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春艷
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提高為新聞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新媒體向新聞采訪領域的滲透,可以豐富記者的新聞采訪方式,節省采訪成本,提高采訪效率。新聞采訪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環節,是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基礎,是新聞信息完整性和時效性的保證。一直以來,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是新聞工作者應尤其注重的方面。
對新聞敏感是記者最基本的素質。新聞工作者需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較高的新聞行業技能水平。深入新聞現場,認真調查研究,充分準備,增強創新能力,善于觀察,充分發掘新聞事件背后的價值。記者應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應更多地閱讀書籍與報紙。更多地關注國內外重要的新聞和公共政策,保持對信息的政治敏感性。第二,并不是所有的新聞事件都有報道價值。記者在引導公眾輿論中應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作為記者,必須能夠迅速而有效地捕捉熱點新聞,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的人,仔細觀察,從細節中發現生活的內涵,從而挖掘出一些人們不關注的有價值的新聞。第三,記者要了解社會發展形勢,全方位了解新聞挖掘角度,發現更多的新聞、更好的話題。
細節決定成敗。記者應該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以便更好地了解新聞,用客觀事實檢驗自己的主觀認識。新聞記者要想找到最有價值的信息,就必須保持良好的觀察習慣,從不同角度尋找有價值的內容,從小角度尋找大的話題,從小事件中尋找大的哲理,以新穎的視角和獨特的見解,從小角度觀察和看待新聞報道。
記者在進行采訪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提高采訪效率,完成采訪任務。充分準備采訪前期工作,以便適當地引導被采訪者,確保良好的溝通過程。對于新聞采訪來說,缺乏適當的前期準備和對采訪對象的了解可能會導致采訪偏離主題,從而造成尷尬的局面,記者要創造和諧良好等的采訪氛圍。第二,記者要認真負責完成采訪。應事先為采訪做好準備,舉止端正,認真對待采訪,避免在采訪中引入個人情感,為了使記者進行真實、全面的采訪報道,必須在接受采訪之前充分了解采訪對象,從而確定采訪的具體環節。
對于記者來說,在工作中首先要尋找新聞線索,然后根據新聞線索制定合理有效的采訪計劃。同時,記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有效調查,在新聞收集和訪問的過程中,無論是信息量還是信息價值,我們都需要對其進行深入思考,這樣記者才能真正找到有價值的新聞。有效地提高對信息的敏感度,首先記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識。作為新聞編輯,也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加他們對重大新聞事件的關注度。
生活中信息的價值大小不一,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掘一些隱藏在小事背后的重大事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社會影響。觀察能力在人的發展過程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加以培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新聞記者必須養成多思考、多觀察的習慣,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釋事物,以達到發展創新思維的目的。
正式采訪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明確采訪動機。在采訪中,我們需要整合各種信息,以便在接下來的采訪中主動展開提問,更準確地和被采訪者進行溝通。如果記者沒有做好采訪的準備,特別是對采訪者和采訪主題沒有深刻了解,那么在設計采訪的過程中極有可能偏離主題,最終嚴重影響采訪的整體氛圍,同時還會導致新聞報道的效果不理想,記者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把主觀情緒和工作混為一談,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來進行新聞報道。
在每一個階段,新聞報道的內容始終是公眾關注的最重要的部分,同時不同的媒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報道,所以,有效報道的關鍵是報告的內容是否足夠吸引人,所以記者應綜合分析公眾意識,發掘受眾關注的新聞話題,使新聞內容真正滿足公眾的需求。此外,記者必須對新聞時效性做出非常敏感的反應,與時俱進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獲得獨特、具有吸引力的新聞渠道新聞素材,同時記者也應該關注自己的談話技巧,比如通過巧妙的提問,從被采訪者那里獲得更有效的信息。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新聞采訪大多是通過記者當面訪問來完成的,但是在這種采訪模式下,如果采訪的氣氛不愉快或者被采訪者的情緒不佳,就很難保障采訪的有效性,為了獲得更具吸引力的新聞,記者需要創新和改進采訪方式,使用更人性化的采訪方法,弱化談話目的,盡量利用談話的溫和用語,垃圾與被采訪者的距離,疏導被采訪者的情緒,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給被采訪者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線索。在訪談過程中,需要注意被采訪者的心理變化和情緒的變化,如果有問題會讓受訪者感到不不適,記者要進行及時調整,保持輕松、舒適的談話氣氛,有利于新聞材料的獲取。
在采訪過程中,當記者保持嚴肅的提問狀態時,很容易使現場的氣氛變得僵硬、緊張,使得受訪者的信息很容易不完全表達,采訪者獲得的新聞材料也很難表達。因此,記者要提高語言表達水平,盡量用更輕松、活潑的方式讓受訪者表達自己的感受。通常采訪前被采訪者會處于緊張狀態條件,記者可以先停止采訪工作,選擇一個輕松的話題與被采訪者聊一段時間,安撫被采訪者的情緒,同時縮短與被采訪者的距離,以便在實際采訪工作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捷。新媒體技術也成為傳媒產業的主要關注點,但新媒體技術無疑為傳媒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也可以提高記者的采訪效率。在日常采訪中,經采訪者同意,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和設備進行直播,實時傳遞采訪過程,公眾可以更直接地獲得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同時,他們也可以就相關話題進行互動討論。
記者必須要更好地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了解其歷史、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內容,同時在日常的采訪中,堅持開放包容原則,探索采訪的新方向,關注有趣的事件,廣泛收集信息與材料,整合采訪資源,從而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技術創新方面發揮作用。例如,記者可以專注于“身邊的老兵的生活”這個話題,組織這次采訪,使用新的媒體技術來收集關于老兵的信息,從老兵親朋好友的角度進行采訪,降低采訪成本,提高采訪效率,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跨地區采訪。一些退伍軍人及其家屬獲得相關信息的機會有限,可以在社區的幫助下進行區域間采訪,并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采訪內容的播報。
記者要傾聽受訪者的心聲,以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揭示社會熱點話題。比如,新聞記者可以利用手機錄音、視頻等新媒體技術,更新采訪形式,深入基層,捕捉脫貧的真實情況以及三農效應等民生問題。新聞媒體工作者要關注影響人民群眾的切實生活問題,科學利用新媒體技術整合資源,保護人民群眾的權益,實現為民服務的目標,同時促進新聞行業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