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封建社會的女性一直都被束縛在社會規范中,履行某種事先已經被確定好的功能,無法在現實社會中追求正常的欲求和幸福。新中國成立后,一批具有反叛精神、擁有獨立人格和行動力的女性重新走回了大眾視野,大眾開始重新認識女性在性愛中的地位。本文以《送我上青云》與《九香》為例,探討女性在不同情感境遇中對于愛欲自由的不同追求和女性在性壓抑下如何主動或被動地克服她們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并對女性性別本體究竟如何回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送我上青云》 放縱 《九香》 壓抑
封建社會中的女性一直被認為是男權意識形態下的附屬品。舊社會女性之所以對自身社會地位感到不滿,大都是由于對情感、物質的更高追求和自己所處的社會階級不協調所致。被束縛在男權統治下的女性,嘗試在封建社會扮演好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實際上,女性在千百年的社會進程中從未走近自己。
一、《送我上青云》:愛欲即放縱
男性凝視理論是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舊社會的女性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實際上與這種凝視現象有關。在中國傳統的社會結構和權力意識形態中,女性在男性坐擁權力、地位、金錢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在家庭、族群乃至社會中成了弱勢群體。社會規范也偏向于將男性凝視理論發展得更具有社會性,男性通過某種渠道和媒介享受成為觀看主體,也就是凝視的第一性;而女性則成為被觀看的客體,這就是“第二性”的由來。男女的差異和不平等是男性凝視現象的表現,實際上凝視一直是作為一種權力關系存在的。但性并不是獨立的存在,也并不應該存在所謂的權力關系,性應該是自然性、社會性、精神性的集合。在這種定義下,女性地位如何提高,如何成功打破性愚昧的藩籬,就顯得格外重要。男權意識形態下的女性渴望爭取話語權和獨立,并對集體無意識中男權統治中心論進行顛覆和解構。在社會發展和女權主義運動的影響下,一批具有反叛精神、擁有獨立人格和行動力的女性重新走回了大眾視野,女性開始渴望從社會中獲得自我認同感和個性解放的權利,打破社會對女性有關性屈服和性順從的偏見,重新認識女性在性愛中的地位。但現代社會的女性獨立運動仍是基于對男性主體的幻想而發展的,在男權意識形態下,女性對男性始終寄托著想象,內心渴望能夠獲得男性的認可,但這種渴望與期待始終只是一場空歡喜,所以女性的獨立是建立在對男性失望的基礎上。所以徹底、純粹的性革命與性解放是女性從性愚昧到性文明的必經道路,但步入現代社會的女性是否能夠實現真正的性平等與性自由?
愛欲的一極是放縱。在弗洛伊德看來,愛欲與死欲分別是人的生理本能和命運本能。馬爾庫塞曾說:“在放縱狀態下,生命是愛欲與死亡的本能的融合,在此融合中,愛欲占據了支配的地位?!盿當命運本能偏向死亡,人性則需要強大的愛欲來支配和統治它?!端臀疑锨嘣啤防锏氖⒛校?7歲患癌讓她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死亡的逼近讓盛男向劉光明提出了讓他落荒而逃的性邀約,也許愛欲對于盛男來說是證明她來過這世界的唯一存在,后半生的性壓抑意味著她被逐出了女性世界,這種愛欲的釋放是對被世界拒絕做出的反抗。
愛欲的本質屬性必然是自由的,對于女性來說,是一種建立在親密關系之上的愛的需求,劉光明的拒絕使盛男在愛欲中受到了壓制,這種壓制所帶來的痛苦是女性本能欲望的壓抑和愛的親密關系的崩塌。這種性壓抑始終是被動的,是源于世界的拒絕接納和承認,女性心理在縱欲的渴望和被迫的性壓抑中實際上是失重的,是不平衡的。在現實生活和歷史境遇中通過隱私生活呈現出女性的本能欲望和人性本質實際上是一種悲觀的做法,當情感與愛欲發生沖突時,女性所追求的愛欲自由轉變成為對于性自由的沖動,現實社會要求女性的行為規范戰勝了人性的本能欲望。愛欲與情感的存在如何在人性本能欲望面前找到一種平衡?女性如何擺脫社會規范限定下的人性欲望?女性所獲得的愛欲自由又是否是真正建立在親密關系上的愛的需求?
從社會規范與銀幕禁忌的角度來談,盛男這一角色的刻畫并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銀幕女性,或者說她的出現并不能滿足男性觀眾對于女性角色的期待,相比純真、美好的女性形象,盛男的形象顯得非常特立獨行,甚至格格不入。她獨立自主,敢愛敢恨,不甘向命運服輸,但卻又被命運玩弄。盛男這一女性角色的建構也是她無法與任何男性角色建立親密關系的原因,這種角色設定將盛男排除在了世界之外。
實際上,影片中有關女性的成長、愛欲的釋放、對于親密關系的渴望和面對死亡時的恐懼,都傳達了現實境遇對主流社會性別觀念的劃分。無論從歷史境遇還是從期待視野的角度來說,即使盛男被塑造成一個與社會主流觀念格格不入的女性,男性角色始終還是站在女性的對立面。針對主流的社會性別觀念,影片對女性提出了明確的社會定義,比如電梯中的男女對話,27歲的女性已經步入“剩女”大軍,而男性27歲時仍是風度翩翩。身體不適的盛男依然選擇自己搬行李,而父親的出軌對象卻依靠著年輕貌美享受著奢侈。這正是當下社會的性別模式,男性利用物質條件和安全感保護甚至占有女性,而女性需要用琦年玉貌來獲取這種保護,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性別權力壓迫。從這一點上來說,所謂的對于女性角色的還原與諒解,仍建立在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固有成見上。事實上,我們總是通過他者經驗告訴我們的答案勾畫著這個世界的模樣。
女性生活在社會性別角色制定的清規戒律中,愛欲與情感的自由追求是性別權力壓迫和社會統治秩序下的無序,而這種無序是建立在女性人權保障基礎上的,盡管愛欲與建立在親密關系上的愛的需求有時并未能夠在社會秩序中找到一種平衡。
二、《九香》:愛欲即壓抑
中國最早提到人類應該具有兩性意識的是道家,老子最先提出了性欲觀和性別觀,并用“以柔克剛”的理論承認了女性在人類發展史上的地位。但這仍然是建立在父權體制下不平等的,并非是以作為與男權對立面出現的女性地位。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除了經濟地位的變化,女性也逐漸失去了性愛主體的地位。
在族權、父權、夫權的影響下,女性必須克己守禮,所謂“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男女授受不親”等也只是針對女性正常欲望的性禁錮與性約束,甚至就連西方宗教傳說中的夏娃也是誕生于亞當的一根肋骨,她因偷嘗禁果被趕出伊甸園,在人間經歷生產之痛。從夏娃的故事來說,女性的錯誤做法仿佛成了世間的萬惡之源,災難降臨人間好像也是因為潘多拉因為好奇心而打開了魔盒。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除了作為附屬品的存在,社會對于女性的污蔑和歪曲從未停止,無論是戰火頻發還是天災人禍,“紅顏禍水”都逃脫不了干系,比如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還有周朝的褒姒等。但這也引發了一種思考,是否一個國家的滅亡真的與無法直接站在男權對立面的女性有著直接的關系?
??略凇缎越涷炇贰分性岬溃骸澳腥说墓澲婆c勇氣是完滿的統治德性,但女人的節制或勇氣,它們是服從的德性,它們在男人身上的表現既是完美的典范,又是實踐它們的原則?!?b在經歷了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過渡之后,順從與屈服成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新代名詞,與封建社會相伴的是壓迫女性的殘酷陋習,如纏足裹腳,甚至如今貧困地區仍存在“嫁女報恩”,這些不僅導致女性性愛主體地位的完全遺失,也造成了女性地位的降低和人身自由的喪失。在男權中心論肆意發展的封建社會,被迫淪為家庭婦女的女性形成了性屈服和性順從的生活習慣,成為失去自我、沒有個性的生育機器。
與《送我上青云》中特立獨行的盛男相比,九香更符合社會權力體制下的傳統女性形象,母親是女性獨有的并且最能體現女性身份特征的角色,從古至今,包容力和孕育性都是女性獨有的母性特質。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所要求的母性是建立在剝奪女性精神滿足的基礎上的。《九香》所傳達的主題就是女性正常的情感愛欲和精神滿足受到了來自大眾輿論、社會規范和家庭倫理教育的壓迫。
愛欲的另一極是壓抑。相比盛男被動性的性壓抑,九香的性壓抑更具有自覺性?;钤谀行詮姍嘣捳Z統治和大眾輿論中的九香,比起在塵世中認真尋找自我的盛男,甘愿當一個被社會規范束縛的寡婦。失去丈夫以后,九香艱難地拉扯大了五個孩子,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為這是家庭倫理規范下每個母親都該做的事情,這是所謂的“婦典母范”,但這也是社會對作為母親的女性角色的刻板成見?!八杏绊懼凶钗⒚詈妥钣衅毡橐饬x的是創造和保持固定的成見的儲存物。在我們觀察世界以前,已經有人告訴我們世界是什么樣的了?!眂顯然九香也受到了這種刻板成見的影響,大兒子代表男權話語秩序的統治者,首先對九香的愛欲進行了道德意義上的批判,認為母親正常的女性本能是傷風敗俗,九香和老關的愛情被他說成是“找野漢子”。在社會所謂的倫理規范和自己的情感愛欲面前,九香的應對辦法是一次次地屈服和妥協,她將自己的欲望收進了他者輿論帶給她的陰影中,她拒絕了老關,拒絕了愛,拒絕了女性在社會中的生存本能。他者話語權為女性鋪砌了一條無條件奉獻自己、拒絕自我的道路。
對于九香來說,她接受了倫理道德與社會強權話語帶給她的壓力,并將自己的愛欲和情感欲望潛藏,這是一種打著道德旗號以理性壓抑人性本能的做法。愛欲是一種壓抑,壓抑即痛苦。如果說《送我上青云》里盛男的性壓抑是一種不畏懼打破社會規范也渴望建立在親密關系上的愛欲,那九香的性壓抑就是自覺地為了維系家庭穩定而必須打破這層已經建立起的親密關系,甚至女性本能的愛欲需求也可以為了讓所有人滿意而放棄。
現實生活中的“九香”們也一直都是男性話語權下的“失語者”?!?守寡”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漢代劉向《列女傳·衛宗二順》 中云:“靈王死,夫人無子而守寡?!钡搅颂瞥载憹嵱^念相對比之前淡薄,《新唐書》記載李唐公主更嫁者20余人,其中三嫁者4人。但這種女性愛欲的滿足仍是封建禮教秩序對于女性生理本能的泯滅,無論女性對于再嫁或者寡居生活持有何樣的態度,喪偶還是會使女性從此摒棄愛欲,每天素面朝天地茍度余生。這樣對于貞潔的堅持實際上是以泯滅女性愛欲本能和情感需求為代價的。在理性生活無法滿足的前提下,承受著生活和精神雙重壓力的女性選擇用信教的方式去填滿生活和情感的縫隙,這也是為什么佛教在唐朝非常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陷入的生存困境并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到了明清,《女四書》d的出現讓守寡成了強調女性貞潔的清規戒律。直到辛亥革命開始,才有文人學者大量地揭露和批判這種做法。隨著《婚姻法》的頒布,封建社會“守寡”這一陋習才算徹底取締。
三、結語
愛欲的一極是放縱,盛男為了被世界接納和承認,放棄了滿足愛和親密關系的建立,她的放縱實際上仍是性壓抑下對于自我的妥協和對現實社會的掙扎;而九香為了維系家庭穩定和母親身份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老關,在大兒子所代表的社會男性霸權的壓迫下放棄了自己作為女性的愛欲本能和情感需求。社會輿論對于女性這一性別角色的冷暴力,實際上是對女性個體意識的一種閹割,也是對女性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打擊。九香的守寡也許是對死去丈夫的懷念,也許是身為母親對家庭的責任,是一種帶有自覺性的性壓抑。但是這種自覺是建立在社會輿論的冷暴力、男性話語權的統治秩序下的。那么女性性別本體如何才能夠真正回歸?或者說,女性的愛欲和情感需求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a 〔德〕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黃勇、薛民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71頁。
b 〔法〕米歇爾·福柯:《性經驗史》,余碧平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頁。
c 〔美〕沃爾特·李普曼:《輿論學》,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頁。
d 中國封建社會對婦女進行教育所用的四本書匯集的總稱,包括《女誡》《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
參考文獻:
[1] 許航.《送我上青云》:女性電影的性別意識變遷[J].中國電影市場,2019(10).
[2] 仵從巨.性愛:昆德拉小說之門[J].當代外國文學,1997(4).
[3] 王滿林.壓抑性文明及其超越——讀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 (11).
[4] 劉辰.禁忌的情感——電影中性壓抑與欲望問題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優秀碩士論文,2019.
[5] 史成禮,于成良.女性性壓抑與性役文化[J].中國性科學,2004 (9).
作 者: 李添藝,廣西藝術學院戲劇戲曲理論與批評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 輯: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