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陰山北麓大部分地區都在種植馬鈴薯,水澆地和旱地施肥情況不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烏蘭察布市水澆地馬鈴薯施肥量明顯偏高,養分總施用量達到118.5~2 211.9 kg/hm2;旱地馬鈴薯養分總施用量達到66.4~989.2 kg/hm2。整體看來,當地旱地馬鈴薯鉀肥施用量偏低,大部分農戶選擇施用有機肥,因此,應深化精準施肥技術,達到減肥增效的目的。
1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現狀
內蒙古自治區為中國馬鈴薯主產區,2016年當地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52萬hm2,其中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維持在25.6萬hm2,屬于內蒙古自治區馬鈴薯核心產區,擁有“中國薯都”的稱號。近年來,地方種植戶為提高馬鈴薯產量,其化肥用量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嚴重影響了馬鈴薯品質與土壤環境。為深度了解烏蘭察布市馬鈴薯施肥現狀,當地農業部門對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情況、施肥情況進行了深度調查,了解其養分含量、肥料品種、肥料用量、施肥次數及有機肥施用量,對馬鈴薯整體施肥狀況進行了統計分析,明確指出了當地馬鈴薯施肥現狀問題。當地相關部門積極推廣減肥增效技術,為馬鈴薯健康綠色高產奠定了基礎。
2馬鈴薯施肥存在問題
2.1化學肥料投入量差距過大
首先,烏蘭察布市馬鈴薯各種化學肥料投入量差距過大,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地馬鈴薯施氮量為(76.2~888.3 kg/hm2)、施磷量為(54.8~870.2 kg/hm2)、施鉀量為(21.8~946 kg/hm2),施肥量差距相當明顯,呈現出嚴重的兩級分化趨勢,存在大量的施肥不合理情況,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健康生長。
2.2有機肥投入量過少
根據調查發現,烏蘭察布市僅有23.5%的種植戶選擇施用有機肥,其中包括牲畜糞便和商品有機肥,其中牲畜糞便用量大約在15~50 t/hm2,而商品有機肥用量大約在4~8 t/hm2。導致當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低,馬鈴薯有機質含量正在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
2.3輪作制度不合理
在烏蘭察布市,輪作倒茬、作物單一也是馬鈴薯種植的重要問題,例如一些種植戶會將甜菜、葵花等經濟作物作為輪作作物與馬鈴薯連作,這種行為屬于掠奪式經營,對耕地地力消耗很大,會導致耕地質量下降、病蟲害滋生、肥料利用率降低等問題。
2.4重視基肥,輕視追肥
烏蘭察布當地馬鈴薯種植戶存在過分重視基肥、輕視追肥的情況,其中70%肥料被用作基肥,磷肥施用量占施肥總量的95%,與馬鈴薯養分吸收規律嚴重不符。
3烏蘭察布市馬鈴薯施肥技術措施與應用效果
為了有效解決烏蘭察布市水澆地馬鈴薯規模種植所存在的施肥問題,有效減輕土壤壓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必須實施馬鈴薯品質改善對策,強化經濟效益,追求馬鈴薯減肥增效、綠色高產。減肥增效技術可保護耕地,提高耕地質量,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開展多元化減肥增效技術示范工作,深度探索多種減肥增效技術措施。
3.1增施有機肥
結合烏蘭察布市農牧交錯地帶的基本特征,畜牧養殖業發達,有機肥資源相當豐富,在馬鈴薯種植地塊增施有機肥,不僅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理化性狀,還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效提升馬鈴薯品質,降低早疫病危害。具體來說,需實施有機肥與無機相結合或有機肥部分代替化肥的施肥方式,有效提高馬鈴薯出苗率與光合效率,提升馬鈴薯產量與品質。
3.2實施輪作制度
馬鈴薯忌連作,在連作過程中可能造成土壤微生物菌群明顯失衡,土壤養分也會平衡失調,發生土傳病害概率明顯增大,會導致馬鈴薯產量降低,商品率下降。目前,烏蘭察布市鼓勵種植戶采取3年輪作1茬馬鈴薯的輪作模式,前茬作物為小麥、油菜,在輪作倒茬過程中可有效減少土壤中的化肥殘留量,滿足土壤養分平衡,達到減肥增效得效果。
3.3水肥一體化技術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馬鈴薯水肥一體技術化發展迅猛,主要以高壟滴灌、膜下滴灌、噴灌為主,馬鈴薯滴灌面積也在逐年增加。馬鈴薯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在不同生育期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同,根據水源、地形、種植面積等選擇不同的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系統,并根據馬鈴薯的需水量和生育期降水量確定灌溉水量。馬鈴薯生育期以追肥為主,根據馬鈴薯需肥規律、地塊肥力水平及目標產量等,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確定肥料種類和數量,將生育期總施肥量的30%~50%作為基肥,剩余按照少量多次原則進行追施,如此可以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減少化肥施用量。
3.4采用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具有高效、環保的優勢,深受廣大種植戶青睞,很多馬鈴薯種植戶采用新型肥料種植馬鈴薯,例如水溶肥、液體肥料等非常易于作物快速吸收,肥料利用率較高,且用量較少,基肥再配合使用緩控釋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微生物肥料等結合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提升了馬鈴薯的種植效果,對馬鈴薯品質和產量提升有明顯促進作用,同時有利于改善耕地地力與土壤環境。
3.5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
在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的過程中還要增施有機肥,將底肥重新翻新,實現馬鈴薯減肥增效。在施肥時以有機肥為主,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當馬鈴薯生長到全生育期時,施加100%全磷肥和80%氮、鉀肥作為基肥。按照冬馬鈴薯需水規律、土壤墑情、性狀、根部分布及設施技術條件,制定科學的灌溉制度,包括冬馬鈴薯在全生育期間的灌水次數、灌水量及灌溉時間等。
雖然烏蘭察布市在馬鈴薯減肥增效技術應用方面已取得較好的成果,集成推廣減肥增效技術效果比較明顯,但仍然還有很多種植戶采用傳統的種植模式,過量施肥現象仍然存在,因此,應大力推廣成熟的減肥增效技術模式,促進馬鈴薯產業高效發展。
(1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土壤肥料站梁宏,今芝,胡衛靜,趙海榮,辛敏;2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種子管理站梁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