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軍醫大學幼兒園 鐘 雪
撲克牌是一種常見的游戲材料,上有圖案和數字,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們對數字、圖形的探究興趣,還能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于是,我將撲克牌投放到活動區中,通過玩游戲使幼兒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其數學興趣。

材料準備:
撲克牌、紙杯、分解符號卡片等。
環境創設:
益智區中創設多功能趣味紙牌操作墻。
經驗準備:
已學會5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熟悉撲克牌的花色。
預期目標:
1.熟悉撲克牌特征,能根據撲克牌花色、顏色、數字等進行分類和排序。
2.通過撲克牌的操作游戲,能將10以內的數字熟練地比出大小,學習用撲克牌玩加減法的游戲。
3.通過撲克牌的操作游戲能正確進行10以內數的分解與組合。
4.嘗試探究不同的分類方法,提高思維探索的敏捷能力。
琳琳和樂樂拿起紙牌,玩起了接龍游戲,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將撲克牌排成長龍。這個游戲吸引了旁邊的小伙伴,他們也取來了紙牌進行游戲,兩位小朋友各拿10張撲克牌,依次出示一張玩“比大小”的游戲。中班時我們曾在區角里投放過撲克牌,但很少有小朋友選擇。進入大班之后,班上的小朋友對數字特別感興趣,玩游戲的時候也喜歡加上數字,我們認為這是又一次數字敏感期的到來,于是再一次投放了撲克牌。但如果只是提供撲克牌,孩子的興趣可能會隨著操作過程而減弱,也很難建立游戲規則。于是,我們在活動區中除了投放撲克牌,還根據大班幼兒發展需要及認知規律,提供了自制的操作板及各類符號卡片,增加撲克牌游戲的趣味和難度,以提高幼兒獨立游戲及同伴合作游戲的能力。


1.利用輔助材料,幼兒可以獨立游戲或者兩名幼兒合作游戲,按照大小標記將10以內的撲克牌按“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
2.利用輔助材料,將撲克牌按照“單數”和“雙數”進行分類。
3.根據撲克牌的花色圖案進行分類,區分撲克牌的主要特征。
4.學習并理解“>”和“<”“=”的意義,根據符號進行游戲,對撲克牌對比區分。
1.在益智區的游戲活動中,幼兒用撲克牌在操作板上進行數字排序的操作練習。剛開始琳琳小朋友獨立游戲,在一旁游戲的叮當覺得特別好玩就加入到游戲當中。在多次游戲比賽中兩人難分勝負,于是商量每人拿10張撲克牌,誰先按標記完成排序,誰就勝利。

2.選取同種花色的撲克牌1~10,兩位幼兒依次將撲克牌按單雙數進行分類,先完成的幼兒勝利。

3.嘟嘟小朋友選擇了梅花圖案1~10的撲克牌,在操作板上將撲克牌分成單數和雙數。嘟嘟特別喜歡這個游戲,完成之后將撲克牌整理好后又一次開始游戲。

4.文文小朋友選擇不同花色的1~10撲克牌,在操作板上進行比大小的游戲。

5.甜甜小朋友選擇桃心圖案1~10的撲克牌,將撲克牌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

6.甜甜選擇四種花色(紅桃、黑桃、梅花、方片)的撲克牌,將相同花色的撲克牌進行歸類。

7.琳琳小朋友在益智區選擇了四種花色(紅桃、黑桃、梅花、方片)的撲克牌,將同種花色的撲克牌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

8.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小朋友們都能較熟練地完成老師預先設置的游戲玩法,漸漸地對紙牌游戲失去了興趣。一天,嘟嘟小朋友將撲克牌在桌面上平鋪擺成長條,對著一旁的同伴說:“你看,這是我擺的毛毛蟲。”嘟嘟小朋友試圖將撲克牌立起來,但試了幾次之后撲克牌都沒能成功。這時,一旁的亮亮小朋友看見了,對著嘟嘟說:“我們可以像折紙一樣,把撲克牌也折一下,看看撲克牌會不會立起來?”似乎是有了新的靈感,嘟嘟又開始了新的游戲。


原來撲克牌還能這樣玩,小朋友們遷移了“讓紙站起來”科學小實驗的經驗,試著改變撲克牌的形狀,想辦法讓撲克牌立起來。先期游戲活動積累的探索經驗正在為這一次實驗進行服務,孩子們的探索能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9.折疊后的撲克牌可以搭建得更高,也更平穩一些。嘟嘟小朋友的搭建迎來了區角里很多小朋友的贊嘆和圍觀,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圍在桌子周圍,認真地看著嘟嘟的搭建,都覺得撲克牌原來還有這樣的玩法。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班上興起了撲克牌搭建的熱潮,小朋友們紛紛都參與到撲克牌的搭建游戲中。

10.小朋友們對撲克牌的搭建興趣不減,桐桐小朋友在教室建構區的輔助材料中找到了紙杯,他先將紙杯圍成一個橢圓形,再將撲克牌當作“小橋”進行連接,成功搭建了兩層。

觀察小朋友在益智區的操作過程,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可以獨立游戲,能利用操作板對撲克牌進行“排序、分類、加減法”等練習,小部分幼兒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順利完成。在合作游戲中,教師并沒有預設同伴合作的游戲規則,以致于兩位幼兒在游戲中有爭執、難分勝負。在接下來的游戲中,教師投放計時器和骰子,讓幼兒有充分的競技體驗機會。
小朋友們在建構區搭建的過程中,我們觀察到他們可以用撲克牌進行“平鋪”“壘高”等搭建,即遷移之前游戲活動的經驗,如“讓紙站起來”“有趣的紙橋”等。
在小朋友們的交流對話中,我總結了一些有趣的搭建思路,如:有的小朋友說自己搭建的是樓房,有的小朋友說自己搭建的是立體車庫,有的小朋友說自己搭建的是動物園——小朋友們將之前在區角中的搭建經驗與新創建的撲克牌搭建相結合,這正是孩子們探索與創造、思考與提升的過程。
在操作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撲克牌這一游戲材料的作用發散到更多的區角,讓小朋友們有更多的操作機會,在日常環境中獲得體驗的價值?我們制作不同難度的操作板放置在教室中,體現隨機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趣味撲克牌的操作游戲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望,不同的組合方法以及與輔助材料的結合都可以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促進幼兒提升對數字的認知并在不斷思考和探索操作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認知經驗,同時愿意與同伴合作游戲、相互學習彼此的方法;可以加強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如點數撲克牌的圖案數量、實物與數字對應等。
幼兒的思維能力有具體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因此幼兒的學習常常需要憑借一些可以感知的實物以及可以體驗的具體環境——撲克牌具有取放容易、操作方法多樣性等特點,恰好符合了幼兒的發展需要和操作興趣。
趣味撲克牌投放在建構區可以提高幼兒的搭建能力。利用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輔助材料與撲克牌結合進行搭建,可以積累搭建經驗。在搭建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向同伴描述自己搭建作品的創意,也可以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在游戲過程中,小朋友們在了解基本操作規則之后,愿意進行獨立游戲或合作游戲。在合作游戲中,大班幼兒的“取勝”心理較強烈,偶爾會出現不愿意遵守游戲規則或只愿意接受勝利的現象,此時往往會發生糾紛,而老師的觀察引導和適時的介入就非常有必要,可以設置計分板、定時器、骰子等輔助工具,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為接下來的游戲打下良好的基礎,推動游戲深入發展。
幼兒的游戲水平具有年齡上的差異性,教師的指導策略要有所不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游戲指導的有效性。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回應時要捕捉幼兒言行中有意義的信息并將其作為教育資源充分利用。
游戲是幼兒感興趣的一種學習形式,《綱要》中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的材料支持和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了游戲條件和游戲氛圍,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身的滿足和發展。
1.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搭建輔助材料,例如:大小不同的紙盒、塑料飲料瓶、彩泥、膠帶、仿真動物和生活場景的積木等。
2.對幼兒搭建的作品及時拍照并記錄搭建創意。鼓勵幼兒向小伙伴描述自己的搭建想法,讓獨有的搭建創意在小伙伴之間傳遞,或許在分享的過程中孩子們能創造出更多的新點子。
3.用撲克牌玩桌面游戲,例如:加法或減法、10以內數的分解與組合。撲克牌拿取方便也便于動手操作,在一日活動的閑暇時間幼兒可以自主選擇進行操作游戲——自由結伴競技比賽、小組比賽。
這正是教師將教育機智以及幼兒喜歡的操作游戲滲透到日常教育中的簡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