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遠
東盟作為中國開展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不僅涵蓋了“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中的“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一部分,也是我國投身海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地區。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基建合作主要以交通、能源等行業為先導,總體穩步推進。一系列代表性基建工程相繼竣工,其中包括:東南亞最長的跨海大橋馬來西亞檳城二橋、雙邊能源合作的典范中緬油氣管道、柬埔寨的國家交通干線金邊至暹粒6號公路、東南亞最大的光伏項目越南油汀500MW光伏電廠,等等。而越南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河內都市鐵路2A線、泛亞鐵路的重要區段中老鐵路等項目也將于2021年通車運營。這些工程建設的陸續鋪開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區域大合作格局的形成創造了積極條件。

2021年5月18日,印尼總統佐科赴雅萬高鐵1號梁場、1號隧道工點視察。中國駐印尼大使肖千(前排左一)應邀陪同。
新冠疫情為中國與東盟共建“一帶一路”帶來了直接挑戰。但從過去一年多的發展局面來看,雙方的基建合作仍然展現出可觀的活力。東盟方面,各國為應對疫情擴散出臺了針對大眾行動和邊境海關的管制措施,經濟活動短期內難以恢復常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測算,2020年東盟十國除緬甸、越南、文萊外均遭遇了經濟下滑困局,菲律賓經濟更是同比下降9.51%。但就世界范圍而言,東盟地區發展基礎設施的強勁勢頭依舊引人注目。2020年上半年,東盟發布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19個優先項目清單,涵蓋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領域。2020年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顯示,東南亞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為119,在各地區中高居首位,其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發展指數位列前三名。這反映出東盟地區的經濟發展韌性及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旺盛需求。
中國在2020年克服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實現了來之不易的經濟正增長。面對中美關系的惡化和逆全球化浪潮的挑戰,中國也著力強化了同東盟地區的經濟聯系。據統計,2020年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額達6846億美元,同比增長6.7%,東盟作為一個國家集團首次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合作也逆勢上揚,全行業實現直接投資額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52.1%,其中前三大投資目的國為新加坡、印尼和越南。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在東盟地區的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額也達到61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40億美元,分別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額的43.2%和37.3%。這些經濟建設合作亮點已成為疫情之下中國穩固經濟“外循環”的重要保障。
在今后可預見的時期內,中國與東盟的“一帶一路”基建合作或將伴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
從機遇面看,隨著中國與東盟經濟的復蘇,原本受疫情波及的基建合作項目有望逐步實現提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8.44%,東盟十國除正深陷政治危機的緬甸外有望全面恢復正增長。尤其是圍繞醫療衛生和數字信息等領域的新基建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
歷史經驗表明,中國與東盟合作關系發展具有較強的“危機驅動型”特點。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雙方已就建立人員和貨物往來的綠色便捷通道積極開展商討,并在疫苗和醫療物資等方面開展了切實有效的協作。這將有利于中國與東盟在醫療衛生領域開辟基建合作的長效平臺。同時,疫情也為東盟地區的網購消費和數字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2020年,東南亞的互聯網用戶新增4000萬,總數已達4億;東南亞數字經濟的總體規模也達到1000億美元,有望在五年內升至3000億美元。目前東盟已積極推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綜合戰略”的制定。2020年也被中國與東盟確定為“數字經濟合作年”。雙方以“集智聚力共戰疫,互利共贏同發展”為主題,致力于提升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合作關系。
從挑戰面看,中國與東盟基建合作在疫情長期化發展的背景下可能面對建設風險的延續乃至升級。以往,中國同東盟開展的傳統基建合作較多集中于大中型實體工程項目。雖然東盟國家為填補長期以來的基建缺口,總體上對此類項目持歡迎和重視態度,但這些工程的投資和建設周期較長,在施工過程中時常牽扯到當地多元復雜的利益博弈。密松水電站、皎漂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等基建項目都曾因東盟國家的資金短缺、政局動蕩、族群矛盾等遭遇拖延甚至停擺。
疫情困擾之下,東盟國家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保障公眾健康與民生,而各國社會又易因為經濟困難和日常生活受限產生諸多不穩定因素。2020年以來,泰國已先后被三波反政府示威浪潮席卷。2021年初,緬甸突發政治變動,局勢動蕩不安。菲律賓、柬埔寨將分別于2022年、2023年舉行大選。因此,我國同東盟的實體基建合作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仍可能遭遇來自政治、融資、社會等方面的多重風險挑戰。
2021年對于中國—東盟關系具有特殊意義,既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也是中國與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隨著后疫情時代的逐步到來,中國—東盟圍繞“一帶一路”倡議開展的基建合作有望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既應面向東盟國家的優先需求培育基建合作的新增長點,在減貧、環保、防災、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切實為“一帶一路”設施的互通注入提質升級的動力,又要密切關注域外大國的競爭動向以及東盟地區政治經濟的變化趨勢,對基建合作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安全化”風險等做好防范預案。
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國與東盟保持積極溝通、不斷為傳統基建賦予“新基建”之能,雙方就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精細化發展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提供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