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邦瑞
廬江,皖中地區一座千年古城。
我的家就住在古城的一條小巷子里,巷子的西頭與崛起的新城區接壤,東頭則與古色古香的老街相通,漫步其間,那雕龍畫鳳的樓閣,老字號的門店,那千年老城墻下延伸到街巷深處的青石板古道,無不默默地訴說著滄桑歲月,講述著遙遠而古老的故事。
老街叫西門崗上或稱西大街,悠悠的繡溪河繞街流過,緊挨河灣的地方派生出另一條半邊街,當地人叫它西門灣。老街上白墻黛瓦,小橋流水,擠著上千戶人家,鼎盛時期沿街布滿米行、當鋪、布行、茶館、酒樓,包括我們家族在內應該都是臨水而居、擇水而興的先民們的子孫。
我上小學的時候,常??吹揭晃荒隁q和我父親差不多的人,身穿綠色制服,騎著一輛綠色的自行車,車的后座上馱著印有黃色“中國郵政”四個大字的綠色郵包,長年累月奔波在街頭巷尾,踏破千家萬戶的門檻。這個人姓王,是負責老街區這一片區的郵遞員,街坊鄰居都親切地叫他王大叔。在那個自行車少見的年代,只要聽到門外響起自行車鈴聲,我們孩子們便一窩蜂地躥出家門,圍著王大叔的自行車嬉戲。王大叔一邊招呼孩子們別鬧,一邊拿出隨身帶的登記簿,將送到用戶手中的報紙、刊物、信件和包裹等一一記錄下來,防止忙中有錯,發生偏差,以備需要時查詢。
走過花開的春天,走過熾熱的夏日,走過豐碩的金秋,走過刺骨的冬寒,不論刮風下雨,不論雪飄霜凍,王大叔始終用堅毅的腳步丈量著老街上每一塊石板,每一座小橋,每一級臺階……
小學畢業那年的最后一個學期,全國上下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有一天,學校請王大叔給我們做報告,那時我才知道,王大叔是共產黨員,是全省郵政戰線上的勞動模范。忽然間,我對他產生了幾份敬畏和崇拜,仿佛看到他烈日下自行車留下的滾燙的轍印,似乎遇見他風雪中不知疲倦的身影……他的報告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從那一件件小事上,讓人讀懂了一個平凡人的博大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個時候,王大叔每年要送好幾萬份郵件,從沒有出現過分毫差錯,老百姓打趣地說:“宋代有個寇準,心里裝著民眾。今天我們這里出了個‘王準,工作那個準勁兒比寇準還‘準?!?/p>
有一首《贊郵遞員》的詩這樣寫道:“他,總是頭也不回,一輛舊得發綠的自行車,馱負著一身的愛和希望,孑然‘蹬就風雨前行,泥濘不問,漂泊一生……”這就是王大叔,就是千千萬萬個像王大叔一樣的綠衣使者的縮影。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老街,一場場新雨撲面而來,滋潤萬物,蕩漾生機,到處呈現出一派氤氳盎然的景象。每天人們看到一位皮膚白凈、眉目清秀的姑娘,騎著一輛綠色的、裝滿郵件的輕便摩托車,沿著王大叔走過的那條郵路走街串巷,登門服務,態度像王大叔那樣熱情,服務像王大叔那樣周到,笑靨里總流露出王大叔那樣的溫暖和熾熱。一打聽才知道,王大叔因為長期風雨奔波患上嚴重的關節炎,手腳不聽使喚,不得不提前退休了,高中畢業的女兒頂職上崗,當上了新中國第二代郵遞員。小王每天迎著朝陽出發,伴著晚霞回家,把最新的信息和最熱切的企盼送給最需要的老街上的人們。
海峽兩岸實行“三通”那陣子,老街上不少在臺灣的親屬紛紛寫信回來尋找骨肉親情,可由于解放前后的住址、門牌號碼、地域名稱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的信件根本無法投遞,小王學著父親的樣子,拜老街上的老人為師,借鑒父親“妙手回春”方法,使一些“無頭信”物歸其主,讓不少“死”信重新復活,成為當時全縣破解疑難信件密碼的高手。有一次,一封臺灣寄來的信封上只寫著“安徽廬江西門崗上周王氏母親大人收”,沒有街巷名稱,也沒有門牌號。小王緊皺眉頭,一連好幾天反復琢磨,四處打聽,終于在10多位同姓同名的周王氏老人中找到了信的主人。那一年,70多歲的周王氏看著兒子的信,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拉著小王的手激動地說:“好閨女,你給我們母子架了一座橋,一座幾十年都走不過去、現在終于暢通的橋,太謝謝你了……”
小王如矯健的鴻雁,在老街巷里展翅飛翔,裝著戀人的思念,載著親人的問候,帶著遠方的訊息,攜著學子的渴望,傳遞了一個個動人的驚喜;展開了一張張欣慰的笑臉。
進入21世紀,小王也有四十好幾了,可大伙兒還叫她小王,不少人也改口叫她王姐,顯得格外親切。她走到哪里,哪里春風蕩漾;她服務到哪里,哪里歡聲笑語。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年冬天,氣溫劇降,老街上冰天雪地,王姐依然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按時投遞郵件,快下班的時候,為避讓迎面駛來帶小孩的自行車,王姐連人帶車栽進冰冷的繡溪河里,導致左腿粉碎性骨折和肌肉嚴重壞死,幸虧搶救及時,才保住了性命,但卻留下了終身殘疾。走出醫院的王姐,謝絕組織上的照顧,拄拐杖堅持戰斗在郵件分檢的第一線,繼續續寫著一個共產黨員美麗的人生。
太陽從繡溪河上升起,把燦爛的光束灑向街巷的每一個角落,一位90后的帥小伙子駕駛一輛橄欖面包車出現在王姐曾經走過的郵路上。原來,王姐致殘以后,她的獨生子剛從北郵畢業,便放棄了大都市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接過母親手中的接力棒,當上第三代郵遞員。他說,他的血液里流淌著外公和母親的綠色基因,追求的是和前兩代人一樣的、綠色的夢想。作為與新時代同行的新一代綠衣人,王姐的兒子成績優秀,在學校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小伙子一臉陽光,青春煥發,激情澎湃,在前兩代人走過的老街郵路上,踩著新生活的節奏,創新投遞模式,探索和拓展服務新領域,不僅投遞報刊、信件和快遞,而且還開辟了網購網郵綠色通道。每天郵車上都裝得滿滿的,因為那是滿滿的期待,滿滿的希望,滿滿的幸福。
小伙子愛綠,送綠,播綠,在老街人的心里植起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每逢節假日,老街上的小溪旁、綠蔭下,公園里,人們常??吹揭恍┣嗄赅]政志愿者和老人們聚攏在一起,讀報紙,議感受,談樂趣,氣氛和諧熱烈。有人爆料說,王姐的兒子上崗后,在全縣首創老年讀報讀書俱樂部,組織身邊的志愿者融入其中,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久違的、濃濃的書香伴著老人們的歡笑,飄蕩在古老的街巷里,如芬芳沁入人們心靈深處,深受許多網友的廣泛點贊,引來縣內外不少媒體的追捧。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路長長,夢依依。老街上的郵路還是那條郵路,大街上灑滿七彩陽光,小巷里吹拂著和煦的春風。郵路很短很短,一天就可以跑完;郵路又很長很長,三代綠衣人也跑不完,且永遠都沒有終點站。不過郵路上已經刻下或正在標注的腳印和車轍,卻總是那么清晰,那么走心,那么斑斕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