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度不同,放風口大小不一
春夏季風口的大小不能完全用某一個數據界定,因為溫室的結構不同,降溫的時間和速度也是不同的。
拱度較大的大棚,因為棚面拱度適宜,熱氣流很容易沿大棚棚膜的上部排出,即使放風口較小,也能取得較好的放風效果。
而種植年限較長的低矮老棚,因為大棚拱度較小,棚面較平,棚內的熱氣流從放風口排出的速度就慢,棚內的溫度就高。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大棚將頂部放風口開到40厘米寬,才與高度較高、拱度較大的大棚風口開到30厘米的放風效果相同。
風向不同,棚室兩側放風口大小不一樣
在刮偏西風時,大棚西側的蔬菜因為山墻的阻擋,棚內的熱氣排出的相對要少,溫度要高,在放風時應注意將大棚西側的放風口增大,東側的放風口減小。
在刮偏東風時,同樣應該將大棚東側的通風口敞大。在下午棚內溫度降低時,如果是偏西風,應先將棚東側的放風口關閉,棚西側的放風口還應留一點縫隙。
而當刮南風或北風時,才可將大棚東西兩側的放風口敞開到大小一致。只有根據風向的不同,適當調整大棚兩側放風口的大小,才能確保棚內溫度一致,促進蔬菜的同步生長。
注意分次通風
早晨拉開棚1小時后,敞開上風口3-5厘米放小風,目的是將棚內濕氣排出,同時補充棚內二氧化碳,為光合作用的順利進行補充原料。等棚溫上升到28℃以上時,將放風口逐步打開,保持棚內溫度不超過33℃既可。
放風口注意防風
增加放風繩的密度,放風繩最好使用摩擦力較大的寬布條,這種布條在打活結固定棚膜時,摩擦力大,活結不容易被大風吹松。很多菜農圖方便使用尼龍繩作為防風繩,但因為尼龍繩摩擦力較小,要適當增加其密度,并將其固定好,以防風口被風吹合。同時,菜農還要注意在大風天氣時隨時進行檢查,防止放風繩松動,風口閉合。
連陰天通風注意事項
遇到連陰天時,在棚內溫度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將放風口敞開進行通風。目的是將棚內的濕氣及有害氣體排出棚外,避免發生氣害。在陰天放風時,不能放風過早,以防棚內溫度降低,影響蔬菜的生長。在放風時可以選擇中午12點到下午2點的時間段內進行。可以根據棚的結構將放風口開到6-8厘米,放風時間10-15分鐘即可,然后及時將風口關閉,以防棚內溫度降低過大。間隔30分鐘,再次放風10-15分鐘,這樣連續進行2-3次的間隔放風,即可使棚內的大量有害氣體排到棚外,同時也利于棚內濕度的降低,抑制病害的發生。
晴天通風注意事項
分兩次進行:
第一次:早晨拉開棚1小時后,敞開上風口3厘米左右大小放小風,目的是將棚內的濕氣排出,補充棚內的二氧化碳,為光合作用的順利進行添加原料,同時又能及早排放出棚內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早晨剛拉開棚時,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在1%以上,是蔬菜經過晚上的呼吸作用自身釋放的和土壤中有機質分解物。光合作用進行1小時左右,二氧化碳濃度降低為0.01%左右,即使在強光和高溫下光合速率也會逐漸變弱。所以,此時要提早放風,讓二氧化碳早進棚,為光合作用的進行創造條件。
第二次:等棚溫上升到28℃以上時,對于茄果類蔬菜,隨著棚內溫度的升高,應逐漸將放風口敞開到8-10厘米;而對于需要生長溫度較高的黃瓜、絲瓜等蔬菜大棚,只需將放風口逐漸敞到6-8厘米即可。
放風口下設置緩沖膜
放風口下設置緩沖膜可以防止棚外草簾上的雜草、塵土等進入棚中,落到植株的葉片上,影響蔬菜光合作用的進行,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放風時冷空氣直接吹到放風口下的蔬菜上,導致蔬菜果實表面的溫度及干濕度發生劇烈變化,造成蔬菜葉片的“干邊”、果實的“皴皮”現象。緩沖膜對放風口下的蔬菜生長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謹防細菌性病害發生
春夏季,天氣多變,雨水頻繁。棚內濕度大,特別容易誘發細菌性病害。該病發病快,若不及時進行防治,將大大降低蔬菜的種植效益。對于細菌性病害的防治,很多菜農都是單一的偏向于藥劑防治,導致細菌性病害“反復發作”,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在此建議菜農朋友,防治時要重點防止細菌侵入。想要預防細菌的侵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棚內的濕度。對于瓜類等莖稈含水量較大的蔬菜,在吊蔓時,也要順勢吊起,不可強扭,避免莖稈開裂產生傷口。
相關鏈接
除了通風,大棚排濕還有很多好辦法
蔬菜生長需要一定的空氣濕度,不同的蔬菜對空氣濕度的要求不同,在生產中,空氣濕度的大小可通過溫濕度計來監控,也可通過棚室內的一些表現來加以判斷,如當植株上出現較多的吐水、結露,棚膜上存在大量流滴時,說明濕度過高,應及時采取措施降低棚內濕度。
除了通風排濕,棚室內的控濕措施有多種,如增溫排濕、增強棚膜的消霧流滴、鋪設吸濕材料等。
增溫排濕 在日照條件好的情況下,棚溫提高1℃,濕度降低5%-7%。減少蒸發抑濕是通過地面覆蓋的方式來抑制濕度增加,如結合節水灌溉覆蓋地膜等。
增強棚膜的消霧流滴性 可在棚膜上噴灑有機硅等,減少棚膜積水滴落,增強流滴效果,同時要加強棚室前臉處積水的處理,以降低前臉的濕度。
鋪設吸濕材料 生產中粉碎的秸稈、稻殼等有機物有一定的吸濕效果,可在操作行中鋪設,既能夠減輕對土壤的踩踏壓實,又能夠阻濕、吸濕,效果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