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雋

摘 要:黃賓虹山水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文章從元素層、結構層、圖示層三方面探索了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層次性,打造了似亂不亂的筆墨世界,在這一基礎上,對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現代性展開分析,從多角度出發挖掘創作中的繪畫精神。其山水畫創作既有對傳統繪畫的借鑒,又有創新和發展,尤其是具有現代理念的筆墨精神,使得其山水畫走向更加成熟的境地,賦予畫作現代性。
關鍵詞:黃賓虹;山水畫;現代性;層次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價值無法估量,特別是在繪畫方面。黃賓虹字樸存,自少喜繪畫,作為近現代的國畫家,不僅有美術天賦,而且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并精研傳統,在繪畫中將傳統筆墨樣式運用得恰如其分,成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對后世影響重大。因此,在新時代積極探索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層次性和現代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層次性
通過對黃賓虹山水畫筆墨進行分析可知,層次性是其畫作較為突出的特點,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元素層
黃賓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比較深入,有著深刻且全面的認識,在山水畫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巧妙地運用了傳統的筆墨形式,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黃賓虹還把自身經驗與想法融入其中,不僅提出了“五筆”理論,而且還提出了“七墨”理論[1]。另外,從黃賓虹倡導的“以書入畫”理念中,也能夠體會到其山水畫筆墨延續了傳統,并且借鑒了書法中的執筆、運筆,使得畫作具有和諧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2]。黃賓虹山水畫筆墨之所以具有較強的層次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強調用筆力度,重視圓筆中鋒,給予層次變化高度的關注,給人們帶來了超越意象結構的作品。
(二)圖示層
圖示層主要是指依托筆墨所建立的空間結構。在黃賓虹山水畫筆墨中,筆墨是作為一種元素出現的,而筆墨結構則是它們的整合、拓展[3]。圖式的形成、層次感的打造,使畫作看起來似亂不亂不刻板,給人一種和諧感、層次感。在黃賓虹晚期創作階段,雖然他創設的更多是平面畫空間,層次性也呈現了遞減的趨勢,但是依然保持較高的作品質量,給人與眾不同的感受。進一步觀察他的山水畫,可發現其簡化趨勢越來越突出,其中關于樹木、山石的創作最明顯。另外,黃賓虹不拘于古人的法度,敢于打破皴法程式,通過自身感悟能力,在畫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有效實現了對山水畫的全面改造,打造了似亂不亂的筆墨世界。在其創作的后期,他的山水畫呈現一種自然之感。
(三)結構層
黃賓虹山水畫筆墨元素具有多樣性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組合而成,能夠對人的視覺進行刺激,使人想去探究畫作的豐富內涵。在結構層上,黃賓虹山水畫的線條排列有著特別之處,蘊藏著對西方現代繪畫的感悟,同時還在某種程度上有中國古畫的氣韻[4]。從黃賓虹山水畫筆墨構成中可感受到中國畫的線條美,由于黃賓虹自身具有廣闊的格局和較高的藝術素養,所以其畫作具有較高的水平,無論是在內涵層面,還是形式方面,都獨具特色。在進行結構設計和繪制時,黃賓虹將線條以多種多樣的形態組合起來,或者重疊交織。在山水畫創作中,他對皴法是較為重視的,但不拘于古人的法度,敢于打破皴法程式。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以墨見長,以筆為骨,講究筆墨之間不可分離。最為常見的用墨之法大概有9種,黃賓虹采用并用或分用的方式,使山水畫的筆墨具有層次性。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層次性還體現在筆與墨交織上,他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對筆墨多次強調,他既對古人的繪畫有所繼承,又對古人的繪畫進行創新和發展,多采用皴擦法、潑墨法、積染法,使畫面層次分明,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質量,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二、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現代性
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黃賓虹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他在山水畫中融入現代繪畫精神,使得山水畫筆墨具有現代性,從而將山水畫推向新的高峰。
第一,在山水畫創作中,黃賓虹對傳統山水畫進行創新,不僅推動了繪畫藝術領域的發展,而且還促使超越時代精神的山水畫產生,使山水畫獲得了新的發展,賦予山水畫現代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于現代理念的筆墨精神,二是畫面空間結構[5]。若是站在整體的角度審視黃賓虹的山水畫,可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臨摹,第二個階段為寫生,第三個階段為印象,第四個階段為抽象。黃賓虹在創作的初期,更多的是以臨摹古人為主,在這個過程中,他從傳統繪畫中受到啟示,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而且還對傳統繪畫的表現技法進行了學習和借鑒,奠定了其之后改變畫風的基礎。在他的整個繪畫生涯中,寫生階段是至關重要的,他在這個階段獲得更加深入的感悟,通過寫生提高了繪畫能力,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現代性還體現在點子皴的運用方面,他作品中的點子皴已經突破了傳統牢籠,筆觸一排排整齊羅列,或者肆意疊加。黃賓虹后期的山水畫很印象,他不再按勾、皴、擦、點、染的傳統程序作畫,而是變成了印象式的整體把握,將個人色彩納入其中,在創作時,對具體物象通過變形、夸張等手法進行加工和完善,促使其形成新的狀態,最終創設了獨一無二的山水樣式。在之后的創作中,他的筆墨實現深度融合,所創作的山水畫具有很強的現代性。
第二,黃賓虹山水畫轉型的重要基礎之一是西方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1912年誕生于德國,后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該學派既反對美國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元素主義,也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公式,主張研究直接經驗和行為,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該學派的創始人是韋特海默,代表人物還有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為黃賓虹山水畫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并且與其繪畫思想相契合。黃賓虹對傳統山水畫進行優化,突破了空間上“三遠法”的表現形式,以創新手段進行空間處理,采用新手段表現超時空概念的山水,究其根本目的可知,其主要是探尋山水的內美[6]。黃賓虹對山水精神的感悟是比較深刻的,他合理地將現實中的山水重構,同時也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最終還原了山水本身的形體結構。他在進行創作時,并未對山水的外形美進行強調,該種方式對山水新結構的產生是有幫助的。以《昭潭紀游》《嚴陵勝景》為例,其形式美感與傳統繪畫不完全相同,讓人感覺是將山水進行重構,展現出新的面貌。
第三,現代性體現在黃賓虹山水畫的多個方面。其中,山水畫的空間留白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在畫面的留白區域進行相關處理,有利于形成新的明暗關系。通常情況下,在畫面中,黃賓虹都會留白,雖然與傳統繪畫中的“三白法”有一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三白法”比較傾向形式,黃賓虹注重山水本質,注重將山水的內在美表現出來[7]。例如,在山水畫創作中,他將夜光作為外光引入其中,充分運用了光色和留白,推動了現代繪畫的進步和發展。
第四,黃賓虹在山水畫創作中,結合了現代繪畫理念和傳統繪畫的筆墨精神,從整體上豐富了山水畫的現代性,增強了筆墨的藝術性。與此同時,黃賓虹并沒有停留在筆墨表面技法的提高上,而是關注筆墨語言個性,在畫面處理上靈活多變,綜合運用多種技法,展現了現代繪畫理念,能夠滿足現代人的觀賞需求。山水畫即便是弱化筆跡,也力透紙背,融入自身真情實感,強調用墨,做到了畫面水墨交融、自然天真[8]。在筆墨應用方面,與印象派點彩畫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從近的視角來看,筆墨變化多端;站在遠的視角上,畫面渾然一體。總之,黃賓虹在山水畫領域頗有成就,對筆墨運用自由,強化了山水畫的現代性。
三、結語
黃賓虹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畫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全面的認識,并進行了深刻反思,踐行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繪畫中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對筆墨形式進行改造,實現了對中國山水畫的革新,他的山水畫筆墨具有現代性和層次性,給中國當代美術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屬于繪畫領域進步的標志。因此,有必要對黃賓虹山水畫筆墨加以認識和全方位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于興洋.論黃賓虹山水畫的藝術特色[J].藝術品鑒,2020(17):22-23.
[2]鐘日恒.黃賓虹桂林山水題材作品的筆墨研究[J].美與時代(中),2020(5):47-48.
[3]孫翔.論黃賓虹山水畫創作中的文化自覺[J].書畫世界,2020(4):85-87.
[4]馬祥和,熊光華.山水畫教學中風格要素的比較研究:以黃賓虹、張大千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81):307-308.
[5]閆小榮,姜鳳斌.山水畫筆墨風格演變與探索創新[J].大眾文藝,2019(17):105-106.
[6]張善棋.渾厚華滋:淺談黃賓虹山水[J].傳播力研究,2019(13):211.
[7]王曉東.黃賓虹山水畫筆墨的層次性序列研究[J].藝術科技,2018(11):151.
[8]馬繼東.黃賓虹山水畫《柳亭高會圖》研究[J].大眾文藝,2017(14):96.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