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徐同云



摘要 南京市六合區橫梁街道是聞名遐邇的雨花石之鄉,周邊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礦山開采損毀大量土地,且大多數開采區域位于長江經濟帶10 km范圍以內,導致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對徐營砂礦生態修復及復墾實踐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徐營砂礦存在的典型問題,對其生態環境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并提出了相應的生態修復及復墾對策。
關鍵詞 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復墾
中圖分類號:TU984.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1–0165–02
長江經濟帶橫跨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是中央重點實施的“三大戰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
帶[1-3]。位于長江經濟帶主要支流附近的橫梁街道打造了以雨花石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業。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橫梁街道周邊出現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中,徐營砂礦地處寧鎮揚丘陵區,區內地勢較為平坦,周邊土地以耕地、園地為主,村莊人口較密集。山體支離破碎、遺留的礦山廢棄礦渣隨意堆放、地表植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等生態環境問題給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工農業生產用地矛盾日益尖銳,制約了當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1 現狀及問題
礦山長期開采,使綠色山體不斷遭受破壞,出現了大片破碎不堪的露采坡面、采礦廢棄地和堆土堆料區,從而造成了環境危害及污染。
1.1 水土流失及視覺污染
砂礦長期開采破壞了當地山體的穩定性,山體殘破不堪,支離破碎,邊坡裸露,對G328國道沿線造成嚴重的視覺污染;廢棄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生態修復區堆有多處松散的廢土堆和料堆,暴雨后水土流失嚴重,形成的泥漿對鄰近土壤和地表水系造成嚴重污染。
1.2 粉塵污染
由于區內露采礦山多為歷史遺留礦山,礦山開采結束后未對其進行生態修復,導致開采遺留的碎石土遍布場區,風起塵揚,嚴重影響生態修復區及周邊生態、旅游、人居環境。
1.3 土地資源的損毀
根據當地土地利用現狀及相關規劃,礦山廢棄土地將用于農業生產,礦山占地和破壞土地總面積約29.935 hm2,
土地資源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極大地破壞和浪費了土地資源。
1.4 地質災害
區內邊坡出露巖性主要為雨花臺組中細砂和粉砂質粘土,砂層理面近水平。現狀局部邊坡已發生了小型崩塌災害,為坡頂突出巖體崩落。同時區內多處高陡邊坡仍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
2 項目區范圍
原徐營礦區(砂礦)自然資源部下發圖斑面積25.35 hm2(遙感圖斑編號CC3201162017001567,CC320
1162017004630,ZZ3201162017004631和ZZ3201162017001644),在進行較詳細的調查后,基本查明了周邊地形地勢及原有地類的分布情況,最終確定項目區范圍為29.934 hm2,分為西區和東區,其中西區面積約為9.988 hm2(圖1),東區面積19.946 hm2(圖2)。區內開采石料主要為新近系上新統雨花臺組下段(N2y)砂巖。
3 生態修復及復墾對策
3.1 西區
徐營西項目區治理綜合考慮治理效果和消除地質災害隱患,設計采用的主要生態修復工藝包括削坡減載、回填壓腳、孤脊清除、場地高挖低填平整、邊坡普通噴播、場地穴栽銀杏和大葉女貞及修建截排水系統等(圖3)。
根據修復區內邊坡地形地質情況,西側和北側邊坡采用機械的方法進行削坡;南側邊坡下部進行回填壓腳,壓腳完成后對坡面和上部平臺進行植被復綠。對該段邊坡上部同時進行削坡減載,經回填壓腳結合削坡工程后,采用普通噴播方法進行全面復綠;東側原有孤脊進行清除,使場地與東側已有耕地銜接,以保證最終形成的耕地及排灌系統與周邊已有排灌系統有效、緊密聯系。
采場底盤挖高填低整平至設計標高(+52~40 m),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以利于場地排水。平整后規劃為耕地區域,覆60 cm耕植土恢復為旱地,覆土平整后,對耕地進行翻耕和修筑田埂,以便進行農業生產。規劃為林地區按3 m間隔挖穴,種植銀杏和大葉女貞,并做好后期養護工作。
現有水塘按設計規格及樣式進行修整,用作后期養護水源,其余部分全部回填至設計標高(+52~40 m)。
3.2 東區
徐營東項目區治理綜合考慮治理效果和消除地質災害隱患,設計采用的主要生態修復工藝包括:削坡減載、回填壓腳、場地高挖低填平整、邊坡普通噴播、場地穴栽銀杏和大葉女貞及修建截排水系統等(圖4)。
根據修復區內邊坡地形地質情況,北側、西側和東側邊坡采用機械的方法進行削坡,削坡完成后采用人工和機械等方法對坡面進行全面清坡,經削坡和清坡后,采用普通噴播方法進行全面復綠;南側邊坡下部進行回填壓腳,壓腳完成后對坡面和上部平臺進行植被復綠。對該段邊坡上部同時進行削坡減載,經回填壓腳結合削坡工程后,采用普通噴播方法進行全面復綠。
北側采場底盤挖高填低整平至設計標高(+45~37 m),東側底盤挖高填低整平至設計標高(+53.5~50 m),平整后覆60 cm耕植土恢復為旱地,覆土平整后對耕地進行翻耕和修筑田埂,以便進行農業生產;西側底盤挖高填低整平至設計標高(+48~35 m),然后間隔3 m挖穴種植銀杏和大葉女貞恢復為有林地;底盤挖高填低整平至設計標高(+60~54 m),再播撒草籽復綠,作為園地儲備。
3.3 監測工程
邊坡工程位移監測網分基準網、工作測點和監測點三級布設。基準網在遠離邊坡的穩定位置布設,用于檢核工作測點的穩定性。工作測點在邊坡體附近布設,用于觀測邊坡體各級坡面上的監測點,主要通過觀測各點的累積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積位移量、位移速率變化來分析邊坡頂部的變形情況。區內共布置11個監測點。
邊坡的觀測周期應視邊坡變形程度及季節變化等情況而定。在遇暴雨、發現滑速增快或觀測過程中發現有大滑動的可能時,應立即縮短觀測周期,及時增加觀測次數。
4 結語
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是對現行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是建設和諧社會、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民心工程。南京市六合區徐營礦區生態修復及復墾后可形成大量可利用耕地和林地,有效改善周邊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保障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完善六合區的整體形象,為南京市六合區的經濟建設提供優美的外部環境,促進項目所在地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 李海東,高媛赟,燕守廣.生態保護紅線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監管[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8(8):673-677.
[2] 楊榮金,孫美瑩,張樂,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若干戰略問題[J].環境科學研究,2020(8):1795-1804.
[3] 殷亞秋,楊金中,汪潔,等.長江經濟帶廢棄礦山占損土地遙感調查與生態修復對策[J].國土資源遙感,2020(2):170-176.
責任編輯:黃艷飛
Practic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lamation of Land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Taking Xuying Placer Mine in Liuhe District as an example
MA Chao (Jiangsu Dejia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Hengliang Street, Luhe District, Nanjing City is a well-known hometown of Yuhuashi. The surrounding mineral resources are rich, but a large number of mines damage the land, causing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ost of the mining areas are located within 10 km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lamation practices of Xuying Placer Mine were studied, the typ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Xuying Placer Mine we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predi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toration and reclama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cla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