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會”
看2021年經濟走向
2021年的全國兩會,意義重大,注定要載入史冊。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大會審議并批準了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其他各項重要報告。
今年的兩會,總體而言,有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部署,有對擴大消費、擴大內需,還有對反壟斷、數字中國的關注。
關鍵詞: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
報告原文: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預期目標,體現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要求,與今后目標平穩銜接,有利于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品牌解析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這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1年GDP預期目標。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內容顯示,設定6%以上的目標,原因有二,一則可以與今后目標平穩銜接,有利于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二則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就業、物價等預期目標,也體現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要求。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未提GDP增速具體目標。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幅可能保持6%-6.5%之間,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從十四五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不宜確定一個過高的增長目標。
展望2021年,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可能將更為復雜,籍此,中國設定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的經濟增速目標,從執行層面,體現了決策層對“穩”的重視,既有底線思維,也有風險控制意識,包括化解金融杠桿等指標層面的“穩”。
時間拉長,可以看出,中國正在淡化GDP的增速目標,強調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質增效。比如 “十四五”期間的經濟運行目標,就沒有提出具體的增速目標,而是強調了就業、勞動生產率、專利數等因素。
關鍵詞: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報告原文:提升創新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改革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式,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要大幅增加投入,落實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政策,切實減輕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使他們能夠沉下心來致力科學探索,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中國品牌解析
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科技創新變得愈發重要。中國的科研領域正在快速發展,相關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2006年,中國的研發經費還不足5000億元,2019年,中國的這一數值已經達到2萬億元,2020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大約2.4萬億元,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改革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式,落實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政策。
在此前的文件中已經可以見到相關跡象,其中較為重要的一份表述是科技部下發通知,要求各有關攻關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勇挑重擔、敢于擔當,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項攻關任務上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中??梢灶A見,接下來,在科技人才的提拔、科技項目的管理上,將會迎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政策也不斷的釋出,其目的也正如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所述:使科學家們能夠沉下心來致力科學探索。
關鍵詞:擴大內需
報告原文: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穩定和擴大消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
中國品牌解析
2006年,中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4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中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5萬億人民幣,2019年,中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萬億元人民幣,受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全年消費增速緩慢,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6億元,累計同比增長-3.9%,消費對于中國經濟貢獻率小幅度下降。
疫情期間,消費復蘇的進程低于市場預期,已是共識。一些地方是直接發放消費券來刺激消費,如南京面向市民發放消費券超過3億元,浙江、河北、遼寧、濟南、杭州、寧波等地也推出了金額從千萬元到上億元不等的消費券,但依然沒有扭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回落的趨勢。因此,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
顯而易見,“健全城鄉流通體系”是希望通過物流,使商品能快捷地到達縣鄉消費市場,也就是中國的下沉市場。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拼多多的用戶量已經超越天貓的用戶量,說明中國的下沉市場還是具有消費潛力,三四五線城市消費潛力還可以深挖。可以預見,接下來,在中國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挖掘上,將會迎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面對下沉市場的消費政策也將不斷的釋出,縣鄉領域的現代物流體系、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將不斷完善。
關鍵詞:反壟斷
報告原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堅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中國品牌解析
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2020年2月7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發布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強調《反壟斷法》及配套法規規章適用于所有行業,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對待,旨在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促進平臺經濟規范有序創新健康發展。
過去20多年,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國家政策保護和扶持下茁壯成長,擁有了完全足以和外國巨頭抗衡的體量。微信用戶12億,支付寶用戶10億,淘寶用戶8億,抖音用戶6億,美團、滴滴等平臺已經深度介入人民生活。平臺規模擴大的同時,一些問題開始出現,比如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算法合謀、個人數據收集與共享、捆綁銷售產品或服務等,資源高度集中于這些互聯網巨頭后,使得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難以涉足巨頭壟斷的領域,阻礙創新,而且不利于普通消費者。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反壟斷的目的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各類市場主體都能夠獲得相對公平的機會,讓平臺經濟領域“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可能扭轉,中小公司也可以受到陽光的滋潤。
關鍵詞:房住不炒
報告原文: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中國品牌解析
2016年底,“房住不炒”的說法被提出,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依然堅持“房住不炒”。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和房地產有關的部分,明確地表示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使用的詞語是“住房”,而不是“房地產”,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信號,這樣的提法,是再次明確了住房的居住屬性,也是對“房住不炒”的呼應。換言之,2021年各地方政府要想具體辦法,解決大城市的住房突出問題。
重視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這是新提法。這句話釋放的信號相當清晰:住房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主要問題之一??梢哉f,大城市的高房價,已經成了青年人難以承受之重。
目前,深圳房價每平米超過7萬元,北京房價每平米突破6萬元,上海房價每平米突破5萬元,創下歷史新高。這個表態意味著新市民、年輕人的住房問題,決策層已經關注,并在想辦法解決。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到發展租賃住房的內容。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發展租賃住房的篇幅大幅增加,和十四五規劃一致,提出通過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降低稅負、集中建設等措施發展長租房市場,這意味著租賃住房的數量將大大增加,也意味著針對租賃住房發展的政策將持續推出。
與此同時,結合2020年以來,“三道紅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核心22城市試點土地集中公告和集中出讓”的政策,我們相信,住房調控長效機制正在完善,這對行業而言,意味著從杠桿紅利驅動的“黃金時代”變為管理紅利驅動的“白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