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原則
一要“穩(wěn)”:多數老年人理財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因此,理財需要首要考慮的就是本金的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再去追求相對高收益的產品。要想做到“穩(wěn)”字當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理財產品的監(jiān)管機構,一般來說,有金融機構監(jiān)管的、固定類收益的產品更適合求穩(wěn)的投資者。
另外投資理論中,有個資產配置“100法則”,該法則用來確定投資者風險產品占投資總資產中的投資比例,即一個人可以投資的高風險產品比例等于100減去你的年齡。例如70歲的老人,我們建議老人投資相對高風險的產品比例為:(100-70)%=30%,這個法則也較為形象地告訴老年人投資要穩(wěn)健為主。
二要“短”:老年人在理財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理財的期限。由于老年人年事已高,患病或者發(fā)生意外風險的比例要比年輕人高,理財的精力也不如年輕人充沛,理財市場本身市場變化很大,所以不建議選擇封閉期限太長的理財產品。具體來說,一般建議中老年人選擇3個月到一年半、最長2年期的產品為宜。
三要“分”:老年人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應該注意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理財過程中的風險。舉例來說:如果投資類保本或類固定收益產品,可以選擇存款、各理財產品等不同的理財工具。
三不要原則
不要輕信高收益:日常案例中,我們經常看到上當受騙的都是從高收益開始的。有不少非法集資類型的投資公司通過研究投資者貪圖高收益的心理,給出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來吸引老年人,使很多投資者不知不覺中忽略了投資本身的風險而上當受騙。
不要貪圖小便宜:“免費”“限量”“贈品”“促銷”,都是居心不良的投資公司吸引老年人慣用的伎倆,一些老年人由于“貪便宜”心理作怪,覺得錯過了“贈品”不劃算,貪小心理造成上當受騙。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理財防騙更要防貪心。
不要投資不熟悉:理財市場日新月異,老年人可能很難有更快的反應力去分辨新的投資品種,“外匯”“黃金白銀”“海外股權”“原始股”等理財新名詞不絕于耳,但如果老年人并不了解或并不熟悉各品種的風險所在,甚至不了解該類產品的交易規(guī)則,那么一般建議,索性就不要去投資該類品種。
總體來說,老年人是個特殊的理財群體,已經過了涉足高風險賺錢的黃金期,還是要樹立安全理財的穩(wěn)健觀念。參考以上六原則,從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出發(fā),防范和控制理財的風險,做到安全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