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蓓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一再地被提及。在幼兒園,“勞動”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那么,如何將“勞動教育”園本化?對此,筆者所在幼兒園立足園情,從“工藝勞動”角度開啟園本化實踐研究之旅。本文從課程的價值導向、內容體系和實施策略等角度進行闡述。
【關鍵詞】勞動教育 工藝勞動 園本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要求,對“勞動教育”作出了諸多重要論述,其中,學前勞動教育在中國特色勞動教育體系中也占據重要地位。筆者所在幼兒園通過價值判斷、篩選整合,結合前期園所對“課程資源”的開發,確立以“工藝勞動”為開端,進行園本化“勞動教育”實踐研究。工藝勞動是指采用自然材料、粗加工材料、廢棄材料等進行創造性加工的一種勞動方式[1]。我們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工藝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指向兒童的生命成長的同時,實現幼兒園課程文化的落地。以下是筆者在實踐中的幾點思考。
一、工藝勞動課程的價值導向
1. 由前及后,工藝勞動課程啟行
啟行,主要由幼兒的勞動行為入手。任何勞動教育必需依托勞動行為進行。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不論是感覺的,不論是神經的,都要靠“做”的[2]。因此,幼兒園在構建工藝勞動課程的過程中,對每個活動中幼兒的勞動行為進行梳理,組織幼兒開展了一系列勞動體驗活動,對幼兒勞動行為的變化進行跟蹤式觀察、分析,孩子們從勞動體驗中學習、認知、思考、感知和行動,獲得了最直接、最真實的勞動經驗。用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符號,用雙手擦亮生活的窗戶。
2. 由此及彼,工藝勞動課程立美
立美,主要指向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工藝勞動中“藝”這個字有著很明顯的審美特征。因此在課程構建的過程中我們不忘引導幼兒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和創造美。大多數工藝勞動活動材料都是來自生活、自然中常見的物品,因此教師可以經常引導幼兒從生活中選擇材料,不斷推陳出新,一方面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欣賞、創作工藝勞動作品;另一方面嘗試與孩子們共同凈化心靈,體驗勞動之美,如用工藝勞動作品感恩朋友、感恩親人、感恩社會。
3. 由表及里,工藝勞動課程重質
重質,主要指幼兒勞動品質的形成,這也是工藝勞動課程的出發點。在幼兒園工藝勞動課程建構的過程中,幼兒熱愛勞動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將會成為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引導幼兒在“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習慣,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勞動,享受勞動賦予的快樂,同時也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工藝勞動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經驗的喚醒、能力的提升、思維的拓展、情感的共鳴,更是在文化滋養下身、心、靈的共舞。
二、工藝勞動課程的內容體系
1. 一物一鏈—以物質資源為載體構建幼兒園勞動課程
“一物一鏈”即以一種物質、一種資源生發出一系列的學習體驗鏈,幼兒園通過對原先園本課程中的物質資源進行有效篩選、科學管理,確定了全新的幼兒園勞動課程物質資源,幫助幼兒實現從現有資源到勞動經驗這一質的轉換。
(1)有效篩選
在園本課程資源的選擇上,為了甄選貼合幼兒需要且富有教育價值的物質資源,我們采用了“幼兒投票與教師管理相結合”的資源篩選方式,即合理擴大資源篩選范圍,有效拓寬課程內容,將教師、幼兒、家長皆作為資源管理者,通過幼兒投票和家長建議,統計出幼兒感興趣的資源,而教師則在“山之物淘淘樂”教研活動中運用專業能力審視課程資源,通過多層篩選過濾,我們將竹、木、蟲、鳥、泥、布這六類具有虞山特色、貼合幼兒需要、蘊藏教育價值的自然資源鎖定為園本課程資源。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文獻收集、元素整合、資源管理等方式,將資源進行結構重組、舉要刪蕪,進一步細化為“竹木”“農耕”“紙”“藤草”“泥沙”“布線”這六類具有豐富教育價值的物質資源,并圍繞這六類進行微課程構建的嘗試與實踐。
(2)以“坊”分區
在工藝勞動教育課程架構下,幼兒園以“游藝坊”(木工坊、泥趣坊、草編坊、農耕坊、布藝坊、紙藝坊)建設為載體,圍繞竹木、農耕、紙、藤草、泥沙、布線,開展了勞動教育實踐系列活動。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以身、心、靈為施力點,讓幼兒用幼兒的方式“勞動”,同時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勞動成果運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學用相長”。學期末,各小組將幼兒的勞動成果以“坊”分區,融合環境進行展現,既可以激發幼兒的勞動熱情,又使幼兒在為他人、環境服務之中獲得勞動品質的提升。
2. 一匠一鏈—以人力資源為載體構建幼兒園勞動課程
“一匠一鏈”即以一位匠人生發出一系列的學習體驗鏈,幼兒園通過拜訪手工匠人、家長助教等,幫助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取相應的勞動知識、提高勞動能力。
(1)匠人資源
工藝勞動課程中,有一些活動蘊含著較強的專業性,幼兒園教師雖不斷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但其勞動專業性還較為欠缺。為了提高工藝勞動的專業性,我們廣泛在社會中尋找各類匠人資源,并以最大的限度邀請他們成為幼兒的“匠人老師”,從而有效拓寬幼兒視野,彌補教師專業短板。例如,我們通過前期社會資源調查,尋訪到了東方紅木的雕刻手工藝人,聘請他成為活動的客座講師,幫助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知雕刻藝術,體驗雕刻之美。
(2)家長資源
除了豐富的匠人資源值得我們關注,幼兒園的家長資源同樣也是極其重要的資源。我們通過“家長資源調查”的方式,篩選、吸納具有專業技能的家長加入,作為家長助教。例如,在“布線”工藝勞動中,我們通過家長資源調查,招募到多位從事或擅長縫紉、紡織、刺繡等專業的家長,聘請他們成為家長助教,幫助幼兒扎實掌握相應的布藝技能技巧。
3. 一節一鏈—以文化資源為載體構建幼兒園勞動課程
“一節一鏈”即以一個主題節日生發出一系列的學習體驗鏈。在節日教育元素的開發中,我們深挖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傳統節日,喚醒幼兒勞動情感,并結合幼兒興趣需要進行創造性的“造”節,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節日活動。
(1)傳統節日
幼兒園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教育價值,將端午節、新年、元宵節等民俗節日納入課程,同時納入課程的還有“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經驗智慧的成果。幼兒園對我國節氣文化進行深入研究,衍生出多種主題活動,從而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體驗活動中獲得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例如,結合“立夏”節氣,我們利用毛豆稈,生成了主題活動“嗨!毛豆!”(見圖1)。
(2)主題節日
承托虞山文化,幼兒園創造性地創設了“山之靈生態節”“山之趣民俗節”“山之韻藝術節”“山之情感恩節”“山之態運動節”“山之語讀書節”等特色節日,并采取交替輪換、推陳出新的原則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例如,圍繞“山之靈生態節”,幼兒園分別開展了不同年齡層次的“我給鳥兒安個家”活動;圍繞“山之語讀書節”,開展了“制作小書袋”“創意紙漿”等活動;圍繞“山之情感恩節”,開展“創意插花”“小香囊”等活動,以期通過一系列的勞動活動幫助幼兒獲得真實的勞動體驗。
通過“一物一鏈”“一匠一鏈”“一節一鏈”三個層次的活動鏈,我們建構了具有園本特色的勞動課程體系,將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相融合。
三、工藝勞動課程的實施策略
1. 從分離脫節走向多元整合,兼顧兒童層次與整體差異
幼兒的勞動活動應該是在整體、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生發的綜合活動。因此,幼兒園工藝勞動課程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實施,保證幼兒所獲得的經驗的綜合性、整體性,不進行人為割裂。同時,在小、中、大班以“流水線”經驗鏈或“階梯式”難度鏈串聯起各個勞動活動,幫助幼兒在多個領域的學習不斷螺旋上升。例如,在“我給鳥兒安個家”主題活動中,小班幼兒使用稻草進行鳥窩鋪設,中班幼兒使用稻草進行簡單編制,大班幼兒使用柳條進行花樣編織,既兼顧到年齡差異帶來的能力差異,同時又關注每個活動中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
2. 從確定預設走向動態生成,回歸兒童真實生活世界
兒童是課程的主體,課程應為兒童創設真實的生活環境。勞動活動本就是人類重要的社會生活,天然地具有生活性的特征。因此,幼兒園抓住勞動活動具有的生活特性,選取那些有價值的、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勞動主題,避免將脫離了幼兒生活,與幼兒興趣和需要關系不大的預設勞動任務強加給幼兒。例如,在帶幼兒外出寫生時,發現需要攜帶大量的寫生工具,卻沒有合適的容器來裝,為了工具攜帶便利,于是,我們生成了“小布包”工藝勞動活動,讓幼兒在生活的情境中明確任務,并努力解決問題。小布包完成后,孩子們發現,布包還可以變成娃娃家的購物袋、大班孩子上學時的小書袋等,真正實現了“從幼兒生活中來,到幼兒生活中去”。
3. 從偏重結果走向關注過程,重視兒童真實參與體驗
在今天的學前教育中,一些只注重結果,忽視兒童實際活動過程的現象并不少見。幼兒園工藝勞動課程吸取這一教訓,關注幼兒勞動過程,不過度強調幼兒勞動的結果。因此,在對幼兒勞動的評價上,不強調對幼兒工藝勞動作品進行分析評價,而是以勞動評價工具表的形式對幼兒勞動過程中勞動認知、勞動能力、勞動思維、勞動情感的變化進行過程評價;更創造性地對幼兒典型勞動行為進行視頻分析評價,將幼兒積極的探究、操作和交往的過程和狀態進行展現,呈現過去經驗與當前經驗的聯系過程,他人經驗與自身經驗的交互共生過程,以確保幼兒在真實體驗中獲得成長。
在工藝勞動課程中,兒童、教師、家長,幼兒園、家庭、社區橫向聯結。工藝勞動課程由“點”及“鏈”、由“鏈”及“網”,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以資源為著眼點,為每個幼兒提供多彩、和諧、發展的實踐機會與條件,有效接納原有的活動課程,把零散的手工活動變身為有序的體系經驗。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愛孩子無可厚非,但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獨立精神,為孩子“計長遠”,家長應當也必須從“不再包辦”做起。家長們陪伴著幼兒經歷了一次次各具特色的工藝勞動之旅,旅程中的家長和幼兒之間建立起了真正意義上的聯結,他們一起嘗試、一起創作,幸福感在他們心中悄然滋長……
每一顆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于春天的夢想。勞動課程建設的意義不在于追趕時尚潮流,而在于讓每個幼兒明白勞動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從無到有的工藝勞動課程,讓每個人都接受著洗禮,我們將始終躬耕求索于勞動教育的課程土壤上,堅持源源不斷地給孩子們以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 宗穎.工藝勞動:引領幼兒追尋精神之美[N].中國教育報,2020-6-14(3).
[2] 陳鶴琴.陳鶴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137.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游文幼兒園)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