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蕾
合川區科協
2017年,周利開始承擔蔬菜產業振興任務。從那時起,她始終堅持深入生產一線,圍繞建基地、夯基礎、強技術、樹典型,積極為致富增收獻計出力。她牽頭在貧困村新培育蔬菜基地1 200畝、花椒基地2 344 畝,建成訂單榨菜扶貧基地近20 000 畝;新培育扶貧合作社3 個,受益貧困戶達3 144 人,培育蔬菜產業扶貧帶頭人20名。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嚴重的洪澇災害,周利和同事們積極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全力保障蔬菜生產供應,開創了精準脫貧、富民增收的良好局面,為蔬菜保供、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2020年,周利被評為重慶市農技推廣先進個人,其所在單位合川區蔬菜發展站被評為合川區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嘉獎集體。
因地制宜規劃扶貧產業,深入挖掘產業扶貧潛力是周利始終堅持和貫徹的扶貧思路。她積極幫助各貧困村謀劃扶貧增收主導產業,深入太和、渭沱、龍鳳、燕窩等鎮的貧困村科學研究發展規劃,指導扶貧產業發展。針對各村的地理和氣候特征,她提出了以花椒為增收主導產業的建議,對部分貧困村風險較大、落地可能性較小的產業規劃提出了風險預警和應對措施,幫助貧困村做好產業發展定位。她先后多次深入貧困村生產第一線,探索出9 種蔬菜產業脫貧增收發展模式,編入《合川區貧困戶增收脫貧模式》手冊。周利還提出項目實施主體帶貧幫扶思路,將項目主體流轉貧困戶土地、吸納貧困戶務工、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情況納入項目申報條件。在這些有力舉措的落地實施下,合川區蔬菜發展站近3年實施蔬菜項目27個,共流轉1 656名貧困戶土地,吸納貧困戶務工832人,其中貧困村項目5個,流轉101名貧困戶土地,吸納98名貧困戶務工,極大地提高了貧困戶受益面。
有了科學的規劃后,周利便開始著手思考建基地夯基礎。她依托產業發展項目資金,幫助貧困村發展蔬菜和調味品產業,完善基地設施,改善落后的生產面貌,提升發展實力。2017 年以來,在貧困村渭沱鎮化龍村、太和鎮曬經村、燕窩鎮高峰村、龍鳳鎮普場村實施產業項目5個,安排財政資金339.5萬元,建成蔬菜扶貧基地6 個3 000 余畝,其中新建調味品基地2 344 畝,引進花椒新品種2 個,完善基地道路7 800米,節水灌溉管網覆蓋面2 344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多個基地順利建成投用,不斷完善的設施設備有力保障了基地保苗成功率。其中,太和鎮曬經村新建的1 744畝花椒基地在2019年初投產產量達15 萬千克,全村蔬菜及花椒產值達1 500萬元,帶動全村96 戶貧困戶脫貧增收,貧困戶產業分紅4.84萬元,扶貧車間吸納6名貧困戶務工,月均工資達1 700 元以上,全村貧困戶2019 年戶均增收2 000元以上。
周利認真落實產業指導員制度,加強產業技術扶貧指導。2018 年至2020 年12 月,她帶領蔬菜產業扶貧指導組技術骨干,深入8個鎮街7個貧困村開展培訓指導50余次,培訓農戶7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 500余份,推廣大棚避雨栽培、雙季絲瓜、榨菜直播以及花椒基地整地建園、修枝整形、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技術8項。
周利始終把“扶志”“扶智”作為幫扶專業蔬菜種植貧困戶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作為提升增收能力的重要支撐。2018 年,她幫助南辦處、釣辦處王明學、劉洪強等3戶貧困戶建起蔬菜鋼架大棚712平方米,解決育苗設施缺乏的難題。大棚投產后,周利經常帶領幫扶隊員到現場指導大棚蔬菜種植技術。2019年,她幫助3戶貧困戶每戶提高蔬菜收益近3 000 元;王明學、劉洪強年蔬菜銷售額均達4 萬元以上,成為當地貧困戶的產業增收典型。周利擔任太和鎮曬經村花椒基地科技特派員期間,還為該村打造了“太麻佬”蔬菜品牌,幫助該村智宸生態農業公司申報花椒綠色食品認證1 個;解決花椒生產技術難題5個,2020年幫助公司增收60余萬元。
借助區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蔬菜訂單生產,推動產加銷一體化是周利扶貧工作的奮斗方向。有了基地、技術、典型等重要成功經驗做保障,靠龍頭促增收的最后沖刺就有了源源不絕的動力。2020年,周利幫助曾巧食品公司等蔬菜加工企業發展訂單榨菜,在龍市、肖家、錢塘等7 個鎮街建立訂單榨菜基地近20 000畝,在種植區域內推廣榨菜專用肥30余噸,榨菜緩釋肥6噸,推廣榨菜良種4個3 000余畝,直播技術覆蓋500余畝,惠及貧困戶400余戶,農戶增收達3 000余萬元。
周利就是這樣一位為產業扶貧嘔心瀝血的科技工作者,她是村民的“主心骨”,為貧苦戶找到了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她是一只“領頭羊”,帶領村民們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跑道上跑出了“加速度”!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