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芬
他是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的一名普通工人,靠著勤學苦練和鉆研,他累計完成創新項目23項,其中有9項獲國家實用型專利。目前再報國家專利6項,發表論文8篇,獲處級以上獎勵60多項,年創經濟效益上百萬元,他還獲得了第六屆“河北省能工巧匠”稱號,他叫陳平君。
陳平君1991年從技校畢業后,被分到了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工作。新來乍到,遇著不懂的地方,他都會謙虛地向當班的老師傅請教。很快,他就掌握了作業區機械操作技術,并能夠獨當一面了。
一天,陳平君到作業區里上班,發現一個外單位的承包商正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式。承包商的好學給陳平君帶來深思:學習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第二天,他去自考辦報了兩門課程: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法律專業。冬去春來,五年時間過去,通過考試陳平君取得了自學考試大專文憑。
擁有了大專文憑,陳平君通過工區考核當上了技術員。向更高的山峰攀登,這是他的目標,陳平君又自學了采油工、集輸工等崗位應知應會的知識。
那天,他去采油區辦事,恰巧看到采油管罷工,由于設計不合理,吸油管道過于狹窄,油經常堵在管子里。幾個工友圍在管子前紛紛抱怨:“這管道這個月已經鬧了幾次罷工,這樣下去我們班的績效工資又泡湯了。今天,又得修理一天了。”

這可不行,采油程序是一環套一環的,如果停下采油,那工區的損失可大了。陳平君可不信這個邪,他卷起衣袖和工友們拆下舊油管,然后再換上新的管子。看到新管正常運作后,陳平君并沒有馬上離開。他沿著管道一邊查看,一邊用筆和紙記下了管道和油管的尺寸。
陳平君回到作業區后,馬上伏在案頭前又是畫又是涂地忙乎起來。當他設計出新的管道圖紙時,已是深夜。對于新的管道,陳平君并沒有馬上向上級領導匯報,第二天,他再次去采油區實地觀察,并且還向老師傅請教,得出準確的數據后,他再重新修改一遍圖紙后,才向工區領導匯報。
這是有關提高采油產量和效益的好事,領導看到設計圖紙和報告后,當場同意了陳平君的創新改革。得到了同意,用兩天的時間,陳平君就焊出了新的油管,新的油管投入工作后,采油產量不僅得到了提高,而且沒有再出現堵塞現象。
管道創新改革成功,給了陳平君信心和啟示,有事沒事他都喜歡去各個作業區逛一圈。
一次,他去抽油作業區發現抽油機盤根盒漏油。漏油不僅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生產效益又低下。創新,又讓陳平君有了事干。他先找資料研究抽油機盤根盒的原理,弄清之后,他開始拆抽油機盤根盒查找原因。鼓搗了兩天,才發現原來是密封圈年久失去了作用。
這時,陳平君想到即使換上新的密封圈,過一陣盤根盒又會老化的問題。他就尋思,能不能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呢?于是,陳平君去抽油作業區跟班,他不僅觀察盤根盒漏油情況,還用筆記下了每小時漏油的次數。那天,看著掉下油滴發出的響聲,他突然靈機一動,可以根據響聲設計報警器,這樣一來不就可以解決漏油問題了嗎?一個月后,陳平君就設計出了抽油機盤根漏油聲光報警裝置。這款報警器投用后,不僅減輕了環境污染,并且生產效率又得到了提高。
2006年,陳平君被工區推薦參加全國采油工技能大賽,一山更比一山高,這次大賽不僅開闊了陳平君的視野,也進一步鍛煉和提高了他的動手、繪圖和分析研究能力。
此后,陳平君開始從事職教工作,他堅信理論與知識相結合,一邊教學,一邊繼續到工區實地操作。接二連三,陳平君創新工作室研制成功了采油工七合一組合工具、抽油機盤根漏油聲光報警裝置、稠油井取樣專用閥門、盤皮帶器、皮帶松緊度檢測儀等,有效解決了一批多年來油田的生產難題,真正實現了創新為生產服務的目的。
2021年4月11日,因為成績突出,陳平君獲得了第六屆“河北省能工巧匠”的稱號。陳平君說:“成為一名‘匠人’,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積累,還要勇于突破、勇于創新。只有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才能推動時代進步,為我國成為工業強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