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宸
摘要: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環境保護從“數字環境保護”向“智能環境保護”轉變,但仍然局限于當地執法。環境保護執法容易被地方保護主義牽制,最終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往往陷入糾正后不斷復發的怪圈。使用區塊鏈的防篡改、可跟蹤功能,完全記錄環境質量狀態。區塊鏈技術與環境保護的異地執法相結合,不僅可以實現地區間的信息共享,真正整頓執法力度和效果,還可以彌補地區管理的不足,抑制地區保護主義參與環境保護執法,激發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執法的主動性,切實提高環境保護異地執法的功效。
關鍵詞:區塊鏈;在環境保護之外執法
前言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分布式數據存儲、共識機制、智能合同等功能被廣泛使用。在環境保護異地執法的情況下,合理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中心化、智能契約等特點,可以幫助政府相關部門減少環境監測的難度,緩解地方保護主義的入侵。在不改變現有系統的情況下,通過與CA技術的集成,建立ID認證和協議權限設置功能,劃分各地區和執法人員之間的權利和責任,將原來的匿名信息鏈轉換成可信的區塊鏈,使各系統的原始數據或數據指紋在鏈中流通,實現跨地區的數據共享。
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概述
(一)區塊鏈的定義
區塊鏈這一技術概念隨其所在技術上的發展不斷迭級換代的更新,中國《區塊鏈白皮書》的最新技術版本及其定義主要指的是:一種由中國企業多方共同努力參與和維護的,使用密碼學信息技術可以保證企業信息的傳輸和企業數據庫的訪問安全,能夠同時有效實現所有企業數據一致性的加密存儲、難以隨意進行篡改、防止相互之間抵賴的企業數字文化記賬數據管理系統技術,也就是可以被簡稱為企業分布式數字化記賬本數據管理系統技術。
(二)區塊鏈的演進
總體來說,區塊鏈技術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區塊鏈1.0,以數字比特幣技術為主體代表,主要廣泛應用于貨幣加密后的數字智能貨幣領域;區塊鏈2.0,以數字智能貨幣技術為主要代表,從傳統金融技術領域逐漸擴展普及到其他協同共識的技術領域,更開放透明、中心化、不可隨意篡改的技術特征;至于區塊鏈3.0,以數字票據為標志,關注數字經濟時代實物資產的鏈上虛擬映射。當前各國發展中心呈現分化,區塊鏈的技術創新與發展主要圍繞著如何適配金融應用,例如比特幣融資、比特幣信貸等。而我國的應用目前集中于社會治理與實體經濟的應用。
二、環境保護執法的現狀
(一)環境保護執法體系存在缺點。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區塊結合"的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體制。從我國環境資源保護執法領域的環境執法管理現狀分析來看,執法的領域中心主要分散在工業、海洋、林業、水利等方面。污染綜合防治、分類執法由各地環境保護部門統一負責,分類執法對于國土和水利部仍然執法存在不少爭議。環境污染源的管理執行由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共同負責,海洋污染源的管理執行由國家等相關部門共同負責。這種基層執法管理體制仍然存在聯合執法的重大弊端,影響了國家環境保護相關基層執法的工作效率和執法質量。
(二)地區保護主義現象嚴重。
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完成中央規定的相關財政指標,不能達到環境污染指標規定的“界線”,在地方經濟利益發展的推動下,一些地方政府在處理環境污染的過程中,為了保護地方形象,采取各種手段,表現出輕輕處理環境污染問題的典型地方保護主義傾向。
(三)公眾參與不足
根據《環境保護法》第53條,公眾有權監督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執法活動。實際上,一些政府官員對社會公眾參與環境執法持防范態度,社會公眾實際上不能參與環境保護執法。另外,很多市民沒有相關的環境保護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缺乏參與環境保護執法的能力。
三、在環境保護其他地方執法的可行性
環境保護異地執法是各地動員相關部門人員,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實施地區組織間異地交叉執法,協調重大、跨行政區環境保護問題。環境保護異地執法是一種執法創新,行政異地交叉管轄與異曲同工。參照相關行政異地交叉管轄事例,更加全面地實施環境保護異地執法。
四、環境保護其他地方執法的新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環境保護從“保護數字環境”轉變為“保護智能環境”。區塊鏈技術為環境保護異地執法提供了更深的技術支持。
(一)人工智能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環境保護執法領域
以無人機“航拍”技術為例,傳統的環境監測一般依靠人工監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啟動無人機進行環境監察巡邏,有效彌補環境監察人力不足,解決平時現場執法中發現、取證、監視困難的諸多難題,實現對環境快法活動的空中監測和遠程監測,提高執法效率。
(二)實現信息價值共享
傳統環境污染管理模式的主體比較單一,各部門缺乏溝通和整合,信息傳遞緩慢且扭曲,對環境污染治理的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通過區塊鏈“中心化”的特點,目前的環境污染管理數據壁壘和數據孤島現象、綜合林業、交通、水利等多部門信息數據、信息流通加快,可以在政府內部構建更加縝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上下距離縮短,關系更加密切,打破信任壁壘,提高政府治理環境污染的能力。
五、改善環境保護其他地方執法的相關措施
(一)地方政府統一垂直管理的改革管理體制
為了確保地區環境保護異地執法的有效實施,必須建立獨立、公正、明確、權威、高效的地區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二)加強檢察機關對環境公益訴訟的執法
檢察機關審查發現,負有行政監督檢查管理工作責任的同級行政監察機關在城市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有關領域非法違規行使職權或不及時采取行動,致使國家經濟利益或其他公共利益直接受到法定損害的,應向同級行政監察機關依法提交檢察審查建議。行政監察機關不依法正確履行義務的,可以依法申請提起其他公益行政訴訟。
(三)跨地區進行“云端”聯合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是科學管理環境和環境執法監督的基礎,它通過整個環境保護工作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領域,建立環境保護異地執法數據鏈,整合相關數據信息,進行“云端”跨地區、跨流域環境污染聯合預防和控制,建立和完善地區合作機制,促進環境保護異地執法的有效實施,提高環境保護異地執法的準確性。
結束語
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其法律監管不僅需要宏觀的制度設計,更需要精細化、專業化的技術設計。環境保護異地執法是環境保護領域相關執法模式的一種創新。區塊鏈的技術進步和廣闊應用前景給環境保護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構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法律規制路徑應在明確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基礎上,優化區塊鏈分析工具和執法思路,突破工具理性的視角束縛,構建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機制。
將區塊鏈技術與環境保護異地執法相結合,可減少遠距離傳輸帶來的損失,實現跨區域信息共享,進一步保障環境保護異地執法的實施,從而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芳,肖文圣,周敏倩,論地方保護主義的隱性腐敗性,基于利益關視角[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6,30(01):28-32.
[2]龍宗智.孫小果案指定異地管轄彰顯司法公正[NJ檢察日報,2019-11-08(002)
[3]童彬,環境保護執法的法律困境和權力配置[J).社會科學家,2018(07):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