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石 王 煜 姜 濤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理念也在不斷更新,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更加關注個人健康問題,也逐漸接受醫療新技術。關節置換手術不再被人們視作“終末”手術,而是疾病到達一定程度所選擇的常規治療方式。近年來,在骨科手術中關節置換手術量逐年增多[1],隨著術式的成熟,圍手術期的并發癥發生率也在逐漸降低,人們更多地將診療重點放在緩解手術的不良情緒和術后疼痛上。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情緒和術后切口疼痛[2],目前緩解以上癥狀方法繁多,但部分方法也有一定不良作用,甚至緩解焦慮和疼痛的效果并不明顯。中醫學對于骨病的康復有著獨到的經驗,中西醫結合治療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焦慮和疼痛有著明顯療效[3]。五音療法作為中醫特色療法[4],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五行辨證論治有針對性地對不同人群進行個性化治療,既便捷,又準確。本研究通過評價五音療法對關節置換患者在圍手術期出現的焦慮和術后疼痛干預的療效,探索五音療法的可行性。
1.1 一般資料采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本病多源于肝腎,老年多有氣血不足,故選取了臨床較多病例的證型,肝腎虧虛型,選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大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120例行關節置換的肝腎虧虛型老年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角調組、羽調組及對照組各40例。角調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平均(63.1±1.8)歲;行髖關節置換術13例,膝關節置換術27例。羽調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平均(62.8±2.3)歲;行髖關節置換術12例,膝關節置換術28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平均(63.5±1.4)歲;行髖關節置換術14例,膝關節置換術26例。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①自愿參加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年齡50~75歲;③符合診斷標準;④小學以上受教育程度;⑤首次住院嚴重創傷患者,包括四肢骨折、皮膚軟組織缺損。
1.3 治療方法本研究采用隨機、盲法、羽調式平行對照的方法進行臨床研究,嚴格按照試驗設計實施各項工作。角調組:在骨科常規處理的基礎上,術前晚及術后1周在角調式曲庫中抽取一組音樂,統一欣賞。羽調組:在骨科常規處理的基礎上,術前晚及術后1周在羽調式曲庫中抽取一組音樂,統一欣賞。對照組:除骨科常規處理外,不進行其他干預。
1.4 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疼痛量表數字評分法(NRS)對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以及術后疼痛進行評定,選取血壓、心率、呼吸頻率作為客觀指標。術前晚及術后1周測定相應的指標。

2.1 3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指標變化比較干預過程中角調組、羽調組和對照組均無剔除、脫落患者出現,順利完成治療。羽調組干預前后進行比較,SBP、DBP、HR均低于術前,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RR較術前變化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中,角調組、羽調組和對照組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羽調組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羽調組SBP、DBP、HR降低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R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羽調組與角調組在術后第7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指標變化比較 (例,
2.2 3組患者SAS評分比較3組干預前(術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羽調組與本組干預前比較,SA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對照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羽調組SA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角調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二者SAS總分下降程度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例,
2.3 3組患者NRS評分比較3組干預前(術前)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羽調組與本組干預前比較,NR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對照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羽調組NR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角調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羽調組NR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3組患者NRS評分比較 (例,
3.1 五音療法的發展背景臨床常見的關節置換術主要集中在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是骨關節疾病末期的主要療法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關節疾病的重視,作為終末期的主要治療手段,關節置換術逐漸被人們接受,在無法緩解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很多人遵醫囑,選擇了手術治療。目前關節置換術已作為常規治療手段,應用于各種關節疾病中。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關節置換術也逐漸從大切口、大創面轉變為了小切口、小創面的精細化手術,這也將是未來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大方向。在臨床治療中,隨著關節置換術的技術成熟,它逐漸變成了一種常規手術方式,但在操作過程中不難發現,術前的焦慮,術中出血量的控制,術后的遺留疼痛等情況始終沒有統一和適宜的方式去處置。以上癥狀通過對癥處理可以得到緩解,但有時候效果并不明顯。在圍手術期間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術前焦慮、術后疼痛,不良的情緒也會導致術中出血量控制不佳[5],如通過合理的干預,癥狀的明顯緩解將給予患者更好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對臨床治愈也有很大促進作用,需要我們在臨床上深入研究。中醫五音療法始于《黃帝內經》,起初用于宮廷奏樂,屬于中醫養生治療范疇,后被醫家廣泛應用于治未病中。五音對應五行,通五臟,通過五行對應的樂器奏出的五行調式由內而外地動蕩人體整個臟腑,串通經絡,達到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論治效果。五音療法源自《黃帝內經》[6],是一種完整體現中醫整體觀的論治方法,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療法,相傳至今[7]。
3.2 五音療法作用機制中醫五音療法以五調分類,能夠準確地符合五臟的生理節律和特性,結合五行對人體體質分類,辨證施樂,從而調節臟腑和氣血津液。音樂可提高垂體腦啡肽濃度[8],抑制疼痛,在音療的基礎上,通過中醫的辨證施治,個體化系統治療,再運用五音療疾,能夠更好地調節緊張情緒和減輕疼痛。目前我國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五音療法作為新興醫療模式,提倡綠色醫療,由藥物治療轉變為非藥物治療,值得臨床研究和推廣。骨科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初期均臥床。本研究所選取的是肝腎虧虛型骨病患者,根據中醫陰陽五行學說進行分析,肝五行屬木,五音通角調,陽韻多選取柔和向上,清脆陽光的樂曲;腎五行屬水,五音通羽調,陽韻多為鏗鏘深沉,綿延不斷的樂曲。通過角調、羽調式音樂搭配聆聽,達到補肝腎,強筋骨,調和氣血、通經活絡的功效,契合古代醫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辨證論治思想。五音療法相對于其他治療方式操作簡便,易于患者接受,尤其對于臥床的患者起到調暢情志,調節生命體征的作用,可以讓患者在一個更舒適、更平和的內環境中得到充分的治愈和休息,機體整體觀的平和將更加促進術后患處的愈合和患者功能的恢復,減少患者圍手術期的不良情緒,緩解術后疼痛,讓患者以更好的狀態迎接術后下一個階段恢復,提高患者的獲得感,也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
3.3 結果分析3組患者的血壓、心率指標較干預前(術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羽調組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羽調組SBP、DBP、HR降低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羽調組與角調組在術后第7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五音療法在常規骨科處理基礎上能夠更有效地調節患者血壓、心率;3組患者SAS評分干預前(術前)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羽調組與本組干預前比較,SA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對照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羽調組SA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角調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二者SAS總分下降程度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骨科常規處理基礎上,五音療法角調式和羽調式音樂能夠更有效、快速改善圍手術期焦慮;3組患者NRS評分比較上, 干預前(術前)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羽調組與本組干預前比較,NR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對照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羽調組NR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羽調組與角調組干預后(術后第7天)比較,羽調組NRS總分下降明顯,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在骨科常規處理的基礎上,聯合五音療法進行辨證論治,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緩解關節置換患者術后疼痛。
綜上所述,五音療法在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能更有效地調節血壓、心率,緩解圍手術期焦慮及術后疼痛。在《中醫藥法》實施三周年際,也是在全國大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五音療法等傳統醫學特色療法應該得到廣大醫者的重視,要深挖技美價廉的治法,弘揚民族特色文化,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懸壺濟世,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