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研 張思凱
摘 要:自20世紀末以來,后現代課程觀對美術教育的影響愈加明顯,使得美術教育與社會文化的聯系日漸緊密,變得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民間美術是藝術的分支,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深挖民間美術的價值,有助于在傳承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現代美術教學賦予新的活力,同時提升學生的審美、創造、感知能力。
關鍵詞:民間美術;美術資源開發;美術教學
一、民間美術的含義與價值
民間美術是原始美術的延續,它根植于大自然,汲取地方文化為養料,在廣大勞動人民的欣賞、創造和應用中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魯迅把民間美術稱為“生產者的藝術”,它是一方土地上的勞動者將對周圍生活的感知付諸指尖,并融入個人情感的美術創作過程,極具地方特色。中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因此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如刺繡、年畫、剪紙等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民間美術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賦予美術教學新的教育意義,增加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加強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此外,由于民間美術與現代美術產生的背景迥然相異,讓學生加強對民間美術制作工藝的了解,有利于拓展他們的美術思維,將傳統美術與現代美術相結合,拓寬美術資源的邊界。
二、民間美術與美術教育的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紛紛追逐新興技術,同時,傳統藝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烙印的民間美術,見證了每一寸土地的變遷,透過這些或絢爛明麗,或質樸淳厚的民間美術品,我們依稀能感受到深邃的時光掌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拯救措施,伴隨這些民間美術一起消亡的,還有我們整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記憶。毋庸置疑,所有美術形式的源泉都是民間美術。新石器時代至今,每一個朝代的代表性美術工藝品都凸顯著各時期的審美標準,這些審美特點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逐漸豐富、飽滿,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表達形式,也成為藝術多元化的標志。想要著力開發民間美術資源,將其合理運用到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從了解地方民間美術入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美術形式,逐漸讓學生養成多元的審美觀念和人生態度,意識到個人在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行動中的價值,自覺地進行區域民間美術的維護和推廣。
三、民間美術對于拓展美術教學資源的意義
民間美術是勞動者們生活智慧的結晶,極具生動性和趣味性,如果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民間美術品制作活動,以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的熱情,使學生在親身參與過程中了解地方民間美術的演化過程和文化內涵,不僅可以豐富美術教學內容,還有助于美術教學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民間美術并不僅僅囿于美術這一個領域,它還是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體。例如,傳統的皮影一般是美術與歷史故事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皮影的人物造型和色彩時,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由此可見,以民間美術為學習資源,可以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綜合素養。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地方民間美術的探究,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地燃起對于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民間美術的開發需要遵循一定的課程開發原則,這樣才能對目標資源進行有效篩選,避免課程開發流于形式,忽視對內涵的深入挖掘。
實際應用過程中,要從各個角度出發,加入現代技術,力求使民間美術資源的教育價值最優化。
(一)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
民間美術資源種類繁雜,難易不等,在開發地區美術資源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資源的甄選。美術資源的選擇可以從學生發展和社會需要這兩個方向入手。
就學生角度而言,學生相對熟悉、經常接觸到的地區民間美術資源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由學生的學習規律可知,那些對學生有足夠吸引力的美術資源,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發地調動積極主動性,而積極主動性是外部知識內化的必備條件。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深入熟悉當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民間美術,使學生領悟其藝術語言,掌握其表達方式。
就社會角度而言,民間美術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各類民間美術資源的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有的能夠適應時代變遷而更加昌盛,有的卻因社會環境的改變漸趨凋零。每一種民間美術形式都是一個文化符號,民族復興之路上,要確保一個都不能少,為此,美術教育應該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職責,挽救那些零落的民間美術資源。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民間美術傳承人的制作過程,讓學生做好參觀筆記,詳細記錄制作步驟,并利用課后時間以查閱資料或者訪談的形式,提高個人的參與度。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還能使學生將傳承民間美術視為己任。
(二)民間美術資源的應用
隨著21世紀信息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以及后現代課程觀的傳播,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將進一步擺脫理性范式的束縛,呈現出感性與理性一元化的傾向。在民間美術資源的利用方面,美術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合理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在美術教學信息的獲取和交流方面下功夫,同時注意提升自身的素養和能力。
1.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民間美術教學中
傳統美術教學方式固然有直觀性等優點,但在教學材料豐富性方面卻有所欠缺。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將現代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民間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欣賞相關作品。首先,美術教師應在課前了解掌握學生現有美術知識水平,選擇適合這一水平和年齡的民間美術資源。從美術品的材質、造型、色彩等淺顯知識點著手,逐漸上升到意識層面。其次,在課件的制作上,美術教師要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特點,采用圖片、音樂、視頻相結合的制作手法,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項感官體驗,使學生在多方位的刺激下加深對美術品的認識。最后,多媒體的連接功能可以讓我們近距離地了解全球各地民間美術的發展情況,美術教師可以選擇國內或者國外特定地區的美術品與當地的民間美術品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在差異中感受本地區民間美術的魅力。同時,這樣還能使學生了解不同地區的美術文化,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
2.采用多樣化的民間美術教學渠道
民間美術的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這會加深學生的潛意識偏見,認為民間美術是遠離個人日常生活而僅僅局限于課內的。美術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中來,利用閑暇時間帶領學生到周圍具有文化和藝術底蘊的地方采風,讓學生在行走的過程中發現美、記錄美、領悟美。另外,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高度凝練,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利用現有的材料制作符合節日氣氛的手工藝品,這種親身體驗的經歷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回憶。此外,美術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于本地區民間美術品的關注,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民間手工藝品的收集。
3.提高美術教師的專業水平
美術教師是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其對于地方民間美術資源的了解以及重視程度,對于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的學生來說有著直接影響。學校應該定期組織美術教師進行職業培訓,聘請當地的傳承人到學校為教師進行專業的本地民間美術知識的普及教育,解答美術教師的相關疑問,使美術教師對于當地民間美術的審美鑒賞能力、利用創新能力得以提升,為教師自如地運用民間美術資源夯實基礎。
五、民間美術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一)學生接觸民間美術資源的機會不多
相較美術課,部分學校更加看重學生的文化課課業成績,學校和社會之間缺少交流平臺,學生對于相關資源的認知較為淺顯。基于這個問題,學校應該調整教學觀念,以新的視角審視美術學科,重新認識美術在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基于這個問題,學校可以與社會中的手工藝工作室建立合作,定期將美術教學場所從校內轉到校外,讓學生在新穎的學習環境中接觸民間美術。觀看民間藝人制作、講解的過程中,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感官體驗參與學習,能收獲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二)美術課時量整體較少
占課、假期等眾多客觀因素的制約,導致美術課課時量難以保證,并且兩節美術課之間的時間間隔較長,民間美術相關課程無法形成教學連貫性,學生不能在充裕的時間內把握資源的深層內涵。就這個問題而言,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利用調課等方式,將時間跨度大的美術課調整為連貫的上下節課,便于維持學生思維和情感方面的連續性。
(三)美術教學模式固化
由于美術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和教學觀念的差異,部分美術教師傾向傳統守舊,缺乏推陳出新的意識和能力,學生配合教師按部就班進行學習,原本應該活躍的美術課堂喪失該有的靈氣。這種教學方式在抹殺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將美術教學推向僵化的邊緣,致使整體教學成效參差不齊。如何充分高效利用美術課堂,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獲得學習高峰體驗,是值得美術教師斟酌的問題。極度貼近教學目標的理想教學成效需要教師花費心思潛心規劃和設計,這并不是意味著改變學生主體地位或是將教學模式固化,而是教師充分融入教學機制,調配各種有利因素。
民間美術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既利于民間美術保持蓬勃生機,又為美術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其也存在著無法規避的問題,例如如何構建一個合理的評價機制、如何平衡民間美術學習所消耗的經費與取得的學習效果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梁小平.漫談陶瓷花鳥畫的“比興”理念[J].陶瓷研究,2008(2):87-88.
[2]錢初熹.美術教育的新源泉:美術教育的改革與課程資源的開發[J].中國美術教育,2002(6):2-8,18.
作者單位:
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
通訊作者:
張思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