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也

社會創造了色彩,色彩創造了社會。
每一種色彩都有它的歷史,每一種色彩都有它的寓意。在視覺主導的當代社會中,色彩無處不在,帶著特定又多元的意義影響著人們的感情,我們會習慣性地用色彩來形容、解讀、象征各種事與物,情緒、感覺、記憶、意志、符號……色彩能詮釋出我們想表達的,但色彩并不僅僅是一種形容詞或事物的屬性,它具有更深的社會性和文化性,也是哲學范疇中的一大難題。
超現實主義畫家勒內·馬格利特有一幅畫《錯誤的鏡子》(1928),畫上是一只眼睛以及眼睛里的藍天白云,他稱這是一面錯誤的鏡子,因為眼睛里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真實的幻影”和“真實”組成了一個鏡面成像,眼睛的主人是唯一的觀看者。眼睛是一面“錯誤的鏡子”,因為人的主觀意識占據了觀看的主導,這就如同我們對色彩的認知——“色彩是真實且主觀的幻影”。
2015 年一條“白金藍黑裙子”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熱議,就裙子的顏色大眾分為了兩個陣營“白金黨”和“藍黑黨”,色彩視覺在個體上的差異由來已久,但這個事件被認為是個體差異最大的案例之一。造成差異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的色彩編碼都不一樣,色相、純度、明度(色彩三大要素)時刻影響著我們對顏色的辨別能力。時代在加速顏色的誕生。中國的 COLORO 體系就是基于色彩的三大要素建模編碼,“為160 萬潛在顏色解釋人類色彩的感知”。享譽全球的色彩權威機構 PANTONE 色庫里目前約有兩千一百六十一種顏色,每一種顏色都有精準的對應,名稱和數字編號甚至寓意。但當我們面對如此之多的色彩,我們看到的又是什么?
2020 年底 PANTONE 發布了 2021 年度代表色——極致灰與亮麗黃,這組色彩既持久耐看又鼓舞人心不僅傳達了力量與希望的訊息,也表達了一種堅韌的真相態度,恰符合 2021 年人們對世界的期盼。我們看到了這兩種顏色帶來的視覺感受——優雅理性和明亮活潑,更看到了顏色代表的意義。社會環境的變化影響著色彩的發展,灰色和黃色在中西方文化中歷經變化,灰色陰暗低迷卻又沉穩凝練,黃色與色情、性相連卻又是華貴和財富的象征,語境不同彰顯的寓意也不同,顏色的背后藏的是歷史和觀念,隨時代變遷而不斷拓展出新的意義。
哲學家古德曼的“新歸納之謎(綠藍悖論)”或可作為對色彩認知的一種研究和探索,該理論建立在投射性的基礎之上,是既定的經驗觀念與理性的非自然本能的假定觀念的較量。就好比我們看到天是藍色時所以我們用藍色來形容天空的顏色,但我們在看到藍天或有藍色這個詞之前又不能推斷出天是藍的,所以在古代天并不是“藍色”可能是“蒼色或是青色”。回歸真實和真實的幻影一說,色彩實際上是客觀存在和感性幻想的相對性組合,我們無法看到色彩本身具有的真實的自然屬性,但我們看到的那種幻影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某種自然屬性的真實。
“顏色首先是一個社會現實。是社會創造了‘顏色,為顏色賦予了定義與含義,確立了它的法規與價值,為其提供用處,決定其利害。(《色彩列傳:藍色》)”顏色是社會現實本就存在的“物”,但又被社會創造,互相作用。
畫家高更曾說色彩是思想的結果是夢想的語言,他用色彩描繪畫作,時而浪漫神秘時而朦朧生動。色彩在藝術創作領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締造著思想和生命,沒有色彩就像沒有光,色彩像光線一樣賦予了生活以顏色,因此我們總會為絢爛的顏色而心動。莫蘭迪色舒適、故宮色華美、糖果色俏皮、無色彩深邃、暖色溫柔、冷色靜謐……顏色所帶來的心理反應在一種又一種色系中得到了清晰的映現,色彩對應著某種不確切但又真實的感知覺,被我們解構、運用到生活,成為了鏈接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