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婕



摘要:【目的】研究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的非對稱性傳導關系,為合理應對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風險,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對策建議。【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價格數(shù)據(jù),利用門限自回歸模型考察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的非對稱性傳導關系。【結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國際與國內價格具有非對稱協(xié)整關系,在長期國際花生油價格變動的9.7%、大豆油價格變動的33.0%會傳導至國內,而短期內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國際價格會迅速傳導至國內;當國際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下跌時,國內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每月分別糾正17.8%、22.4%的偏差,而當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上漲時,國內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每月分別糾正12.0%、 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價格傳導具有非對稱性,國際市場價格下降或上升時,國內不同食用植物油價格調整偏差的時間差異很大。【建議】為應對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的風險,政府應降低食用植物油進口集中度,適當分散和開拓進口來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價格監(jiān)測預警機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貨市場規(guī)避市場風險。
關鍵詞: 食用植物油;門限自回歸模型;非對稱性;價格傳導
中圖分類號: S-05;F75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1191(2021)04-1132-07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of international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s to Chinas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s
ZHOU Jie
(Zibo Vocational Institute, Zibo, Shandong? 25501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is paper studied the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relationship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d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reasonably strategy coping with the risk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 fluctuations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in China. 【Method】Based on the monthly price data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from 2007 to 2020, a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symmetric conduction relationship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s at home and abroad. 【Result】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ices of peanut oil, rapeseed oil, and soybean oil had an asymmetric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In the long run, 9.7% of the international peanut oil price changes and 33.0% of the soybean oil price changes would be transmitted to the domestic market. In the short term, rapeseed oil and soybean oil of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would be quickly transmitted to the domestic market.Whe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s of peanut oil and rapeseed oil fell, the domestic prices of peanut oil and rapeseed oil corrected the deviation of 17.8% and 22.4% every month. When the prices of rapeseed oil and soybean oil increased, the domestic prices of rapeseed oil and soybean oil corrected the deviation of 12.0% and 10.6% respectively every month. The price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was transmitted asymmetrily. When the price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dropped or rose, the time of adjustment deviation of different domestic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s varied greatly. 【Suggestion】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risk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 fluctuat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imports, appropriately diversify and expand import sources,establish a soun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s,cultivate edible vegetable oil futures markets to avoid market risks.
Key words: edible vegetable oil;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 asymmetry; price transmission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7711730)
0 引言
【研究意義】食用植物油是城鄉(xiāng)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發(fā)展食用植物油產(chǎn)業(yè),保障供給安全,對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加入WTO以來,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不斷接軌,食用植物油進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我國食用植物油產(chǎn)量不斷減少,生產(chǎn)自給率越來越低,60%以上依賴進口原料或直接進口食用油,食用油自給率早已低于國際安全警戒線(吳瀟等,2017)。2013年我國的糧食安全內涵調整為合理利用國際市場、充分滿足國內糧食需求、構建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fā),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需要考慮適度進口大豆、植物油等資源性農(nóng)產(chǎn)品,利用境外農(nóng)業(yè)資源,彌補國內農(nóng)業(yè)資源的短缺。在進口貿(mào)易和市場預期帶動下,國際食用植物油價格對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食用油價格對國內食用油價格的傳導,使得我國食用油安全面臨新的挑戰(zhàn)。把握國際市場利用和風險控制間的平衡是保障食用油安全的重大難題,這需要研究國內外食用油價格波動之間的傳導機制。因此,研究國際食用油價格對國內食用油價格的影響,對探索我國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規(guī)律,保障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前人研究進展】隨著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市場聯(lián)系愈發(fā)緊密,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受國際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大,意味著國際食用植物油價格對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的傳導可能不對稱。目前有文獻研究表明,國際油脂市場期貨價格波動會傳導到國內油脂市場(李敬和趙玉,2010),但國際食用植物油價格上漲和下跌對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傳導是否對稱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現(xiàn)有關于植物油價格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國內外價格整合研究。王永剛等(2006)采用共聚合法、格蘭澤爾因果關系法對大豆油、菜籽油及大豆和油菜籽國內外價格關系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加入WTO前后國內外大豆市場間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魏丹等(2012)選取2002年1月—2012年3月國際棕櫚油和國內棕櫚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價格數(shù)據(jù),采用協(xié)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研究我國植物油與國際棕櫚油價格關聯(lián)性,結果表明國際棕櫚油價格對我國植物油價格有較強的影響作用;苗齊和呂達奇(2016)選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美國大豆進口價格和國內二級豆油批發(fā)價格,采用誤差修正模型考察美國大豆價格對我國豆油價格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我國豆油價格與美國大豆價格存在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豆油價格對美國大豆價格下跌的反應較大、對上漲的反應較小。二是物價水平與植物油價格關系研究。李爭和楊俊(2009)對比分析了4種主要食用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價格走勢與CPI變動趨勢的關系,結果表明食用油價格與CPI僅在部分周期內有相似趨勢,但波動性不完全一致,CPI的波動一定程度導致了食用植物油價格的波動,但食用植物油價格的上漲并不是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三是植物油價格發(fā)現(xiàn)效率研究。李敬等(2010)選擇大豆期貨合約為研究對象,采用ECM模型研究了我國豆油期貨市場價格調整時期市場價格發(fā)現(xiàn)效率,結果表明我國豆油期貨市場在市場調整階段,豆油期貨價格發(fā)現(xiàn)不足,而在牛市時豆油期貨價格發(fā)現(xiàn)過度,熊市時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有效。目前尚未有文獻針對國際與國內植物油價格傳導關系進行研究,而關于糧食價格傳導關系的文獻比較豐富。武舜臣等(2016)采用協(xié)整方程和非對稱誤差修正模型分析中國大米市場價格傳導特征,研究表明國際大米和上游稻谷市場對國內大米市場價格傳導存在差異;李玉雙(2017)采用NARDL模型分析了國際糧價對中國糧價的非對稱傳遞效應,研究發(fā)現(xiàn)國際糧食價格對國內糧食價格傳遞過程中存在傳遞程度和速度的非對稱性;韓磊(2018)基于1998—2015年4類糧食價格數(shù)據(jù),利用門限自回歸模型研究國內外糧價傳導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稻谷、玉米及大豆國內外價格存在非對稱的協(xié)整關系;李光泗等(2018)采用VAR-BEKK-GARCH模型考察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對中國糧食價格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大豆國內外價格之間具有協(xié)整關系,玉米、小麥及大米國內外價格無顯著協(xié)整關系,國內外糧食價格傳遞效應存在顯著差異。【本研究切入點】目前關于國內外植物油價格非對稱性傳遞的研究文獻較少。隨著食用油大量的進口,食用油安全面臨的外部風險有所增加,研究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價格傳導關系,對保障我國食用油安全至關重要。【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基于國內外食用植物油2007—2020年的月度價格數(shù)據(jù),利用門限自回歸模型探討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傳遞效應,以期為降低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風險、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對策建議。
1 理論模型與數(shù)據(jù)處理
1. 1 模型構建
門限自回歸模型最早由Tong和Lim(1980)提出,非常適合描述宏觀經(jīng)濟變量之間的非對稱性和均衡性。Enders和Granger(1998)認為在長期均衡中,經(jīng)濟變量存在不對稱調整關系,可利用門限協(xié)整檢驗和調整的誤差修正模型分析變量間的長期整合關系及作短期調整。由于本研究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價格的非對稱性傳導關系,因此采用門限自回歸模型合理。在建立門限自回歸模型之前,首先檢驗食用植物油價格序列是否平穩(wěn),如果平穩(wěn)且為一階單整,則利用門限自回歸檢驗價格間的協(xié)整關系,如果二者具有協(xié)整關系,則進一步利用門限誤差修正模型探討二者在長期與短期中的價格傳導關系,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價格長期關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ln[Pct]=α+βln[Pft]+μt? (1)
式中,[Pct]、[Pft]分別表示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β表示長期中價格傳導系數(shù),μt表示誤差項,且可能存在系列相關,[α]為常數(shù)項。
本研究采用E-G兩步法檢驗式(1)中殘差穩(wěn)定性,可用下列線性回歸方程表示:
△μt=ρμt-1+ωt? ? ?(2)
式中,不存在協(xié)整關系的原假設H0:ρ=0,若不存在對稱調整關系,E-G檢驗法則存在偏差(Enders and Siklos,2001),而運用非對稱調整的門限自回歸模型能夠避免上述缺陷。門限自回歸模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μt=Itρ1μt-1+(1?It)ρ2μt?1+ωt? ?(3)
式中,It是顯示性函數(shù),可表示為:
It=[1,μt?1≥λ0,μt?1<λ]? ? ?(4)
式中,[λ]為門限值,也是μt在長期均衡時的收斂值,當It=1時,則調整的速度為ρ1,否則為ρ2。若ρ1=ρ2,則調整是對稱的。若ωt不是白噪聲過程,公式(3)可進一步變形為公式(5)。用[Φ與]t-Max檢驗有無協(xié)整關系,其中[Φ]統(tǒng)計量的原假設為ρ1=ρ2,為F檢驗;t-Max統(tǒng)計量是ρ1=0與ρ2=0檢驗中較大的t統(tǒng)計量。
△μt=Itρ1μt-1+(1?It)ρ2μt?1+[i=1Pθi]△μt-1+θt? (5)
若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價格存在顯著協(xié)整關系,則建立門限誤差修正模型如下:
△ln[Pct]=η1e[m+t?1]+η2e[m-t?1]+σ△ln[Pft]+[i=1Pδi]△ln[Pft?i]+
[j=1qζi]△ln[Pct?j]+ξt? ? (6)
式中,emt?1=ln[Pct?1]?α?βln[Pft?1]為誤差修正項,η1表示μt-1與長期均衡值間離差為正時的調整速度,η2則剛好相反。σ表示國內價格ln[Pct]相對國際價格ln[Pft]短期變化的調整程度,為保證[ξt]是白噪聲過程,需把ln[Pct]和ln[Pft]滯后項納入式(6),由此可構造出門限誤差修正模型。
1. 2 數(shù)據(jù)來源與處理
在2015—2019年中國食用油消費結構中,大豆油(44%)、菜籽油(24%)、棕櫚油(14%)、花生油(8%)和棉籽油(4%)占主要地位,由于我國不生產(chǎn)棕櫚油,因此本研究選取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棉籽油為研究對象。采用2007年1月—2020年2月國際和國內市場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棉籽油月度價格數(shù)據(jù)。4種食用植物油國際價格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美國農(nóng)業(yè)部油脂油料供需報告,其中,菜籽油用加拿大菜籽油價格表示,其余3種食用植物油分別采用美國相應食用植物油價格表示。國內棉籽油價格來源于萬得數(shù)據(jù)庫,其余3種食用植物油國內價格來源于布瑞克,國內CPI數(shù)據(jù)來源于萬得數(shù)據(jù)庫,國際CPI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銀行數(shù)據(jù)。對原始數(shù)據(jù)作如下處理:首先將國內和國際CPI數(shù)據(jù)平滑至2007年1月為基期;為剔除物價水平變動影響,分別采用國際和國內CPI數(shù)據(jù)以平減食用植物油價格;最后對食用植物油價格取對數(shù),得到食用植物油價格的對數(shù)序列。
1. 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TATA 12.1的門限自回歸模型分析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價格的非對稱性傳導關系。
2 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關系分析
2. 1 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長期整合關系分析
考慮到價格數(shù)據(jù)可能存在非平穩(wěn)性,在實證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檢驗國際、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序列平穩(wěn)性,以杜絕出現(xiàn)偽回歸現(xiàn)象。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棉籽油(coil)的國際、國內價格的對數(shù)化序列顯著性概率分別為0.0723、0.0114,表明平穩(wěn)(不存在單位根),即I(0);同理可看出,花生油(poil)、菜籽油(roil)、大豆油(soil)國際和國內價格的一階差分在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故均為差分序列平穩(wěn),即一階單整I(1)。
然后,根據(jù)式(2)與式(5)進行E-G協(xié)整檢驗和TAR模型協(xié)整檢驗。如表2所示,E-G檢驗結果顯示,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方程中的自相關系數(shù)ρ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即拒絕零假設,可認為3種食用植物油國內外價格間具有顯著的長期整合關系。TAR模型把ρ分為ρ1與ρ2來表示不對稱性,用[Φ]和t-Max統(tǒng)計量檢驗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間協(xié)整關系,其原假設H0:不存在協(xié)整關系。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TAR協(xié)整統(tǒng)計檢驗量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因此拒絕了原假設。表明國內和國際3種食用植物油價格具有顯著的非對稱調整關系。ρ2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ρ1均不顯著,說明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在面對負向沖擊偏離長期均衡時,此價格偏差將在下一個月得到充分調整,但出現(xiàn)正向沖擊時,并沒有發(fā)生顯著的調整。
不同的食用植物油之所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整合關系,主要是由于依存度不同。2008年中國大豆油進口量為258.6萬t,2019年時降為82.6萬t,雖然進口量在大幅下降,但2019年國內大豆油自給率低于20%,對外依存度仍然很高,國內外大豆油市場整合程度較強。我國菜籽油進口量從2008年的45.3萬t增長至2019年的162.5萬t,2019年我國從加拿大進口的菜籽油占我國菜籽油進口量的比重達80%以上,進口來源地集中,對外依存度也比較高。
2. 2 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傳導的非對稱性分析
協(xié)整檢驗結果(表2)表明,國際與國內棉籽油價格間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而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因此,采用公式(6)建立3種植物油的門限誤差修正模型。模型的結果(表3)表明,花生油和大豆油的國際價格向國內價格傳導時,其長期傳導彈性顯著,且通過了1%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長期來看國際花生油價格變動的9.7%、大豆油價格變動的33.0%會傳導到國內。菜籽油和大豆油的短期傳導彈性分別通過了5%和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而花生油的短期傳導彈性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短期內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國際價格會迅速傳導至國內,而花生油的價格不會迅速傳導到國內。
回歸結果表明,當國際價格和長期均衡值的偏差為負即國際價格下降時,國內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調整速度更快且顯著,而國內大豆油不存在價格上的調整。當國際價格和長期均衡值的偏差為正時,即國際價格上升時,國內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調整速度更快且顯著,而國內花生油不存在價格上的調整。當國際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下跌時,國內花生油價格在1個月內可糾正17.8%的偏差,國內菜籽油價格在1個月內能夠糾正22.4%的誤差。當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上漲時,國內菜籽油價格在1個月內可糾正12.0%的偏差,國內大豆油價格在1個月內能夠糾正10.6%的偏差。采用半衰期沖擊原理可知:當國際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下降時,國內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減少50%的偏差需要的時間分別為3.5和2.7個月,當國際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上升時,國內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減少50%的偏差需要的時間分別為5.4和6.2個月。
2. 3 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傳導效應的差異分析
2.2的分析結果表明,對于不同的食用植物油,國際與國內價格傳導效應存在差異。國際和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呈現(xiàn)非對稱性調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貿(mào)易依存度不同。世界因貿(mào)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一般來說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主要通過貿(mào)易途徑傳導。對于貿(mào)易依存度較高的食用植物油來說,通過貿(mào)易異地套利是國際和國內價格傳導的主要原因。當國際上大豆油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時,若國內大豆油價格保持不變,那么國際上大豆油價格比國內價格高,貿(mào)易商會將國內大豆油運到國際市場上出售,導致國內大豆油供給減少,國內大豆油價格將會上漲。但如果貿(mào)易依存度較低時,國內外價格傳導的主要原因是不同食用植物油間的消費替代效應。國際上花生油價格的上漲通過貿(mào)易途徑促使國內花生油價格上漲,而國內花生油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大豆油價格的上漲主要通過消費替代效應起作用。
政府對油料油脂的價格支持政策也是造成非對稱性調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國際食用植物油價格向國內市場傳導時,價格支持政策能夠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這種調整作用既有正向,也有負向。但政府推行的價格支持政策限制了傳導效應,價格支持政策會隱含一個門檻,只有當前價格與均衡價格的離差超過門檻值,傳導效應才會發(fā)生。我國從2008年開始在東北地區(qū)實行大豆臨時收儲政策,2014年開始在東北“三省一區(qū)”試點推行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此政策主要在大豆主產(chǎn)區(qū)實施,區(qū)域狹窄,效果有限;同時我國大豆自給率很低,僅15%左右,使得國內大豆的市場價格容易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因此大豆油的長期傳導系數(shù)在3種食用植物油中最大。2015年我國取消了實行7年的油菜籽臨儲政策,減小了對油菜籽價格干預,油菜籽價格出現(xiàn)下跌,國內外價格差進一步縮小,油菜籽價格逐步市場化,因此菜籽油的長期傳導系數(shù)很小,且并不顯著。
3 討論
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食用植物油月度價格數(shù)據(jù),利用門限自回歸模型考察了國際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的非對稱性傳導關系,結果顯示:
(1)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3種食用植物油國際與國內價格間具有顯著的長期整合關系。不同的食用植物油由于依存度不同,呈現(xiàn)不同整合關系。國際上由于大豆油價格低,導致我國企業(yè)大量進口大豆油,大豆油的自給率只有20%,對外依存度高。我國菜籽油主要從加拿大進口,進口來源地集中,一旦加拿大菜籽油價格變化,便直接導致我國菜籽油價格波動。
(2)短期內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國際價格會快速傳導至國內,但花生油的價格不會迅速傳導到國內。長期來看,國際花生油價格變動的9.7%、大豆油價格變動的33%會傳導到國內。我國花生油是3種食用植物油中對外依存度最小的,因此國際花生油價格變動時,國內花生油價格不會出現(xiàn)快速波動。但在長期中,由于套利行為存在,一旦國外花生油價格低,那么國內貿(mào)易商將會進口國外廉價花生油在國內市場銷售,導致國際與國內花生油價格差逐漸減小,國內花生油價格出現(xiàn)調整。
(3)當國際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下跌時,國內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每月分別糾正17.8%和22.4%的偏差。而當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上漲時,國內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每月分別糾正12.0%和10.6%的偏差。菜籽油價格調整快主要是由于我國2015年取消了油菜籽臨儲政策,作為菜籽油主要原料的油菜籽價格逐步市場化,因此菜籽油的長期傳導系數(shù)很小。
(4)當國際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下降時,國內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減少50%的偏差需要的時間分別為3.5和2.7個月,當國際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上升時,國內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減少50%的偏差需要的時間分別為5.4和6.2個月。價格支持政策和對外依存度不同是造成國際和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非對稱性調整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得出的結論與韓磊(2018)的研究結果類似,其研究得出國內外糧食價格的傳導關系,即稻谷、玉米和大豆的國內外價格具有非對稱協(xié)整關系。但是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本研究中食用植物油價格變動時糾正偏差的速度比糧食糾正偏差的速度快得多,主要是由于研究對象的不同,其對外貿(mào)易依存度不同、價格支持政策也不盡相同,因此會有不同的結論。
本研究采用食用植物油月度價格數(shù)據(jù),利用門限自回歸模型考察了國際與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的非對稱性傳導關系,揭示食用植物油月度數(shù)據(jù)中的非線性關系,體現(xiàn)了本研究的科學性。本研究也存在改進之處,比如選取的時間段不夠長,今后可采用日度的數(shù)據(jù)、或者采用加入WTO前后的價格數(shù)據(jù)來研究食用植物油價格傳導關系,研究結論將更加豐富。
4 建議
隨著我國居民對食用植物油消費需求的增加及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價格倒掛,使得食用植物油進口成為常態(tài);食用植物油對外依存度的上升,使得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市場聯(lián)系逐漸加強,價格關聯(lián)更加密切,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面臨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加大。為更好應對國際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對國內價格沖擊的影響,降低國內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風險,以保障我國的食用植物油安全,提出以下建議。
4. 1 降低食用植物油進口集中度,適當分散和開拓進口來源
應加強國際合作,強化與油脂油料生產(chǎn)大國合作,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土企業(yè)的交流機制,積極開拓新的食用植物油供應國家,豐富進口來源,構建多元化的進口油脂供應體系。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種植和加工企業(yè)的合作,探索建立新的貿(mào)易渠道。推動貿(mào)易伙伴多元化,降低進口集中度,掌握進口食用植物油的主動權,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安全。
4. 2 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價格監(jiān)測預警機制
構建全產(chǎn)業(yè)鏈上食用植物油供求預警系統(tǒng),掌握國際食用植物油價格的實時動態(tài),及時發(fā)布監(jiān)測預警與市場供求信息,有效引導企業(yè)理性生產(chǎn)。同時要建立食用植物油市場供應和價格波動應急調控預案,使食用植物油供應和價格波動幅度保持在正常區(qū)間。
4. 3 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貨市場
油料油脂期貨等金融工具具有規(guī)避市場風險的功能,能夠減緩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要充分發(fā)揮油料油脂期貨市場價格發(fā)現(xiàn)與規(guī)避風險的功能,穩(wěn)定食用植物油市場,穩(wěn)定農(nóng)民和企業(yè)的市場預期,促進油料油脂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韓磊. 2018. 國際糧食價格對中國糧食價格的非對稱傳導——基于門限自回歸模型的研究[J]. 當代經(jīng)濟科學,40(2):78-84. [Han L. 2018. The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of 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s to Chinas grain prices:A study based on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J]. Contemporary Economic Science,40(2):78-84.]
李光泗,王莉,謝菁菁,鐘鈺. 2018. 進口快速增長背景下國內外糧食價格波動傳遞效應實證研究[J].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問題,(2):94-102. doi:10.13246/j.cnki.iae.2018.02.011. [Li G S,Wang L,Xie J J,Zhong Y. 2018. Research on grain price fluctuation and transmission effect in the background of import growth[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2):94-102.]
李敬,李剛,易法海. 2010. 我國豆油期貨價格發(fā)現(xiàn)效率研究[J]. 統(tǒng)計與決策,(9):135-137. doi:10.13546/j.cnki.tjyjc. 2010.09.056. [Li J,Li G,Yi F H. 2010. Research on Chinese soybean oil futures price discovery efficiency[J]. Statistics & Decision,(9):135-137.]
李敬,趙玉. 2010. 國際油脂期貨的價格傳導與定價權研究[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3(4):624-629. [Li J,Zhao Y. 2010. Research on price transmission and pricing power of international oil futures[J].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63(4):624-629.]
李玉雙. 2017. 國際糧價對我國糧價的非對稱傳遞效應:基于NARDL模型的研究[J]. 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3):127-137. [Li Y S. 2017. 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 from international grain to Chinese grain:A study based on the NARDL model[J]. 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3):127-137.]
李爭,楊俊. 2009. 食用植物油價格波動與CPI關系研究[J]. 價格理論與實踐,(12):59-60. 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09.12.029. [Li Z,Yang J. 2009.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ible vegetable oil price fluctuation and CPI[J]. Price Theory and Practice,(12):59-60.]
苗齊,呂達奇. 2016. 南美大豆價格對我國豆油市場影響分析——基于非對稱價格傳導的視角[J]. 價格理論與實踐,(12):116-118. 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16.12. 030. [Miao Q,Lü D Q. 2016.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outh American soybean prices on Chinas soy oil marke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J]. Price Theory and Practice,(12):116-118.]
王永剛,張正河,盧向虎. 2006. 我國油料及植物油貿(mào)易發(fā)展與價格整合分析[J]. 國際貿(mào)易問題,(3):51-55. [Wang Y G,Zhang Z H,Lu X H. 2006. Analysis on Chinas oilseed and vegetable oil trade and domestic and overseas price co-integr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3):51-55.]
魏丹,韓曉龍,劉銳金. 2012. 國際棕櫚油與我國植物油市場價格關聯(lián)性的實證研究[J]. 價格理論與實踐,(12):44-45. 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12.12.021. [Wei D,Han X L,Liu R J. 2012.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ric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palm oil and Chinese vegetable oil market[J]. Price Theory & Practice,(12):44-45.]
吳瀟,陳紹志,趙榮. 2017. 基于GM(1,1)模型的中國油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預測[J]. 林業(yè)經(jīng)濟問題,37(5):92-96. doi:10. 16832/j.cnki.1005-9709.2017.05.016. [Wu X,Chen S Z,Zhao R. 2017. Development forecast of Chinas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based on GM(1,1) model[J]. 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37(5):92-96.]
武舜臣,蔣文斌,曹寶明. 2016. 基于價格傳導視角的“稻強米弱”成因探析:國際價格沖擊抑或產(chǎn)業(yè)鏈傳導受阻?[J]. 當代經(jīng)濟科學,38(4):117-123. doi:10.3969/j.issn.1002-2848.2016.04.013. [Wu S C,Jiang W B,Cao B M. 2016.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rice strong and wea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ce transmission:International price shocks or impeded transmiss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J]. Modern Economic Science,38(4):117-123.]
Enders W,Granger C W J.1998. Unit-root tests and asymmetric adjustment with an example using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16(3):304-311. doi:10.2307/1392506.
Enders W,Siklos P L. 2001. Cointegration and threshold adjust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19(2):166-176. doi:10.1198/073500101316970395.
Tong H,Lim K S. 1980. Threshold autoregression,limit cycles and cyclical data[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al Society. Series B:Methodological,42(3):245-268. doi:10. 1111/j.2517-6161.1980.tb01126.x.
(責任編輯 鄧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