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創新之一,從問世后,就在一定基礎上保護人們免受疾病侵害。
終結流行性疾病,疫苗雖不是唯一方法, 但非常重要。例如對付新冠病毒,接種疫苗就很關鍵。當前,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正盡可能快地開展合作和創新,推出檢測方法、治療手段和相關疫苗,以期讓大家能擺脫病毒的困擾。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疫苗的相關知識。
什么是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一種簡單、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疫苗接種利用身體的天然防御機制,建立對特定感染的抵抗力,增強免疫系統。同時,疫苗會訓練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因為疫苗只含有滅活或減弱形式的病毒或細菌,因此不會導致疾病或使人面臨并發癥風險。大多數疫苗可通過注射接種,也有一些是口服或噴到鼻子里的。
疫苗接種為何重要?
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和挽救生命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針對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流感和麻疹等至少20種疾病的疫苗,這些疫苗合起來每年可挽救300萬人的生命。接種疫苗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周圍的人。對于一些身患重病、不能接種某些疫苗的人群來說,更要依賴他人接種疫苗來幫助減少疾病的傳播。
疫苗含有哪些成分?
疫苗的每種成分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成分包括:
抗原。這是一種滅活或減弱形式的病毒或細菌,訓練身體識別疾病,以便未來能加以對抗。
佐劑。有助于增強免疫反應,換言之,它們有助于疫苗更好地發揮作用。
防腐劑。可確保維持疫苗的效力。
穩定劑。可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保護疫苗。
大家可能對列出的疫苗成分感覺陌生,其實,疫苗中使用的許多成分都天然存在于人體、環境和食物中。為確保疫苗和其所含成分的安全性,必須要經過全面檢驗和監測。
疫苗可預防哪些疾病?
目前包括宮頸癌、霍亂、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 、乙型肝炎、白喉、流感、日本腦炎、麻疹、腦膜炎、腮腺炎、百日咳、脊髓灰質炎、肺炎、狂犬病、輪狀病毒、風疹、破傷風、傷寒、水痘、熱病等疾病。
哪些人適合接種疫苗?
幾乎每個人都能接種疫苗。但由于特定醫學病癥,有些人不應接種某些疫苗,或不應立即接種疫苗。這些病癥包括:
影響免疫系統的慢性病或治療(如化療);
對疫苗成分有嚴重和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但這非常罕見;
在接種疫苗當天患了重病,不過一旦康復后就應立即接種疫苗。
不太嚴重的病情或低燒,不影響疫苗接種。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因素通常因疫苗種類而異。如果不確定是否應該接種某種疫苗,要咨詢醫護人員。
何時接種疫苗?
從新生兒期到兒童期、從青少年到老年,每個年齡段都需要疫苗的保護。如果接種延誤,會有患重病的危險。對于大多數疫苗來說,任何時候補種都不會太晚。遺漏疫苗的接種劑量,應咨詢醫護人員。
疫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無論哪種類型疫苗,基本機制就是要通過自身來觸發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抵抗力抵抗外來特定病原體的入侵。對于多數傳染病,一旦感染,從感染康復后就可在一定時間內不再罹患同樣的疾病。現代疫苗設計的思路就是這樣得來的。
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目前市面上在用的疫苗都是經過Ⅲ期臨床試驗后上市,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必須按照疫苗說明書來使用。比如,絕大多數減毒活疫苗就不適合給孕婦及有免疫缺陷的人群使用。當然, 疫苗也和其他藥物一樣,會有發生一定副作用的概率。 例如接種后局部疼痛、短暫出現發熱等都是常見的輕微不良反應,并不會產生嚴重后果。但如果對疫苗成分過敏,就可能會發生接種后即刻的過敏反應。因此,疫苗接種一定要在指定醫療機構或具備急救條件的場所進行,以便能立即搶救如出現罕見發生過敏性休克等現象的接種者。
至于像減毒活疫苗發生突變造成毒力恢復等問題,隨著疫苗質量控制和檢測手段的進步,近年來已十分罕見。而核酸疫苗是全新的一類疫苗,在此之前尚未在人類進行大規模接種,因此不論管理有多嚴格,還應進行嚴密的安全性檢測,以保證接種者安全。
常見疫苗的類型和特點是什么?
滅活疫苗:是病原體本身被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后失去了感染活滅活疫苗性, 但還具有多數原有病原體的組分,因此進入人體后還可以被機體辨識為病原體,產生保護抗體。
缺點:由于其本身不能在體內復制,因此接種多少劑量,也就最多使機體暴露了多少劑量的病原體,并且滅活過程也可能降低免疫原性。因此,在多數情況下,需要多次接種,反復刺激機體,以產生足夠抗體。
常見種類:流感滅活疫苗、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等。
減毒活疫苗:是一類帶有活性的、可在人體內復制的疫苗。但由于毒力下降不能致病,因此當人類產生抗體后就產生了對原有病原體的抵抗力。由于可自我復制,因此非常高效,通常接種一次就可以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
缺點:對于免疫缺陷的個體,接種減毒活疫苗后不能產生足夠抗體,也就不能夠清除低毒力的活疫苗,因此可能會導致持續感染,并存在致病風險。減毒活疫苗還有一個特點是如果減毒株發生突變,又變回了致病毒株,那就可能發生人為感染的風險。
常見種類: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風疹、麻疹、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
組分疫苗:這種疫苗含有的并不是完整的被滅活的病原體,而是病原體中可以被機體辨識的部分。這類疫苗統稱為組分疫苗,也叫亞單位疫苗。
特點:其是從病原體分離或人工合成出來的片段,因此不會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非常安全。
在這些技術獲得突破的基礎上,科學家們為使接種的效率更高,便將不同疫苗組合在一起。比方說麻腮風疫苗,可以同時抵抗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病毒,而百白破疫苗可以同時抵抗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種細菌。組合疫苗提高了接種效率,減少了需要接種的次數,受到歡迎。
相關鏈接
新冠肺炎疫苗單針和雙針如何選擇
當前,海外疫情依然嚴峻,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選擇上,不少民眾遇到了“選擇的煩惱”:要不要打疫苗?打哪個品種的疫苗更好?單針和雙針如何選擇?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研發委員會顧問邵一鳴表示,對于有臨時或緊急任務需要前往疫區、卻沒有足夠時間等待的人群,更適合注射單針腺病毒載體疫苗。
此外,單針腺病毒載體疫苗還有以下好處:一是,單針接種即完成了全程免疫,避免了因路途遙遠、工作繁忙或疫苗匱乏打不上第二針造成的免疫脫落,保障了高疫苗接種率;二是,單針注射總體成本較低,成本效益比更高;三是,在當前全球疫苗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單針疫苗可接種雙倍人群,提高了疫苗的可及性。
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邵一鳴提示,單針腺病毒載體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強度一般弱于兩針疫苗。因為這類疫苗再次接種時,人體主要產生針對“汽車”——腺病毒載體,而不是“貨物”——“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的記憶反應。
這類單針疫苗在預防早期的流行病毒時沒問題,換成后期突變病毒時,保護效率大多會下降。所以,選擇疫苗時,要根據需保護人群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地流行病毒的最新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判斷和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