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為薔薇桃屬植物,桃花外形美觀,可供欣賞,桃子果肉鮮美,多汁味甜,既可鮮食也可制成罐頭或果脯食用,而桃仁也可食用,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非常典型的經濟類作物。桃樹栽種范圍廣泛,由于桃樹的經濟價值較高,種植戶栽種積極性也比較強,是常見的果樹栽種類型。因此,需提升桃園的土肥水管理水平,促進桃樹增產,果農增收。
1土壤管理
1.1定植土壤要求
桃樹在種植前需挖掘定植穴或定植溝,其深度需達到60 cm,寬度需達到80 cm,定植溝穴挖掘完成后,可將適量的有機肥施入,一般有機肥的使用量控制在50 kg左右,另外配合施用1 kg磷肥來提升基坑內的肥力水平。可先將表土與部分有機肥充分混合,填滿一半的定植穴,將剩余的肥料及土層逐層地撒入定植坑內,填坑完成后需確保澆透水并覆土,保證坑穴與地面齊平,經過1個月左右的發酵及土壤循環后,方可進行桃樹的種植,在此1個月內需進行1次澆水,土壤會在自然環境的發展及澆水作用下逐漸下沉[1]。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在定植穴挖掘后進行種植,則需對種植方式進行調整,定植穴填土需與穴面相比高出15 cm左右,避免土壤緊實下沉后影響桃樹的生長,并需要在定植穴上蓋土后進行充分的壓實并施入稀釋的薄肥料,以提升土壤與根系之間的接觸性,保障定植后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順利吸收。
1.2深翻擴穴
桃樹定植后,需根據其生長情況進行深翻擴穴處理,可通過連年的深翻擴穴來保證后期高產豐產,幼齡時期的桃樹在深翻時,可沿著其樹外緣進行科學深翻,如不留間隔墻,可繼續向外擴穴,穴的深度需要達到25~40 cm,寬度控制在30~40 cm,長度為100~150 cm即可,次年秋冬即可繼續進行第2次深翻擴穴,同時可配合施入適量的有機肥來進一步提升土壤的肥力水平,保障桃園區內的土壤理化性狀符合桃樹的生長需求,同時通過翻土的方式將地下寒蟲翻到土面之上,降低越冬病蟲的數量,如在近主干處則需進行淺翻,遠離主干位置可進行深翻,擴穴翻土時可通過施入有機肥來提升肥力水平。例如可施入30~50 kg沼液或沼茬,同時配合施入0.75~1 kg鈣磷鎂復合肥,若桃園地區的土壤pH值為酸性,可施入0.5~1 kg石灰來調整土壤的酸堿水平[2]。
1.3中耕秋耕
桃樹在生長過程中,需根據園區的雜草生長情況,進行適當的中耕及秋耕,可在桃樹落葉前后,通過施加有機肥進行耕作,除草深度一般控制在20~30 cm。
1.4間作
在桃園管理過程中可通過間作種植作物的方式來對園區的整體環境進行調整,常見的間作作物主要為花生或豆類,種植期間需為間作作物預留好種植位置,保留樹盤,并及時進行灌水施肥及除草,在保證桃樹正常生長的同時,提升間作作物的生長質量。
2肥料管理
2.1桃樹需肥特點
2.1.1氮肥
氮肥是非常重要的桃樹肥料,但是在桃樹新梢生長量較大的時期,對于氮元素的敏感性較強,若氮肥施肥過多,不僅會導致幼樹及新梢生長延遲,甚至會導致生理落果情況的發生。因此,在施加氮肥時,需根據桃樹的生長情況來科學控制施肥量。
2.1.2磷肥
桃樹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磷肥的需求量較低,磷肥可提升桃樹的受精質量及果實糖分含量,若桃樹缺乏磷肥,則會出現桃肉松軟、顏色暗沉、味酸等情況,因此,需適當施加磷肥,以保障桃樹的正常生長[3]。
2.1.3鉀肥
桃樹生長對于鉀肥的需求量較高,若鉀肥施肥充足,能夠促進桃樹果實的膨大,生長糖分水平也有明顯提升,鉀肥缺乏則會導致桃樹出現果實小、畸形、早熟或葉灰綠色等病變。
2.2施肥量
桃樹生長過程中對于各類肥料的需求量不同,需根據桃樹品種、樹齡、樹勢、產量及土壤理化水平進行適當調整,綜合控制好氮、磷、鉀肥的配比,一般情況下每生產50 kg桃子需施入80~100 kg基肥、0.4 kg氮肥、0.3 kg磷肥、0.5 kg鉀肥。
3水分管理
在桃樹生長過程中加強水分管理十分重要,由于桃樹耐澇性較差,若在生長期間內淹水1 d以上,則可導致死亡。因此,在桃樹種植管理過程中,需加強桃園內排灌系統的修建及管理,確保桃樹遇旱可灌水,遇澇能排水,以滿足桃樹不同生長時期的水分供應,提升桃樹產量及質量。需在實際桃樹生產中遵循萌芽澆水、追肥后澆水、封凍澆水的原則,如遇高溫干旱季節,需要適當增加澆水量,如遇雨水較多時期,則可減少澆水量,同時需要注意及時排澇[4]。
綜上可知,桃樹的高質量生長離不開優質的土壤肥料及水分管理,在桃樹種植管理中,需要根據桃樹自身的特征以及生長情況,完善相關管理措施,提升桃樹生長質量及生長速度,提升農戶的種植收益。
參考文獻
[1]邵娜.桃樹土肥水管理技術[J].果樹資源學報,2020,1(5):48-49.
[2]李洪宇.桃樹土肥水管理技術[J].河北果樹,2019(3):50.
[3]許振,宮棟平.蒙城縣桃樹綠色栽培技術規程[J].園藝與種苗,2020,40(9):20-21,23.
[4]劉文田.桃樹小挺身Y字形早果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759(1):70-71.
(1山東省莒南縣十字路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孫欽軍;2山東省莒南縣石蓮子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劉紅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