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釗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們對于需要物質生活水平與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對于建筑設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學校的建筑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是人們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建筑學與人情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優秀的設計成果,非常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正常發展,本篇文章闡述了建筑美學與人情化融合的意義和學校建筑的設計特征,列舉了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學校建筑;建筑美學;人情化;融合策略
引言:
現階段,學校建筑的設計是比較死板的,缺乏人性化的設計感,學生不能很好的體會到建筑設計的美感,設計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不相符的。伴隨著建筑施工工藝的不斷提高,建筑設計師在建筑中滲透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建筑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這也會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本篇文章將具體闡述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情化滲透的融合,為大家提供參考和借鑒。
1、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學與人性化融合的意義
建筑物的設計能夠充分的實現文化傳承,現階段,很多建筑設計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例如一些偉人的故居、紀念館等等,具有非常獨特的美感,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學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場所,進行設計時要注重美觀性,還應該將人性化融合在其中,滿足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所以,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性化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為學生打造溫馨舒適的校園環境,給學生較強的安全感和依賴性,可以使得學校的教育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而且也可以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傳承,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是人們生活中的必要組成部分,校園建筑要有人情化的特點,在對校園建筑進行使用時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階梯教室的使用,需要融入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校園建設中融合美學和人情化,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火星的需要,并且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校建筑的美觀性。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在建筑中,發揮歷史傳承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應該在校園建筑中充分的進行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融合。
2、學校建筑的設計特征
2.1人性化設計特征
學生的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內度過的,學生活動的場所是具有局限性的,大多數的時間是在教室內課堂上度過的,所以學校應該注重公共場所的設計,使得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活動區域內進行自由的溝通交流和自由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思想,因此,學校建筑的設計要遵循人性化設計的特征。
如可將教室外的走廊設計得較為寬松,不僅方便大量學生的行走,也讓學生能夠在走廊進行娛樂活動或其他交流。在進行校園食堂設計時,也應該考慮到設計的人人性化,讓食堂能夠不僅作為學生吃飯的場所,還能讓學生進行一些其他活動。
2.2 靈活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教育觀念一直在發生改變,如從傳統教育中單單要求學生能夠取得較高的學習成績,到現如今要求學校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這種教學觀念的改變,不僅體現在教育模式上,各種影響到教學的因素都在發生改變,學校的建筑設計理念也隨著時代在不斷發生變化,以求學校的建筑物能在教育事業當中發揮出最大價值,這也充分體現了學校建筑設計的靈活性。
2.3 親切感
對于我國很多學生來講,其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故學校也被稱作為學生另一個家。學校這個“家”是由很多建筑物環繞而成的,是一個公共化的大家庭,學生不僅需要在這個大家庭內進行學習,其需要進行日常生活,如果學生沒辦法從學習生活中感受到家的味道,那其也就會對學校產生一定的抵觸感,排斥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故學校的建筑物就必須要能具有一定的親切感,要能真實給予學生家的感覺,從而才能讓學生在學校內健康成長。
3、建筑美學與人性化融合的策略
3.1 確定合理的設計目標
為讓美學和人情化能完美的融合在學校建設設計當中,建筑設計師首先應該根據兩者來確定合理的設計目標。在進行目標設計時,其應最先考慮到設計是否能做到各方面的和諧統一,確保建筑設計過程中不會出現時間、空間以及人的干擾,防止設計出現矛盾。此外,建筑設計也應該注重對資源的利用,資源利用不僅是指用于建設的建筑材料,還包括建筑物周圍的環境資源以及其他資源等,確保所有資源都能充分發揮其價值。設計師還應該將“家”的觀念融入到設計目標當中,即確保整個建筑物的設計都是圍繞為學生提供另一個家的理念進行的,從而讓學生能在學校感受到更多家的味道。
3.2 充分發揮建筑物的功能,合理進行空間布局
要使建筑物達到融入各種設計理念的要求,就必須要能確保建筑物具有完善的功能,并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利用,防止出現因為建筑物規模的限制,而忽略了對其功能進行設計的情況。故在進行實際設計當中,建筑設計師就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不斷的調整建筑物的空間布局,使其在布局合理的情況下,還能具有相應的功能,讓其能不因為空間布局而喪失相應的美感,也能為學校師生提供完善的功能服務。如在進行某學校設計時,設計師就可在確保建筑物的基本功能不受影響的條件下,將學校某些建筑物和其周圍的道路以及景觀融合成一個整體,在讓學校建筑物具有整體美的情況下,還讓師生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便利[3]。
3.3 讓建筑物外觀具有人文美
學校建筑物的外觀是其最為直觀的美感體現,故建筑設計師就必須要能重視建筑物外觀的設計,使其具有更多的人文美,從而體現出人情化的設計思想。首先,建筑設計師應切記不可將所有建筑物都設計成單一的形式,要注重建筑物的多樣性,并使這件建筑物能夠有機的結合成一個整體,讓學校建筑物能體現出整體的美感。其次,由于學校是進行教育的場所,故學校建筑物還需要能具有一種厚重的時代感,故設計師也應該注重將一些古代建筑物的特征融入到設計當中,從而讓建筑物不能僅體現出時尚美,還能具有一定的歷史韻味。最后,建筑物外觀的設計還需要將人文元素結合進去,如可設計一些具有寓言意味的雕塑,讓師生能在長期觀看到這些雕塑的情況下,能培養出一定的人文情懷。
3.4 設計以人的感受為主
學校建筑物的價值,都是由在其內活動的人來進行體現的,故建筑設計一定要做到以人的感受為主,在設計人情化的基礎上,充分的體現建筑物美感。在建筑設計師確定好設計方案之后,為讓其人情化的設計思想得到充分體現,建筑設計師也應根據其設計方案在學校內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全校師生都能參與到建筑物的設計當中,然后建筑設計師再通過調查反饋的結構,來優化其設計方案,使建筑物的美感和人情化設計都能滿足師生的要求。此外,在學校建筑物投入使用之后,學校也應該開通一些反饋渠道,讓師生能夠根據其對建筑物的體驗情況進行反饋,學校再根據這些反饋意見進行建筑物的微調,讓學校建筑物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結束語: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力度在不斷增強,很多學校的建筑規模不斷擴大,學校要提高教育質量,就要不斷完善教師教育水平和教學設備,為打造和諧的學校建筑,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進行建筑設計中,要將美學要人情化融入其中,從而實現學校建筑的內涵和美觀性。使得學生能夠感受自己是學校中的一份子,能夠熱愛校園,努力學習。
參考文獻:
[1]馮 銳.探討房屋建筑設計與美學的有機結合[J].科技資訊2015,13(11):232.
[2]溫恩羲.阿爾瓦·阿爾托 基于阿爾托三大設計生涯時期的建筑作品案例探討與分析[J].門窗,2017(5):236.
[3]云意茹.淺談建筑美學 關于建筑藝術交融與中西方建筑美學的探 討[J].門窗,2012(1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