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霞
鄉村旅游,就是在鄉村地區開展的旅游活動。它以城市居民為目標群體,借助鄉村風光、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民族風俗文化等鄉村特色,吸引城市居民利用周末和假期,到鄉下觀光旅游。鄉村旅游的興起,是城市居民生活富裕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需求,在有錢也有閑的基礎上,向往清靜、回歸自然,成了多數城市居民的夢想。另一方面,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鄉村旅游也是農村脫貧致富的路徑之一。在城里人的客觀需求和農村的主動迎合之下,鄉村旅游不僅是應運而生,而且有遍地開花的趨勢。但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旅游,有成功的典型,也有失敗的案例。其失敗的原因之一,與商鋪的功能定位不當有很大關系。
洛陽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
2019年1月,洛陽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洛陽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工作重點之一是:實施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程,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在創建美麗鄉村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村莊把發展的目光投在了鄉村旅游上,投入較多、動作較大的有以下幾個地方。
欒川的莊子村,是旅游開發比較成功的范例。每年“五一”到“十一”,尤其是暑假期間,河南鄭州、洛陽的市民經常結伴到該地旅游度假,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客源。農家賓館供不應求,旺季需要提前預訂。莊子村緊鄰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大山環繞,水源充沛,植被茂盛,夏季涼爽。優越的自然條件,加上交通、食宿環境、服務意識的顯著提高,是欒川旅游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嵩縣黃莊鄉三合村,是遠近聞名的“手繪小鎮”。該村利用位于山區、山清水秀的自然條件,在一個美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村官的帶領下,在洛陽市城鄉規劃院對村子進行總體規劃重新打造之后,各家都開設了農家賓館,村子的面貌煥然一新,吸引了不少美術生來這里畫畫。如今三合村已經成為省內外許多美術院校的寫生基地,穩固的客源讓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而村子里年齡較大的人,還可以給學生做寫生模特獲得相應的報酬。
但有些村子卻未見成效,如新安縣石井鎮,地處偏遠,鎮政府投資1300萬元,打造了石井老街。街區門樓及兩邊的店鋪都是仿古建筑,街道寬闊,店鋪整齊,雖然硬件設施早已建好,但至今還是門窗緊閉,街道冷清,招不來商戶入住。
宜陽三鄉鎮漢唐文化一條街,緊鄰連昌河,帶狀布局??陀^地看,確實給當地村民提供一個寬敞優雅的休閑場所。從外觀看,古色古香,干凈整齊,但是,除了春節前后有游客之外,平時非常冷清。所建商鋪大都處于閑置狀態,與預期效果相差甚遠。
洛陽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成因
發展良好的村子一般有以下特點:一是自然條件優越。有山有水,夏季相對涼爽。例如莊子村,位于洛陽南部和西南部山區,山區特色非常明顯。平時來旅游觀光或假期來小住避暑,都是很好的選擇。二是旅游景區和村民的生活融為一體,用于經商的房屋都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建筑結構。在這一點上,莊子村和三合村是一樣的,都是村民在自家開農家賓館和農家飯店,生活生產和經營賺錢兩不誤。旅游旺季集中精力經營生意,淡季可以悠閑地生活。
而一些村子未見成效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洛陽地處北方,以丘陵和山川為主,夏季比較炎熱。除南部山區之外,其余各縣的村莊多屬于一般整治類,缺乏特色和優勢,不具備旅游開發的條件。另一方面,為了旅游開發所打造的商業一條街,不僅與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脫節,而且在建筑功能上定位不當,客觀上影響了商戶入住的積極性。
建筑功能定位的重要性
建筑的三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術、建筑藝術形象。建筑功能是人們在建造房屋時要滿足的目的和使用要求,它是建筑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作為普通民居,建筑的功能是個人居??;作為商業區建筑,建筑功能是商戶經商;而鄉村旅游一條街上的建筑,應該兼有居住和經商兩重功能。原因在于:第一,它不是繁華都市區,客源稀少或很不穩定,商戶不能單靠游客的消費來謀生;第二,這些商鋪的商戶一般都是當地農民,除了經營商鋪,還要從事生產勞動,干農活,做家務,單純讓他們耗費大量時間等待游客光臨不現實。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經商和生活都在一處。
新安縣的石井老街,三鄉鎮漢唐一條街,街道兩邊的商鋪在建筑設計上有重大缺陷。不論是仿古漢唐風貌建筑,還是豫西民居的坡頂磚瓦房,都只有一層。每間鋪子只有經營的地方,卻沒有居住生活的空間。如果當初在房屋的建筑設計上采用上下兩層,那么每個商戶就可以一樓經商,二樓居住,有了生存的基礎,而這是吸引商戶的基本條件。能夠讓商戶經營和生活居住融為一體,是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重要條件,這在其他地方能找到不少佐證。
例如,信陽的郝堂村,依據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相對疏松的居住狀態,當地政府對村容村貌和旅游線路進行了整體規劃。不僅美化環境,而且充分考慮房屋的功能,既可以正常居住,又可以接待客人。郝堂村旅游開發成功的原因,除了自然環境優美之外,正確的發展思路和經營模式是最突出的特色。民居在建筑功能上具備多重性,居住和經商和諧共生,村民本身就能夠自給自足,發展旅游但不必純粹依賴旅游。
三合村在旅游開發方面,也是在村民自家住宅的基礎上,對街道和住宅房屋進行了改造提升,每家的住宅建筑都是兩層或多層,為自己居住和接待游客提供了前提基礎。每年外地美術院校的師生來三合村寫生、住宿、度假,三合村的村民一邊務農,一邊開農家賓館創收,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另外,莊子村和郝堂村有很多相似之處。莊子村依托龍峪灣景區附近的青山綠水、夏季涼爽的自然優勢,加上全村旅游開發時對居民建筑功能的正確定位,讓村民家家可以開農家賓館,生活經營兩不誤,多年的實踐證明,莊子村的發展思路非常正確。
鄉村商用建筑的理想結構
無論是家庭賓館,還是村里統一建造的商業街,二層結構是最理想的建筑樣式。對于家庭賓館來說,一層是戶主居住,二層接待客人。對于商業街來說,一樓經營,二樓作為店主的生活和居住空間。這種建筑結構,無論對當地村民,還是外來商家,都能達到一種經商和生存和諧共生的狀態。目前一些鄉村統一打造的商業街,不管是仿古樣式,還是青磚黃墻的豫西民居造型,在建筑結構上只設計了一層,這不僅造成地皮的浪費,而且成為了吸引商戶入住的一大障礙。
在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不少地方的村容村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出現了“民俗文化村”“風情古鎮”等特色鄉村。鄉村旅游依然是當前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側重點。實際上,發展鄉村旅游,需要客觀理性,不必盲目跟風。對于北方大多數鄉村來說,提升鄉村的衛生環境和公用設施才是重點。因為發展旅游業需要有適宜的地域、氣候、交通、文化等綜合條件。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具備旅游開發的條件,在商業經營的模式上一定要有統籌考慮,在商業街的選址和建筑設計上要科學合理,尤其在商用建筑的功能定位上一定要準確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