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物質文化
鄉村物質文化是鄉村居民長期的鄉村生活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它既包括具體的器物,也包括這些器物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如鄉村服飾、美食、手工藝品等。
鄉村物質文化也是鄉村居民集體或個人智慧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直接的視覺體驗特點。如鄉村田園景觀、鄉村建筑景觀、農耕生活景觀、鄉村飲食文化、鄉村物質藝術文化等。鄉村物質文化資源是城市消費者到鄉村休閑觀光,享受體驗鄉村魅力,感受鄉村生活,欣賞鄉村景觀的重要載體,是人們體驗鄉村旅游最直接的形式。所以,在鄉村振興項目規劃中,鄉村物質文化的打造十分重要。
鄉村制度文化
鄉村制度文化也稱為鄉村社會文化,它的內容豐富,是鄉村地區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為維護鄉村社會穩定、社會秩序而約定俗成的倫理道德及禮儀規范,對個人參與社會活動具有規范性作用,具有可看、可參與的特點。
如鄉村節日文化、鄉村節日民俗活動、鄉村禮儀文化、鄉村權力制度文化等。鄉村制度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休閑農業在運營中要充分利用其中積極的資源,創意開發相應的旅游產品來滿足游客的需求,能夠讓整個鄉村旅游的過程充滿濃郁的差異性和地方性的文化體驗。如長沙地區在鄉村振興中,一些休閑農莊與鄉村旅游基地,當游客來休閑度假時,基地就會有統一的服裝、規定的課程與游樂項目等,讓游客感受與其他基地不同的文化差異體驗。
鄉村精神文化
鄉村精神文化是指鄉村作為一個穩定的共同體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結構與情感反應模式,在鄉村中,通常表現為鄉村居民的性格、價值觀、生存觀等。
它潛存于鄉村的物質文化里,是隱性的,游客只有通過長期的體驗才能領悟。如村落、民居的選址布局藝術、樸實的鄉村生活習俗、豐富的鄉村口頭藝術等。鄉村精神文化資源是城市游客了解、學習和感悟我國豐富的鄉村文化,理解體驗“俗文化”的重要資源,是鄉村振興中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吸引城市游客到鄉村進行旅游休閑的重要動力。
規劃設計中如何表達鄉村文化
鄉村景觀主要由村落形態、建筑和環境所構成,鄉村景觀表達就是規劃設計出這些可見的實物,直接給人們留下表面印象。印象好不好,決定著留不留得住客人,從而也決定著后面的經營服務成果。
鄉村景觀表達是基于鄉村物質文化資源的一種表層性設計。鄉村振興規劃需反映出鄉村與城市巨大的景觀差異,是吸引、滿足旅客參與休閑旅游活動的根本,因此鄉村振興規劃必須以鄉村景觀這種整體氛圍為基調,同時,還要與鄉村振興產業或文化開發主題相呼應。
鄉村文化是指鄉村傳統文化和鄉村“天人合一”的內涵意象,它蘊含在村落景觀之中,通過物化的景觀表現出來,整體表現為鄉村的一種“氛圍”。
鄉村文化是鄉村的深層次內涵,是基于鄉村物質文化資源和鄉村制度文化資源,對鄉村精神文化資源的一種深層感知。鄉村振興規劃設計中,對鄉村文化的表達,主要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在文化創新中凸顯鄉村文化個性。通過加強村落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規劃,挖掘、傳承和創新鄉村文化,并使之與鄉村發展主題發展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