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嬌
(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510000)
固廢即固體廢棄物,目前根據其來源大體分為以下四大類:工業固廢、生活垃圾、醫療廢物以及危險固廢[1]。城市一般工業固廢是指未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GB 5085.7-2019)、《固體廢物腐蝕性測定》的鑒別標準和防范判定不具有危險特性的工業固廢[2]。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工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城市工業固體廢棄物呈現出規??偭口呍龅膽B勢。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214個大、中城市產生的一般工業固廢為14.8億噸,工業危廢產生量為3344.6萬噸,醫療廢棄物產生量約為72.1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85億噸[3];而到了2018年,全國200個大、中城市產生的一般工業固廢為15.5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643.0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為81.7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115億噸[4]??梢姡舨徊扇∮行Т胧Τ鞘泄虖U,尤其是占比較大的城市一般工業固廢加以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不僅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將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5-6]。
根據2020年6月某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度某市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申報登記工作的企業約5000家,涉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約660萬噸。從類別分布上看,申報的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共有7大類,其中,產生量位列前三的廢棄物類別分別為粉煤灰(150萬噸)、爐渣(103萬噸)、廢鋼鐵(94萬噸);各種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占比如圖1所示。從行業分布上看,2019年度某市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申報的企業覆蓋75個行業,其產生量占比超過10%的行業主要有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汽車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生量排名前十的行業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

圖1 某市各種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及其占比情況

圖2 某市各行業(排名前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及其占比情況
根據數據平臺數據顯示得知,某市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流向主要分為市內轉移、市外轉移、省外轉移以及年底貯存4種。如圖3顯示,2019年度某市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中,綜合利用率達93.27%,其中,委外處置量(包括市內轉移、市外轉移、省外轉移)占比約96.7%,企業自行利用處置占比約3%,各企業年底貯存量占比約0.3%。

圖3 某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流向及其占比情況
由于一般工業固廢利用處置設施沒有資質要求,因此某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理能力歷年沒有登記備案。從管理信息平臺中2019年某市一般工業固廢市內處置利用情況數據可看出,SW02粉煤灰、SW03爐渣和SW99-12廢鋼鐵的利用處置能力占比名列前三,與產生量前三的種類相匹配(如圖4)。

圖4 某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市內處置量情況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某市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通過行政法規制度、市場機制以及技術體系建設等措施不斷提高本市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管理水平并實現工業固廢的可持續化治理。
在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固廢管理政策法規基礎上,全力推進本市固廢環境管理工作。例如為貫徹落實《某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某市編制印發了《某市貫徹落實某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建立相對完善的固體廢物監管體系,初步實現固體廢棄物的全過程監管,有效控制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通過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形成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一般工業固廢管理工作,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要求,嚴格新建項目環境準入,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階段便強化產廢企業責任主體意識,明確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設施建設要求,規范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去向。
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通過本市固體廢物監管平臺結合物聯網技術,對本市固體廢物開展智能化監管。例如,該市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除與省級固體廢物環境監管信息平臺實現功能對接外,還率先加強對本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維單位和處置單位的監管,從而智能跟蹤、記錄污泥的產生量以及處理處置后污泥的具體去向、用途、用量等情況,便于行政主管部門的實時監管。
在末端管理環節上,通過回收利用行為產生的經濟收益,激發固體廢物產生者及相關市場主體參與一般固廢減量化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探索構筑稅務調控手段、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等工作,引導各產廢單位主動建立健全環境防控體系,從源頭做好固廢防控工作。
從2019年某市一般工業固廢申報登記情況分析得知,某市自建自運營利用處置設施的工業企業67家,固廢減量化處理技術涵蓋處理SW07污泥類廢棄物、SW99其他廢物、SW02粉煤灰、SW03爐渣等,通過技術進步有效實現一般固廢的減量化,例如,某凈水公司通過“濃縮+深度機械脫水+熱干化”技術工藝實現污泥的有效減量化;而某不銹鋼有限公司則通過應用煉鋼集塵灰回收利用系統有效減少了出廠環節的集塵灰及其含有的鎳、鉻成分轉移量,從而實現鎳、鉻的無害化處理。
隨著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出臺,以立法形式提出的“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將引導全社會形成固體廢物減量化的思路由末端回收處理轉向從源頭杜絕浪費、強化資源利用、形成全民參與固廢污染防治的新格局
[7]。盡管如此,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此所產生的城市一般工業固廢的基數依然龐大,加之經濟、技術所限導致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方式規范程度不高,一般固廢減量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展望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優化一般固廢減量化管理策略:
分類是對固體廢物進行有效管理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國對于固廢的分類只籠統地分為危險廢物和一般固廢,而危廢作為工業固廢的管理重心又使得一般工業固廢的管理長期得不到重視,使得一般工業固廢的處置效能低下。未來,可通過科學分類,細化固廢產生量、利用量、貯存量的統計工作,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使之成為行政主管部門、產廢單位行之有效的管理抓手,進一步提升一般固廢的處理處置能力,從而推動實現一般工業固廢的減量化。
嚴格建設項目準入門檻,支持應用綠色生產技術的項目,從嚴審批工業固廢產生量大、資源化程度低、無法就近利用處置或處置出路難的項目,禁止審批無法落實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途徑的項目。推動綠色循環型工業發展,建設綠色園區或省級循環化改造園區建設,按照固體廢物產生量分類施策,引導加大循環再生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提升處理處置規模。
固體廢棄物兼具污染屬性和資源屬性,因此,固體廢棄物的環境管理重點應逐步由末端治理轉向固廢與資源統籌管理的綜合治理模式,因此,應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機制,引導企業走循環經濟、綠色制造與節能減排之路,從而實現產品和資源的經濟價值最大化、固體廢棄物產生量最小化、資源高度循環利用的目標。
政府層面建議出臺鼓勵一般固廢減量化的優惠及扶持政策,加強相關能力建設,引導全社會開展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行業、企業層面應主動吸收固廢減量化的成功經驗,以標準規范、最佳可行技術或最佳工程實踐評選案例等形式予以總結推廣,從而不斷提升全社會一般工業固廢的減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