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南泉中心幼兒園 高凌芳
設計意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建議:教師要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的藝術表現和創造。我園是一所以藝術為特色的鄉村幼兒園,在我園的藝術活動中各類自然材料都能成為孩子們創作的材料,如樹枝、樹葉、泥巴、花草……本次活動本著彰顯特色的原則,巧妙地利用了泥巴、樹葉等自然材料和廢舊KT板,引導幼兒在壓、扭、拉中進行泥漿作畫,大膽借形想象添畫,在創作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活動目標:1.用壓、扭、拉等方式學習泥漿作畫。
2.根據泥漿拓印影像,大膽想象借形添畫。
3.積極參加玩泥活動,樂意表現,體驗新方法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1.收集廢舊KT板、作畫工具(棉簽、修正液、馬克筆、少量黏土)及裝飾用的自然材料(各類彩色小葉子、小樹枝、小果子等)。
2.背景音樂。
3.泥漿、托盤。
4.毛巾、水桶、作品展示架。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一、導入活動,引出主題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泥漿精靈”跳舞游戲,讓小樹枝和托盤里的“泥漿精靈”聽著音樂一起跳舞,看看它們會變成什么樣子?音樂停,你們的“泥漿精靈”就擺好姿勢不動了哦。幼兒隨著音樂用樹枝自由攪拌泥漿,音樂停,幼兒也暫停攪拌動作。師:現在大家仔細瞧瞧,你們的“泥漿精靈”變成了什么?(幼兒對泥漿的現有形狀進行描述想象。)師:泥漿精靈沉睡了。幼兒把作品暫時放下,圍到老師身邊。

二、泥漿拓印1.教師操作、集體討論。引導幼兒利用KT板進行泥漿拓印,根據版面進行想象和添畫。⑴觀察材料和使用方式。出示新材料(KT板)。師:哇,來了位新朋友啦!“泥漿精靈”剛才在我們的盤子里跳舞,它現在想跳到“小舞臺”上去啦!怎么跳呢?我的“泥漿精靈”先來跳一個!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師:壓一壓、扭一扭、拉一拉!瞧,“泥漿精靈”跳到“小舞臺”啦!教師將泥漿用壓、扭、拉的方式拓印到KT板上。⑵觀察拓印影像。師:我們橫著瞧瞧,泥漿變成了什么呢?豎著瞧瞧,泥漿又像什么?把KT板倒過來,泥漿現在又像什么呢?想象拓印印記,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⑶合理添畫和用自然物裝飾作品。師:我們可以加些什么材料使我們的作品更加生動有趣呢?幼兒用收集的自然物進行點綴、加工,特別是眼睛部分一定要醒目一些。小結:剛才我的“泥漿精靈”跳得可開心啦!大家還幫它打扮了一下,變得特別帥!我們只要把“泥漿精靈”壓一壓、扭一扭、拉一拉,再打扮一下,就會變出特別帥的樣子了。你們的“泥漿精靈”想跳嗎?你們也去試試吧!2.幼兒操作。提出創作要求:⑴泥漿變形:可以用樹枝再次攪拌動泥漿,讓托盤里的泥漿整體變形。如果泥漿有些干了可以加一點點水。⑵拓印:壓一壓、扭一扭、拉一拉!鼓勵幼兒大膽拓印。⑶添畫:根據KT板拓印下來的泥漿印記,把作品橫著欣賞、豎著欣賞,然后大膽想象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工具(棉簽、修正液、馬克筆、黏土及各類自然物)進行添畫。⑷給自己的作品起個名。重點關注:⑴引導幼兒觀察拓印的泥漿印記,并進行合理想象。⑵大膽用各類繪畫工具進行加工美化。⑶在自由想象表述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材料豐富畫面情節。三、作品展示1.共同欣賞作品,介紹一下自己創作的作品。師:你的“泥漿精靈”變成了什么?添加了哪些內容?現在變成了什么了?2.互相評價。師: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呢?教師充分考慮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技能學習用簡單的兒歌和動作匹配起來進行,使拓印動作清晰明了。討論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從多個角度觀察、想象作品,并鼓勵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想象說出來。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能力差異,關注到能力弱的幼兒。對于孩子們的創作及時進行鼓勵,讓孩子們在創作中獲得自信。展示交流可以激發起幼兒的創作熱情,鼓勵幼兒在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提高審美能力。[活動延伸]師:我們的作品可以怎么呈現?墻面怎么設計?可以起個什么名字呢?把幼兒的作品作為環境創設的主要來源,把幼兒園大環境的創設主動權交給孩子。
反思:
本次活動主材料是泥巴,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導入環節“泥漿精靈”跳舞游戲,充分調動起孩子們創作的欲望,用一根小樹枝攪拌,跟著音樂動起來,在這個環節中,一定要鼓勵幼兒大膽讓樹枝和泥漿充分攪拌,這樣才能為后面的拓印打好基礎;泥漿高低起伏變換充分,拓印下來的作品才會生動有趣;在合理想象裝飾的時候,鼓勵幼兒使用自然材料裝飾眼睛,起到畫龍點睛之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鼓勵幼兒從多角度出發觀察、發現,充分發揮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