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芒種·夏至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悠揚婉轉的二十四節氣歌至今仍在傳唱……伴隨著“二十四節氣”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農耕智慧引起世界矚目。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本欄目將帶您一起領略“二十四節氣”的魅力和智慧。
芒種
春爭日,夏爭時,“爭時”說的就是芒種時節的農忙景象。此時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等夏播作物也正趕上播種最忙的季節,故稱芒種。貴州一帶講“芒種不種,再種無用”;江蘇地區是“芒種插秧是個寶,夏至插秧是根草”;山西則有“芒種芒種,樣樣都種”。從各地的農諺可以看出,我國從南到北都進入了“忙種”時節。
夏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極重要的增產措施。在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清除疫癘和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