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過度開發,中國草原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草原荒漠化、沙漠化問題十分嚴峻。因此,大力開展草原生態保護工作刻不容緩。但是,牧民以草原為生,在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牧民們的生產生活問題。為了保證草原生態保護與牧民持續增收之間能夠平衡發展,相關部門應當科學分析,充分調研當前草原生態環境和牧民生存現狀,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實施科學的治理措施,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1草原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形勢
中國是天然草原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在中國國土總面積中,天然草原的面積達到了42%。中國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地區,這些天然草場起到了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護生態多樣性的功能,為中國生態系統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保護作用。但是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天然草原都面臨著人為過度開采的問題,從而使草原生態環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惡化。草原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影響了草地的生產力和承載力。草料生產力不足和牲畜承載力的降低,直接影響了牧民們的收入。為了遏制草原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中國自2000年開始實施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作,并開展草地治理工作,以遏制草原荒漠化、沙漠化,降低風沙侵襲對民生造成的惡劣影響。
2011年,為緩解退牧還草工程給牧區牧民帶來的經濟影響,國家根據草原補償機制,開始每年撥款134億元,以改善牧民生產生活問題。目前,中國部分牧區草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一些牧區在資金投入方面依然不足,相關禁牧補貼較低,牧畜飼料補給得不到保障,同時牧民的后續產業發展也難以落到實處,從而導致牧民生計遭遇困境。這些現實問題迫使牧民不得不在禁牧區域放牧,破壞了植被。
2牧民持續增收面臨的問題
為了確保禁牧區牧民的生計,政府部門鼓勵并幫助牧民們進行轉移就業。但由于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牧民們的轉移就業工作面臨著很多難題,從而導致實際的工作進展緩慢。目前,一些禁牧區的牧民收入增長較為乏力,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方面由于畜牧成本的增加,很多禁牧區的牧民依然以畜牧業為主,但是由于可用草場的減少、草原退化等一系列問題,造成畜牧業成本不斷上升,從而使牧民們的經濟收益受到了影響。二是由于牧民缺乏其他經濟來源渠道。受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當地無法大規模開展種植業、工業等其他產業,從而限制了牧民的增收。第三是由于牧區草原生活成本較高。牧區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依賴外地運輸,由于基礎設施的缺乏,使得生活用品的運輸成本較高。根據調查,牧區生活用品的銷售價格通常要比農業地區的高出2~4倍。同時,牧民在醫療、教育、交通、通訊等方面的生活支出也要比農業地區的農民高出2~3倍。較高的生活成本進一步影響了牧區牧民收入。
3關于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持續增收的合理建議
3.1進一步完善草原生態補償機制
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對于協調草原生態保護與牧民持續增收之間的矛盾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在原有機制的基礎上加以完善。為此,需進一步加強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結合當地牧區畜牧業的實際生產水平,調整并優化草原牧場的整體結構,以提高牧場的生產效率。重點控制牧畜放養數量,嚴格執行天然草場輪牧制度,使天然草原擁有休養生息的時間,能夠有效恢復草原的植被規模。
為了使牧民的生存與發展得到有效的保障,并更好地落實草原牧區的生態保護工作。還需進一步完善禁牧補助制度。首先,實施禁牧的當地政府要從經濟層面加大對落后縣區的補償投入,對于禁牧補償標準較低的地區,要結合當地牧民的實際困難,積極向上級政府提出提高補償標準的申請。其次,將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引入草原生態保護中。對于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有著顯著成效的地區,地方政府要予以適當的獎勵,例如增加補償資金等。同時,當地政府還要牽頭鼓勵其他地區積極學習成功的草原保護經驗。
3.2落實牧民生產補貼政策
當地政府部門要嚴格落實牧民的農機購置補貼、牲畜保險補貼等優惠牧民的政策。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畜牧業的實際生產情況,對牧民的相關生產性活動進行必要的補貼。例如,增加牧民購置牲畜良種的補貼額度;對人工種植牧草進行補貼;對牧民生產使用的油料予以購置補貼等等。
3.3大力開發和拓展牧區產業
目前,肉用型牛羊市場前景較好,政府部門應當結合當地牧區的資源情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帶領牧區牧民發展肉用型牛羊產業。在政府的幫扶下,根據市場引導,對當地牲畜的生產技術進行升級優化,引入優良的肉用型牛羊良種,淘汰缺乏市場優勢的牲畜品種,從而實現牧區的產業結構升級。
3.4大力發展牧區教育事業
科學技術是確保牧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保障,對于牧區當地的教育事業要予以更多的幫扶,以實現科教興牧的戰略目標。一方面要加大對牧區子女教育工作的投入,可延長牧民子女的義務教育時間,提高牧民子女的教育補貼。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實牧民的技術培訓工作。通過牧民培訓制度,對牧區的全體牧民進行生產技術培訓,提升牧民的生產技術水平。
協調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持續增收工作之間的關系需要正確認識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在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同時,必須嚴格遵守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要正視牧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此,政府部門要從全局角度出發,采取更為積極的協調措施,形成科學的牧區草原管理體系,保障牧民的生活質量。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靳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