工前,先對原材料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例如形狀、尺寸等。焊接網最外部鋼筋的交叉點不可開焊,否則易影響施工質量。待各項樁的處理工作落實到位后,隨即鋪設鋼筋網片。豎向沿樁按照1m的間距依次用C16自擴底錨栓與圍護樁固定,植入樁內的長度至少需達到13cm。錨栓施工選用C16螺紋鋼筋,并對其采取固定措施。橫向拉筋施工所用材料為C16螺紋鋼筋,采用單面焊的方法,焊接長度需符合相關要求。
在鋼筋網制作成型后,在使用前需采取除銹處理措施并調直,混凝土噴射施工期間鋼筋網片不可發生晃動,網片與坡面土體的間距至少需達到20mm。在鋼筋網片的轉運以及吊裝過程中,需規避變形、扭轉等問題,適配加強架立筋,以提高支撐水平,保證鋼筋籠具有較高的剛度[1]。鋼筋網片安裝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網片安裝示意圖(單位:mm)
混凝土的噴射厚度按80mm控制,樁間網噴分層施工,但需避免單層厚度過大的情況,并盡可能縮短樁間土的暴露時間,在經過土方開挖作業后,隨即采取噴射措施。在混凝土噴射施工前,需詳細標記噴射面,以保證其具有平整性。
初噴施工所用材料為C20早強混凝土,原材料組成方面,碎石和粗砂的粒徑為0.5~1.6cm,并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原材料的質量易對混凝土的綜合性能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因此需要在進場前加強質量檢驗,從而保證各類原材料均可滿足質量要求。
對于速凝劑等外加劑的選用,則需組織試驗,以便分析速凝效果,確定在最佳應用效果時的添加量,通常混凝土的初凝需在5min以內,終凝需在10min以內。經試驗與分析后,確定水泥的用量約為425kg/m3,水泥∶碎石∶中砂=1∶2∶2,外加劑含量以4.7%為宜,砂率約為55%。
混凝土性能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步下降,因此需遵循隨拌隨用的原則,對于摻入速凝劑的混凝土,需盡可能在20min內將其投入使用,否則易結團。此外,為加強對混凝土試件的質量控制,需組織強度檢驗,以便于精準地掌握質量情況。混凝土噴射施工現場圖如圖2所示。

圖2 混凝土噴射施工現場圖
在混凝土噴射施工前,需清理受噴面的雜物,例如浮土、回彈物等,通常可采取高壓風清理的方式,具體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噴射機的水壓和風壓,保證混凝土可以噴射到位。混凝土噴射施工需遵循分段、分層的基本原則,按自下而上的順序螺旋式噴射,做到一圈壓半圈,噴頭則需對準受噴面,兩者間距控制在0.6~1m,單次噴射厚度為50~70mm,噴射壓力為0.12~0.15MPa,每完成一次噴射作業后,待該處的混凝土達到終凝狀態時,方可組織后續的噴射施工,期間及時清理懸浮于鋼筋上的混凝土。
為保證施工質量,混凝土應全面覆蓋鋼筋,加強對水灰比值的控制,通常以0.40~0.45較為合適。經過噴射施工后,噴層不可出現滑移、干斑等質量問題,若有則隨即處理,盡可能從源頭上規避問題,采用符合質量要求的外加劑,確保摻外加劑后的噴射混凝土性能滿足設計要求[2]。
經過混凝土噴射施工后,組織灑水養護作業,通常需在完工的2h后開展此項工作,時間根據混凝土成型質量情況而定,原則上需超過7d。若現場溫度在5℃以下,則不宜采取灑水養護措施。經過全面的養護后,使混凝土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有效成型,避免出現脫落、裂縫、漏噴等質量問題。
(1)加強對各道施工工序的控制,在一道工序施工完成且滿足質量要求后,方可組織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按此方式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在土方開挖和樁間清理工作中,需避免樁與混凝土間存在夾泥問題。在鋼筋籠制作及安裝階段,應以設計圖紙為準,以規范化的方式完成各項工作,避免出現磕碰、變形、扭轉等問題,以免影響鋼筋籠的質量及使用效果。控制噴射混凝土配合比、計量、攪拌時間等,噴射混凝土配合比的選擇應滿足設計要求的強度等級,并有利于節約水泥和減少回彈。在特殊情況下,還應符合抗凍性、抗滲性等要求。
(2)在組織混凝土噴射施工前,需由專員操作,確保樁間封閉面具有平整性。混凝土的工程性能易對施工質量帶來影響,因此需加強對水的用量和干料配合比的控制,切實提高混凝土的噴射施工質量。根據現場施工需求,適配400L及以上容量的強制式攪拌機,利用該設備攪拌混凝土,持續60s以上,確保混凝土足夠均勻。混凝土材料重點考慮摻入和未摻入兩類,各自拌制后的放置時間不盡相同,前者的放置時間不宜超過20min,后者不宜超過2h。產出的混凝土需及時轉運至施工現場,運輸途中可采取滴水、雨淋等方法。由于混凝土中易摻雜雜物,在施工前需采取過篩處理措施,提高混凝土的純度[3]。
(3)混凝土噴射施工時,采取的是先送風后開機的順序,按設計配比有序添加混合料,整個過程中混合料的供應需具有連續性,噴射機的工作風壓在0.1MPa左右較為合適。混凝土噴射施工采取的是分段、分層的方法,每段高度以1.5m左右較為合適,但期間應預留約300mm,用于鋼筋籠的搭接作業。經過混凝土噴射作業后,清理輸料管和噴射機內部的積料。待前一層達到終凝狀態后,方可組織后一層的噴射施工,各層的工作緊密銜接,若由于特殊情況而導致終凝時間達到1h以上,則需利用水或風清理噴層,在此前提下方可繼續噴射。
(4)混凝土終凝2h后,進入噴水養護環節,時間方面至少需達到7d。施工期間詳細記錄各項數據,包含現場施工數據、試驗數據、監控量測數據等,分類整理、妥善保管,作為質量分析的依據。
綜上所述,在地鐵車站施工中,樁間噴射混凝土施工為重點內容,做好此方面的工作后,有助于提高巖體的強度及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營造安全的施工環境,以保證車輛的安全通行及乘客的高效出行,充分發揮出地鐵車站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