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體系的構建

2021-08-03 15:51:50許春明楊歡歡
科技與法律 2021年3期

許春明 楊歡歡

摘? ? 要:目前學術界和司法界主要有四種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認定標準。這四種侵權認定標準各有利弊,但同時具有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保護不平衡、沒有結合具體行為類型區分適用侵權認定標準、忽略對作品利用人主觀意圖考察的三個普遍性問題。因此,需要構建一個利益平衡、具有區分性、主客觀相統一的侵權認定標準體系。通過法律解釋法以及價值衡量法對不同侵權認定標準進行優劣比較的基礎上,以利益平衡為指導原則,根據作品利用人是否獲得授權、侵權行為的具體類型區分適用不同的侵權認定標準;根據作品利用人是否獲得授權區分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從而克服適用純客觀的侵權認定標準的弊端。

關鍵詞:保護作品完整權;客觀標準;主觀標準;歸責原則;法律解釋;價值衡量

中圖分類號:D 923.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 2096-9783(2021)03-0083-10

引? ?言

在“九層妖塔”案中,如何選擇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成為了兩審法院的裁判關鍵。一審法院認為:“對于是否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判斷,應當看是否降低了原著的社會評價、損害了原著作者的聲譽。”從張牧野提供的證據可以看出,電影沒有讓觀眾對原著小說的內容和觀點產生誤解,沒有給張牧野的聲譽造成影響,因此認定樂視公司未侵犯其保護作品完整權1。而與一審法院堅持客觀標準不同,二審法院明確作者的名譽、聲譽是否受損并不是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要件,只是判斷侵權情節輕重的因素。對于是否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判斷應該看“改動”是否是“必要的改動”,是否“歪曲篡改原作品”。涉案電影中改動的部分對作者在原作品中表達的觀點和情感做了本質上的改變,構成對原作品的歪曲、篡改,因此認定樂視公司侵犯作者保護作品完整權2。

現階段我國《著作權法》中僅僅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是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既沒有明文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具體內涵,也沒有規定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具體判斷標準。正是如此,致使在理論界一直對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究竟適用何種標準處于爭論之中;在司法實踐中,各法院對保護作品完整權也有不同的理解,導致了司法實踐中侵權判斷標準不統一,甚至出現同案類案不同判的現象。

一、現有的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及其不足

(一)現有的四種侵權認定標準

目前,我國司法實踐和學術研究中對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共有四種不同的標準。

1.客觀標準

第一種觀點認為,保護作品完整權應該采取客觀標準認定侵權,要求改動行為損害了作者的聲譽。例如,在“陳彪訴廣州市賽釋爾皮具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3,“尹芳林訴華文出版社”案4,“邢群凱訴寧波國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中5,法院均采取了客觀標準。持有該觀點的學者有李揚、許清、張俊發[1]、胡康生[2]等。例如,李揚、許清認為:“我國在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判斷標準上,不宜采取嚴格主觀標準,而應當引入客觀判斷標準,規定只有客觀上導致作者聲譽損害的歪曲、割裂、更改或者其他損害行為才構成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3]

2.相對主觀標準

第二種觀點認為,保護作品完整權應該采取相對主觀標準認定侵權,要求改動行為實質性損害了作者通過作品所表達的感情和思想。例如,在“陳世清訴北京快樂文化共享發展有限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6,“劉繼潮訴北京畫院、廣西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中7,法院均采取了相對主觀標準。持有該觀點的學者有劉有東[4]、王遷、張玲[5]等,例如,王遷教授認為,對作品輕微的改動,只要不違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就不應被認定為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行為[6]。

3.絕對主觀標準

第三種觀點認為,保護作品完整權應該采取絕對主觀標準認定侵權,只要改動行為違背了作者改動作品的意思就構成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8。在“王建軍訴大連軟件園中興開發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中9,“秦皇島市撫寧縣印刷廠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著作權糾紛”案10,“張硯鈞訴陜西日報社、耿淑麗侵害著作權糾紛”案11,法院均采取了絕對主觀標準。

4.混合標準

第四種觀點認為,保護作品完整權應該采取混合標準認定侵權,要求改動行為損害了作者的聲譽或者實質性損害了作者通過作品所表達的感情和思想。例如,在“重慶廣播電視集團與上訴人上海全土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著作權侵權糾紛”案12、“北京優圖佳視影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訴北京知行銳景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13中,法院均采取了混合標準。

(二)現有侵權認定標準存在的不足

1.客觀標準的不足

客觀標準以作者聲譽受損為侵權構成要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我國《著作權法》并未明文規定將“作者聲譽損害”作為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認定要件,客觀標準不符合立法文義,降低了法律對作者權利的保護水平。第二,對作品進行不必要改動,不一定出現損害作者聲譽的情況,也可能美化了原作品,甚至出現抬高作者聲譽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對作品的更改歪曲了作者思想,卻無法主張保護作品完整權。第三,人們對作品水平的認識會隨著社會背景、思想觀念的變化而變化,對于作者的聲譽也會出現不同時期褒貶不一的評價,改動后的作品也存在隨時代變化得到不同評價的問題,這樣就會造成在不同時期,對同一改動行為是否侵權得出不同結論。第四,作者需要提供證據證明侵權人對作品的改動造成了自己聲譽的降低,加重了著作權人的舉證責任,給作者維權帶來困難,如果作者無法證明自己的聲譽受損,即便作品思想被侵害也會面臨無法維權的尷尬局面。第五,對作品進行歪曲篡改,除了損害作者聲譽以外,也可能造成對作者名譽權的損害,在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下,會使得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功能與名譽權的功能發生重合,使保護作品完整權面臨與名譽權的競合問題。

2.相對主觀標準的不足

相對主觀標準以改動行為實質性改變作品表達的思想為侵權要件,雖然相比客觀標準提高了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水平,但是也存在以下三點局限性:第一,對作品利用人苛以較高的注意義務,會過度約束作品利用人再創作的邊界,壓縮公有領域,不利于文化創新,妨礙文化的繁榮,不符合《著作權法》鼓勵創作的立法宗旨。第二,在該標準下,需要判斷新作品與原作品表達思想的一致性,但是對這一基點的判斷主體是作者還是法官或一般讀者卻沒有相對統一的權威解讀。如果由作者本人進行判斷,難免會陷入自我利益保護的主觀認識,對利益相對方顯然不公平;如果由法官或一般讀者來判斷,相較作品的創作者來說,又很難準確而全面的理解作品的思想。第三,著作權人需要通過對作品的使用獲得經濟利益回報,如果提高作為著作人身權的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可能會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在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分離時,著作財產權的價值受制于著作人身權無法得到更好地發掘,導致作品的經濟價值遭到抑制。

3.絕對主觀標準的不足

絕對主觀標準不以損害作者聲譽和改變作者思想為侵權要件,只要作品利用人對作品進行了改動,就視為侵犯作者保護作品完整權,該觀點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如果采取這一標準,將會使相關條款成為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超級條款”,構成對作者權利事實上的絕對保護,對作品利用人的注意義務要求極高。即便是一般的改動都被視為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而被制止,必然不利于作品的傳播。第二,我國學術界對保護作品完整權和修改權的界限問題也存在著爭論,采用該標準,只要對作品的修改未經作者同意,哪怕只是只言片語的變動都會被認定為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這就是將“未經作者許可對作品進行修改”簡單等同于歪曲、篡改作品,沒有合理區分保護作品完整權和修改權。

4.混合標準的不足

混合標準雖然融合了各個標準的優勢,但是并沒有完全克服“以聲譽為侵權構成要件”和“以思想為侵權構成要件”兩者的不足。混合標準只是兩種標準的“合集”,仍然存在“以思想為侵權構成要件”時,對保護作品完整權賦予較高的保護水平,對作品利用人苛以較高的義務還是會壓縮公有領域,影響作品的傳播和再創作。獲得改編權、修改權等授權的作品利用者與無任何授權的作品利用者在改動作品時,著作權人應該要負有不同程度的容忍義務,否則著作人身權會制約著作財產權經濟價值的發揮。所以混合只是一種形式上的簡單結合,而并未結合各種侵權方式,區分適用情形和條件。

(三)現有標準的普遍缺陷

現有四個標準在整體上存在以下普遍缺陷:

第一,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保護不平衡。“知識產權與思想、信息、知識的表述和傳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保障知識創造者權益的同時,必須考慮促進知識廣泛傳播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公益目標。”[7]知識產權的公益性是私益的基礎,整個知識產權制度的實質價值正是服務于其公益性,否則該項制度將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著作權體系中,涉及作者、作品的使用者、作品的傳播者、社會公眾等方面的利益[8]。作者因為自身技術條件等限制無法充分行使著作權時,作品的利用者和傳播者能夠借助其擁有的技術優勢和媒介優勢,幫助權利人實現作品價值的最大化。法律應當肯定他們對傳播、使用作品所付出的努力。

目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認定標準并未充分協調各方的合理利益,忽略著作財產權和著作人身權的平等保護,獲得著作財產權授權的人,往往需要發揮其經濟價值,其是作品的傳播者、利用者,也是促進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要角色,是鏈接公共利益的重要環節。所以,為了保障公眾能獲得更豐富多樣的作品,應該提高對著作財產權人的保護,間接保障公共利益的實現。

第二,沒有區分侵權方式,侵權認定標準不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主觀標準保護水平高,客觀標準保護水平低,混合保護水平最高,但是每一個標準都孤立存在沒有形成一個階梯性具有區分意義的侵權認定標準體系。知識產權包括創作、利用、傳播、使用等環節,為了更好的進行利益平衡,應該區分不同的情形進行保護。此外,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于作品的利用形式也可能有新的變化,為避免通過其他方式侵害作品完整權,提高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響應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在某些情況下應該采用絕對主觀保護標準,作為類似“兜底條款”來應對新侵權方式的產生,從而構建一個具有靈活性、適應性、階梯性的侵權認定標準體系。

第三,忽略了對作品利用者破壞作品完整性主觀意圖的考察。目前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認定的歸責原則,主流觀點是在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在知識產權侵權賠償責任上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是知識產權具體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多種類型。其中著作權具有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的雙重屬性,在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歸屬同一權利主體時,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無可厚非;但當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在轉讓或許可授權后分屬于不同的權利主體時,著作財產權的行使會受到著作人身權的限制。著作財產權的行使邊界不明晰,若在判斷著作財產權人利用作品的行為是否侵害了著作人身權時,僅憑行使著作財產權的客觀行為是否對著作人身權具有危害性,是不合理的,著作人身權人應該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9]。在現有研究中,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認定標準幾乎也沒有涉及到主觀狀態的討論,而默認對作品的改動和使用行為本身就存在故意。但是這種思維推斷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獲得授權和未獲得授權的不同情況下,主觀狀態確實可能存在差異,兩者不應該背負同樣的苛責。例如,在“九層妖塔”案中,樂視公司辯稱:著作權侵權應該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樂視公司在投資電影前已經審查了相關的著作權利,在合法取得改編權的基礎上,與未取得著作財產權的保護作品完整權糾紛案件具有本質區別。對本案,樂視公司的主觀注意義務應該低于未取得著作財產權的案件14。

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的判斷應該是一個由主觀到客觀、主客觀相統一的過程,在“九層妖塔”案中,對于作品利用者是否存在破壞作品完整性的主觀意圖,被告以沒有主觀故意進行抗辯,但法官未在裁判中進行考量和回應。考慮到著作權與其他知識產權類型相比具有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的雙重屬性,為了區別在授權與未授權下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的歸屬狀態,在考量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時,應該對主觀狀態的要求有所調整和區分。

尤其需要指出的一點,在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發生分離時,通常著作人身權人和著作財產權人之間存在授權合同,著作人身權人想要實現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權益,還可以通過主張違約責任進行救濟。即便著作權人想要尋求知識產權法的救濟,對于授權狀態下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認定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也不會對著作權人維權造成困難。因為著作權人也可以通過明確合同的具體授權內容,對于著作財產權的行使邊界加以約定[10],從而在主張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時可以借助授權合同舉證著作財產權人存在主觀故意。

綜上所述,現有侵權認定標準存在諸多不足,確定一個統一而明確的侵權認定標準對于司法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二、對侵權認定標準的法律解釋法比較分析

(一)文義解釋比較分析

《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按照《新華字典》的解釋,“歪曲”指的是故意曲解和改變事實;“篡改”指的是用作偽的手段對經典﹑理論﹑政策等進行改動或曲解。首先,依文義解釋,作者有權要求保護其作品的表達不被隨意改動,保護其表達的思想不被曲解。其次,從字面來看,該條規定并沒有“損害作者聲譽”的限制。“有損作者聲譽”的限制,涉及權利范圍的大小,涉及作者和使用者的重大利益,應當以法律明確規定為宜,在《著作權法》尚未明確作出規定之前,不應對該權利隨意加上“有損作者聲譽”的限制。

可見,客觀標準以“損害作者聲譽”為侵權構成要件不符合文義解釋,混合標準以“損害作者聲譽”或“實質性損害作品思想”不完全符合文義解釋,絕對主觀標準以“違背作者改動作品的意思”為侵權構成要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文義解釋,相對主觀標準以“實質性損害作品思想”為侵權構成要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文義解釋。

(二)體系解釋比較分析

《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有學者提出,修改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為同一種權利的兩個方面。修改權是積極權利,作者可以修改或授權他人修改自己的作品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是消極權利,作者可以禁止他人修改自己的作品權利[11]。在司法實踐中,著作權人維權時也通常將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同時主張。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在司法實踐中,當作品利用者侵害作品完整權的程度達到損害作者聲譽的程度時,著作權人通常也會將名譽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同時主張。

從法律體系自洽的角度來看,如果采用絕對主觀標準認定侵權,那么就會導致保護作品完整權與修改權權能的重合;如果采用客觀標準認定侵權,著作權人能夠證明作品利用人對作品的修改達到了損害其聲譽的標準,著作權人可以通過主張名譽權來實現權利救濟,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權能與名譽權的權能發生重合。混合標準采用損害作者聲譽的要件時,也會存在這個矛盾。所以,相對主觀標準認定侵權最符合法律體系自洽。

(三)歷史解釋比較分析

1.從國際立法歷史分析

《著作權法》關于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規定來源于《伯爾尼公約》第六條之二中:“不依賴于作者的經濟權利,乃至在經濟權利轉讓之后,作者均有權聲稱自己系作品的原作者,并有權反對任何有損作者聲譽的歪曲、篡改或者其他改動或者貶抑其作品的行為。”此后,《伯爾尼公約》歷經五次修改,但依然將“有損作者聲譽”作為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構成要件。

但《伯爾尼公約》第六條之二的規定有其特殊立法背景。著作權制度的產生過程有作者權利主義和版權主義兩種不同的立法主義。“損害作者聲譽”的要件起源于版權主義國家,而非作者權利主義國家15。1928年伯爾尼公約羅馬會議,提出了與作者精神權利相關的內容,但是遭到了部分普通法系國家的反對。為了吸引普通法系國家簽署《伯爾尼公約》,條約采納了普通法系國家用“榮譽或者名聲”取代“精神利益”的建議,因此,第六條之二的規定實則為妥協的產物[12]。又因為趕上科技的進步,對作品利用的需求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采用了“損害作者聲譽”的較低水平的保護標準16[13]。由此可見,“有損作者聲譽”的要件并非是《伯爾尼公約》立法的初衷,而是立法過程中妥協之產物。

2.從我國立法歷史分析

1985年1月1日,文化部制定的《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第五條規定了“保護作品完整權”,第十九條規定了“有損作者聲譽”為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要件——未經作者同意,對其作品進行實質性修改或有損于作者聲譽的修改”是侵犯他人版權的行為,該條規定還有相關司法案例[14]佐證17。因此,在該條例實施期間,我國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明確規定了“損害作者聲譽”和“實質性修改”的侵權要件。

參與制定《著作權法》的立法人士撰寫的《著作權法》釋義或者釋解等著述幾乎一致認為,這項權利的意義在于保護作者的名譽、聲望以及維護作品的純潔性,《著作權法》立法者將“損害作者聲譽”作為侵權要件的立法意圖彰顯若揭[15-16]。根據1988年擔任《著作權法》起草小組組長的劉杲先生回憶,起草《著作權法》的過程中,對于如何把國際版權公約的原則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立法者認為,雖然我們希望與國際接軌,但是考慮到中國目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版權保護水平不能一下子定得很高18。可見,與《伯爾尼公約》保持一致,我國的《著作權法》也沒有采納包括作者精神權利在內的較高版權保護水平。

因此,如果從國際立法歷史來看,客觀標準不符合立法者制定保護作品完整權的立法原意;如果從我國立法歷史來看,客觀標準、混合標準符合立法者制定保護作品完整權的立法原意,相對主觀標準、絕對主觀標準不符合立法者制定保護作品完整權的立法原意。

(四)目的解釋比較分析

從《著作權法》立法宗旨19來看,著作權法既為著作權人提供權利保護,也鼓勵作品利用人、傳播者再創作和傳播,為社會公眾享受文化成果提供公共利益保護。換言之,著作權法既保護權利人利益也保護公共利益,其關鍵是實現著作人私人利益和社會公眾公共利益的平衡。

客觀標準以作者聲譽受損為要件,提高了作者獲得保護的標準,雖然該標準下拓展了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但是作者獲得保護的難度增大,該標準整體凸顯對公共利益的傾斜保護;相對主觀標準以實質性損害作者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為要件,提高了對作者的保護水平,但是壓縮了作品利用人使用的空間,不能充分滿足創造和促進傳播的公共利益的要求,該標準整體凸顯了對作者私權的傾斜保護;絕對主觀標準構成對作者權利的絕對保護,對作品利用人的注意義務要求極高,對作品的傳播更為不利;混合標準是客觀標準和相對主觀標準的集合,整體上的保護水平還是以相對主觀標準為基線,依然沒有做到私益和公益的平衡。

因此,依照目的解釋,絕對主觀標準完全不符合立法目的,客觀標準、相對主觀標準、混合標準都考慮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但在保護上還是各有傾斜,也沒有完全符合立法目的。

綜上所述,相對主觀標準更符合文義解釋和體系解釋;以歷史解釋分析,相對主觀標準、客觀標準、混合標準都有歷史淵源,會得出不同的比較結論;以目的解釋分析,四種標準都不符合目的解釋。因此,通過不同的法律解釋方法,無法得出一致結論,確定何種侵權認定標準更為合適,只能排除完全不符合立法目的的絕對主觀標準。因此,下文采取價值衡量法對相對主觀標準、客觀標準和混合標準進行進一步比較分析。

三、對侵權認定標準的價值衡量法比較分析

本文采取價值衡量法的評價標準為:著作權人受保護程度、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空間和法律適用的便捷性。

(一)著作權人受保護程度的價值比較分析

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采用客觀標準時,要求作品利用人的行為損害了作者的聲譽,此時著作權人應舉證證明其聲譽受損,舉證責任重,維權困難,該標準降低了對著作權權利的保護水平;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采用相對主觀標準時,要求作品利用人的行為實質性損害了作者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而不需要證明損害作者聲譽,該標準相較客觀標準提高了對著作權人的保護程度;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采用混合標準時,混合標準是客觀標準和相對主觀標準的集合,保護基準線仍然是相對主觀標準的保護水平,不過因為增加了損害作者聲譽的要件,擴大了權利保護覆蓋的侵權行為類型。例如,不合理使用行為沒有損害作品表達的思想,但可能損害了作者的聲譽,此時在混合標準下也能夠得到保護。

綜上,三種標準對著作權人權利的保護程度排序為:混合標準>相對主觀標準>客觀標準,即混合標準對著作權人權利保護程度更高。

(二)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的價值比較分析

知識產權權利人私益與社會公眾公共利益的平衡是知識產權制度設立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對著作權人保護程度越高,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被壓縮得越多。

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采用客觀標準時,提高了對作者權利的保護門檻,換言之,該標準對社會公眾利用作品進行了傾斜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使用者、傳播者利用作品的自由,有利于社會公眾在合理限度內利用作品進行再創作;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采用相對主觀標準時,對作者權利的保護水平提高,壓縮了公共領域,使公眾使用作品變得更加困難;混合標準對著作權人保護的程度最高,因此在該標準下,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可見,三種標準對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大小排序為:客觀標準>相對主觀標準>混合標準,即客觀標準賦予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更大。

(三)適用法律便捷性的價值比較分析

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采取客觀標準時,權利人需要舉證證明自己聲譽受損,聲譽作為客觀標準,較為容易判斷,法官根據舉證的情況就可以判斷是否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降低了法官審理的難度和工作量,適用法律具有較大便捷性。

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采取相對主觀標準時,權利人需要舉證證明自己作品表達的思想遭到了破壞,思想作為主觀標準,其判斷主體需要探討。如果由作者本人進行判斷,由于作者對作品修改的敏感度不同,可能會造成對過于敏感的作者的過度保護,如果由法官或社會公眾進行判斷,很難做出對作者思想觀點與作品表達思想觀點是否一致性的同一結論,因此在主觀標準下,法官的審理難度較大,工作量較多,適用法律的便捷性不高。

混合標準可以選擇主觀標準也可以選擇客觀標準來適用,法官可以根據個案,選擇判斷標準進行侵權認定,因此,法官適用法律的便捷性要高于主觀標準,但低于客觀標準。

可見,三種標準對適用法律便捷性的價值排序為:客觀標準>混合標準>相對主觀標準,即客觀標準對法官適用法律具有便捷性的價值更大。

綜上所述,混合標準更能實現對著作權人權利受保護程度高的價值;客觀標準更能實現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大的價值、法官適用法律具有便捷性的價值,故采用客觀標準的總價值要大于采用相對主觀標準和混合標準的總價值。

因此,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采取客觀標準更能實現對著作權人權利受保護程度高、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大、法官適用法律具有便捷性的價值。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體系的構建

正如上文所述,現有的四種侵權認定標準存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保護不平衡、沒有區分侵權情形、忽略對作品利用者破壞作品完整性主觀意圖考察的普遍性問題。本文主張根據作品利用人是否獲得相應授權、侵權行為類型以及主觀過錯狀態,結合不同標準的優劣,取長補短,構建一個利益平衡、具有區分性、主客觀相統一的侵權認定標準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一)引入利益平衡的指導原則

著作權人有權決定自己的智力成果以何種形式和內容呈現給受眾,因此,著作權人有權對更改其作品的行為主張權利。但是著作權不僅包括著作人身權,還包括著作財產權,要實現著作財產權的經濟價值需要借助傳播媒介和技術手段。因此,著作權人往往需要將著作財產權授權給他人進行商業化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受作品利用方式、商業目的、技術水平、市場競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作品利用人需要對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而對于作品利用人改動邊界的寬容度直接影響著社會公眾利用作品的空間,涉及公眾享受豐富文化作品的可能性。

由于各方主體追求的利益目標不同,著作權人的利益、作品利用者的利益、公眾享受文化作品的公共利益可能會發生沖突。正如耶林所言,法律的目標就是在個人私益和社會利益之間達成一種平衡[17]。所以,著作權法應該考慮到各方利益需求,以平衡性保護取代傾斜性保護。一方面要實現對作者私權利的保護,提高作者的創作積極性,使科學文化作品不斷被創作出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賦予作品使用和利用的空間,肯定作品傳播者和使用者鏈接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從而使作品進入社會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再創作,以實現作品的價值[18]。

(二)建立體系化的侵權認定標準

首先,根據前文所述,四個侵權認定標準都沒有很好實現私益和公益的平衡,按照利益平衡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作品的利用,應要求使用者、傳播者嚴格地和誠信地呈現作品,保護作者的權利;同時為了平衡公共利益,傳播者、使用者的利益也要被考慮,作者不能僅依據著作人身權對使用者、傳播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應賦予傳播者、使用者合理的利用空間。

其次,四種侵權認定標準對利益的傾向性保護不同,對作者權利保護水平的關系呈現為,絕對主觀標準>混合標準>相對主觀標準>客觀標準。單一適用某一侵權認定標準無法實現利益平衡,所以需要構建一個體系性的侵權認定標準,以實現在一個侵權認定體系內的利益平衡。

最后,四種侵權認定標準各有優缺點,而現實中侵權的方式和條件各不相同,僅僅采取其中一種標準進行侵權判斷,不能實現在不同情況下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區分保護的。所以,應該綜合利用“損害作者聲譽”“實質性損害作品思想”的要件以應對不同的侵權行為類型。

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區分適用不同的侵權認定標準,構建一個利益平衡的、具有區分性的、體系化的侵權認定標準。

1.依據傳播者和利用者是否獲得授權的狀態區分適用

(1)作品利用者獲得相應授權時應適用客觀標準。作品利用者如果獲得相應授權,那么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就會發生分離,此時如果對著作人身權提供過高的保護,那么作品利用者就無法充分發揮著作財產權的價值,這樣的結果是使得一些本應由著作財產權中的改編權等所控制的行為,不當地落入作者著作人身權的邊界中。即便作品利用人獲得授權,仍會束手束腳,唯恐自己的改動行為不受原作作者欣賞或認可,存在被訴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法律風險。此時,對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也應該進行利益平衡,每個作者對作品修改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以防對過于敏感的作者提供過度的保護[19]。

因此,在作品利用者獲得相應授權時,利用作品是正當的行為,即便改動行為超越改動界限破壞了作品的完整性,其行為的苛責性也較小,適用損害作者聲譽的客觀標準對作者提供較低水平的保護即可。一方面作者轉讓或授權了相應的權利,應該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另一方面有利于作品利用和傳播,從而滿足公共利益的需求。

采用客觀標準認定侵權,為了區分保護作品完整權和名譽權,要明確一般人格權與著作人身權不是等同關系,只有對作品進行歪曲、篡改,而對作者聲譽造成損害的,才直接適用保護作品完整權而不能適用一般人格權的規定。對此也可將兩者理解為特殊規定和一般規定的區別。

(2)作品利用者沒有獲得相應授權時應適用相對主觀標準。如果作品利用者沒有獲得相應的授權,那么作品的使用者和傳播者并沒有改動作品的法律依據,此時作品利用者的利用行為具有較大的苛責性,應該對作者提供較高水平的保護,采用相對主觀標準,以打擊侵害著作權的行為。在我國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建設過程中,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良好的環境至關重要,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采用更為嚴厲的侵權認定標準,有利于提高公眾知識產權意識,在不符合合理使用且未獲得授權的情形下,自覺尊重他人知識產權。

2.根據侵權行為類型區分適用

司法實踐中,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行為類型除了“歪曲”“篡改”外,還有“不合理使用”的侵權行為20。所謂不合理使用,是指未對作品進行任何改動,但作品使用地點、使用環境對作品的表達具有負面影響。例如,將英雄警察的圖片用于宣傳警察隊伍反腐倡廉;將公益圖片用于商業盈利宣傳;新聞報道、微信、微博等推送配圖,在圖文編排時,文字和圖片在主題上不具有一致性,文稿內容已經嚴重偏離了配圖的主題思想。

對作品進行“歪曲”“篡改”既可以通過客觀標準規制,也可以通過相對主觀標準規制,但是通常實質性損害作品表達的思想的行為也會給作者聲譽帶來影響,因此,將該類侵權行為納入混合認定標準中;對于“不合理使用”的侵權行為類型,因為其對作品不存在任何編輯和改動,不會損害作者通過作品所表達的思想,無法歸入“歪曲、篡改”的含義之中。但不合理使用的侵權行為對作品表達產生的負面影響會對作者聲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應將“不合理使用行為”歸入客觀標準的規制范疇。

雖然混合標準嘗試將客觀標準和相對主觀標準結合,但是在該標準下,只實現了形式上的結合,并未進行實質性的區分適用,以平衡不同情況下多方的利益。因此,需要進一步體系化侵權認定標準,綜合利用不同的侵權認定標準的優點,考慮不同的侵權情形,最大程度上實現各方利益平衡。

(三)建立主客觀相統一的侵權認定標準

有的學者認為著作權侵權構成要件與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相同,都應該包括四個方面:(1)侵害行為;(2)損害結果;(3)因果關系;(4)侵權人的主觀過錯[20]。目前的四種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都忽略了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考察。在構建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體系時,鑒于他人對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完善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構成要件,審查作品利用人改動作品時是否存在主觀過錯。

具體來講,如果作品利用人享有改編權、修改權等相應授權,為了實現作品的利用價值、促進傳播,對作品進行必要修改是必須的。但是常言道:一百個讀者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作品利用人在沒有明確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情況,對于合理的必要修改與破壞作品完整性之間的界限根本無法準確掌握。因此,獲得相應授權的作品利用人對于作品完整權的破壞不一定具有主觀過錯,行為的可苛責性小,可以適用一般過錯責任原則,由作者就作品利用人具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而沒有獲得任何修改權、改編權等相應授權的作品利用人,明知自己沒有改動作品的權利,對作品進行改動,此時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作品利用人只要具有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客觀行為,無需考察其主觀過錯。

以作品利用人是否獲得授權進行歸責原則的區分適用,保護了被授權的使用人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創造自由,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和繁榮;對于未授權的使用者提高了震懾效果,加大了對作者的權利保護,減輕其舉證責任,有利于提高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正確對待知識產權的利用。

結? ?語

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應該采用侵權認定標準體系取代現有四個單一適用的侵權認定標準。我國現有四種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認定標準各有利弊,構建一個利益平衡、具有區分性、主客觀相統一的侵權認定標準體系有利于克服單一侵權認定標準適用的弊端。

在認定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時,應該引入利益平衡為指導原則,根據作品利用人是否獲得授權、侵權行為的具體類型區分適用不同的侵權認定標準。針對歪曲、篡改的侵權行為類型,適用混合標準;針對不合理使用的侵權行為類型,適用客觀標準。在作品利用人獲得授權的情況下,采用客觀標準認定侵權;在作品利用人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采用相對主觀標準認定侵權。根據作品利用人是否獲得授權,區分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在作品利用人獲得授權的情況下,采用一般過錯責任原則;在作品利用人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從而實現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認定標準主客觀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張俊發.論影視改編侵犯網絡文學作品完整權行為的認定規則[J].科技與法律,2018(5):74-81.

[2] 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9.

[3] 李揚,許清.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判斷標準——兼評我國《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13條第2款第3項[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報),2015,33(1):128-137.

[4] 劉有東.論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之行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31(4):142-145.

[5] 張玲.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司法考察及立法建議[J].知識產權,2019(2):28-43.

[6] 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14。

[7] 吳漢東.科技、經濟、法律協調機制中的知識產權法[J].法學研究,2001(6):128-148.

[8] Davies G,Garnett K M.Moral rights[M].London:Sweet&Maxwell,2010:227-228.

[9] 王清.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有損聲譽要件:實然與應然——“《九層妖塔》案”二審判決引發的思考[J].電子知識產權,2020(1):70-85.

[10] 管育鷹.保護作品完整權之歪曲篡改的理解與判定[J].知識產權,2019(10):25-36.

[11] 鄭成思.版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150.

[12] 葉茂林.評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同一性保持權”修正草案[J].月旦法學,1997(7).

轉引自李揚.知識產權法基本原理.Ⅱ,著作權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168.

[13] 李揚.知識產權法基本原理.Ⅱ,著作權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168.

[14] 劉會生.陳立洲、王雁訴珠江電影制片公司和王進侵害著作權糾紛案[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0(1):29-31.

[15] 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9.

[16] 姚紅.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解[M].群眾出版社,2001:86.

[17]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181.

[18] 祁凈玉.論保護作品完整權采用侵權客觀判斷標準的必要性——兼評陳世清訴北京快樂共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案二審判決[J].出版發行研究,2018(6):50-66.

[19] Ricketson S,Ginsburg J C.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beyon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988.

[20] 李雨峰,王玫黎.保護作品完整權的重構——對我國著作權法相關條款的質疑[J].法學論壇,2003(2):63-68.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Infringement Recognition to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Works

Xu Chunming1, Yang Huanhuan2

(1.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School of Law,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four kinds of infringement recognition standards in the academic and judicial circles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integrity of works. These four criteria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hre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interests and public interests, the failure to distinguis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teria based on specific behavior types, and the neglect of the subjective intention of the users of work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standard system of tort identification with balance of interests, differenti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ort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through leg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and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aking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different tort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are appli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user of the work is authorized or not and the specific types of tort acts.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imputation are appli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user of the work is authorized or not, so as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applying the purely objective criteria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fringement.

Key words: protec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works; objective standards; subjective standards; imputation principle; legal interpretation; value measureme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91在线播放国产|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国产久操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com|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免费播放毛片| 亚洲最黄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第一页亚洲|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国产男人的天堂| 午夜丁香婷婷|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久久77777|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91丝袜|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毛片| 无码专区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婷婷午夜天|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日韩国产 在线|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无码福利视频| 婷五月综合|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经典三级久久|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性|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福利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丝袜91|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她的性爱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天天射|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在线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