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以來,老君山的優美雪景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走紅,引起人們的驚嘆。但不久,山上遍地泡面碗的情況再一次引發了輿論關注。網友戲稱:“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上吃泡面。”隨著輿情的發酵,人們對游客素質、景區如何整改等話題展開了熱議。
有人認為,一些來“打卡”的游客將垃圾隨意丟棄,不但污染了景區環境,更給景區管理工作增加了負荷。也有人認為,景區和商家一邊坐收客流紅利,一邊吐槽“游客多”“素質低”,未免有點不厚道、不客觀。還有人認為,游客亂扔垃圾的行為和違規成本為零的環境有關,景區管理方應該及時調整管理方式。
解讀
1.自身實力是根本。
“網紅”景點頻頻“翻車”,正說明了流量雖然可以幫助景區聚集人氣,但并非長久的出路。“網紅”景區要“長紅”,還需實力支撐,應在充分考慮自身基礎設施和人員的基礎上,切實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2.環保理念要宣傳。
隨著北京、上海等城市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在全國層面推廣垃圾分類制度也勢在必行,不少民眾對于垃圾分類已經有了基本認知,并持支持態度。在此次事件中,景區如果提供干濕分類的垃圾桶,既有一定程度的群眾基礎,又有助于推廣環保意識,響應國家號召,收到好的宣傳效果。
3.不良效應應警惕。
當“老君山上吃泡面”變成集體行為,個體的素質和行為邏輯就可能被“淹沒”。平時注重文明的游客,如果看到大家都是當場吃、吃完就走,可能也就隨大流,甚至以為這是吃泡面打卡的“標準流程”。從眾心理引發的跟風效仿往往會帶來不良的后果,應當引起人們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