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的父親母親

2021-08-04 08:23:42張岳平
牡丹 2021年13期

父親的出生的那年

1917年,世界上有很多大事正在發生著。

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那次大戰是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的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參戰國家地區達34個,受戰禍波及的人口達15億以上,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75%。大戰毀滅著人類創造出來的文明以及和平的生活,導致僅在歐洲的工業生產水平就至少倒退了8年。

戰爭導致當時俄國內部各種矛盾加劇,結果在1917年3月(俄歷2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被推翻。在1917年11月(俄歷10月),由布爾什維克黨領袖列寧領導了一場武裝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的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史稱“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勝的社會主義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更重要的,它對中國革命的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一年,中國也有許多大事正在發生。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兩千余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這個國號被后來的國民黨政府帶到了臺灣,至今還在使用。當時新生的政體,很快受到北洋軍閥袁世凱等人的破壞,甚至1917年出現張勛復辟12天的鬧劇。

但十月革命的成功使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并發展提供了條件。

原本大山里剛剛出生的一個男孩子,能同世界上正在發生的這些震撼人心的事情有什么關聯嗎?其實真的是有關聯。

祖父和父親的童年

父親1917年2月生于山西省武鄉縣叫鰲垴村一個農民的家庭。二月,無論公歷農歷,都是靠近農歷春節的日子,想來父親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新年的喜悅。

祖父張元旺是個本本分分的農民,一輩子生活在山西武鄉縣的大山里,省吃儉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在有這個唯一的兒子之前,他先有了五個女兒。他自然對自己的兒子有些嬌慣,但也很器重,常常愿意把兒子帶在身邊,愿意花時間將自己生活體會講給自己的兒子聽。他給兒子的印象是,粗茶淡飯即可,布衣干凈就行。他常給兒子灌輸的道理是:咱這地方石厚地少,不勞動是不行的。“常言說挖個坡坡,吃個窩窩;刨個凹凹吃個瓜瓜。”祖父這種愿意給自己的兒子講講人生樸素道理的行為本身,就能說明祖父對自己唯一的兒子充滿了愛和期待。

我追述不到祖父的父親,想來不是山里最貧困的人家,因為根據父親的追述,祖母出嫁前的山西武鄉縣寨坪村,多有讀書人,這讓祖母多少比祖父眼界稍稍開闊并且還多些抱負。如果祖父家特別貧困,恐怕難以娶到奶奶這樣的能干又有見識的女子為妻。作為山里的農民,祖父一直都知道有土地才是最重要的。但土地是要花錢才能買來的,不是在荒坡上刨點邊角余料的荒地就能做到的。祖父張元旺是個幸運的人,她的妻子先為這個家庭生了五個女兒,然后才又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這五個女兒為家族的發展派上了大用場。

中國一直都有這樣的傳統習俗,聘人家的女孩做媳婦到娶媳婦,男方家庭都是需要一大筆費用的。如果沒有這筆費用,男孩子很可能會打光棍。如果做父母的讓兒子娶不到媳婦,讓自己家族的香火延續不下來,那無疑是最失敗的人生。“斷子絕孫”是中國人眼里最惡毒的詛咒。山里的生活是貧困的。山里的人家有了兒子,是很早就要定親的,聘禮在當時不是一個小數目。有兒子的人家不能到了要結婚的年齡才去籌措聘禮和結婚的費用,都是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訂婚,這樣細水長流地支付,可以免去到跟前火燒眉毛的心焦。也有貧困的人家,可以花不多的錢買一個童養媳養在家里,有的殷實人家也會早早買個童養媳,這樣可以減少兒子成年后的費用支出。總之買童養媳也好,聘禮也好,都是鄉村中一筆不小的費用。

顯然,這五個女兒得到的聘禮,讓家境在祖父手里變得殷實。

父親有兩個姐姐嫁得應該還不錯,日子在當時也算小康,后來土地改革的時候被劃為中農。因為日子過得可以,不需要娘家幫襯,所以父親同這兩個姐姐來往不多。

另外三個姐姐家里比較貧困,一個姐姐過世很早,留下一個兒子由娘家照料,另外兩個和家里保持密切來往的是大姐和三姐。父親在自傳中提到自己大姐的丈夫叫李玉名是個農民,在家種地。大姐的兒子叫李仲榮,和父親同歲。在抗日戰爭中也參加了革命,在林縣犧牲。父親沒有提到是否是自己動員或介紹他的外甥參加了的革命,那時候父親很年輕,血氣方剛的年齡,外甥又是和他同歲,一切都有可能。但父親早已經過世,不能證實我的猜測了。

父親的三姐夫叫杜二海,他去世也很早,三姐一個人帶著三個兒子生活,自然離不開娘家的幫襯,應該說是常駐娘家的。祖父自己只有一個兒子,家里人丁單薄,自然喜歡自己的外孫。那時候家里已經有了四十多畝地,這些孩子們慢慢長大,和祖父一起種地勞作,像一個大家族一樣一起生活。祖父認為的做人的道理自然也會告訴自己的外孫們。祖父祖母愛自己的女兒,自然不會虧待自己的外孫,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還為長大的外孫娶上媳婦。如果沒有戰爭,沒有抗戰,山村里的生活就會這樣平靜地延續著,或許能讓祖父祖母在山村里體面的生活著,勞作一生,有人養老,有人送終。

1938年山西變成抗日戰爭根據地之后,農村進行土地改革,祖父因為有地40畝地,兩頭牲口,11間房屋,還雇有一名長工,被評為富農成分,土地和牲口各被分去一半,依然在家里種地。不知道這件事對祖父是否有很大的打擊,父親的自傳里沒有提到。但我推測,在祖父眼里,一個祖祖輩輩當農民的人,土地在生活中視同生命。土改兩年之后,祖父祖母雙雙去世,在父親的檔案里,沒有交代死因和祖父母的年齡。但根據我現在推測,祖父去世的1940年,父親應該是23歲。父親是家里的第六個孩子,如果當時他出生的時候,爺爺是30-35歲,那么爺爺享年是53-58歲之間。父親在自傳里只說父母死后家中已無他人,土地全部交給農會代管。就這樣,那年23歲的父親,14歲離家讀書,卻背上富農成分革命了一生。

上學讀書

父親是家里唯一的兒子,又是上面有五個姐姐的老幺,在家里受到的寵愛可想而知。祖父是一心想要兒子子承父業的,40多畝地是需要兒子將來繼承和管理的。他希望兒子像他一樣辛勤勞作,不要羨慕別人,管別人的閑事,不要與人爭執,吃虧是福,知足常樂。

要說溺愛孩子,祖母更甚,她用的是她自己的方式。她不想自己唯一的兒子永遠被綁在土地上。祖母雖然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但她家鄉寨坪村是靠近洪水鎮的一個大村子,歷來有讀書人,歷來有人外出做官做事,外出的人回到鄉下把外面的見識源源不斷地帶回來,讓窮鄉僻壤的鄉親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祖母雖然像她的五個女兒一樣,在父親的自傳里連個姓名都沒有留下,父親只是說“母親張氏”,顯然冠的是祖父的姓氏,當然也不能排除祖母娘家和祖父碰巧是同一個姓。祖母堅持要兒子讀書的。這樣,小的時候,父親上學讀書,再大一些,除了農忙在家干活之外,農閑仍然在學校讀書。看到父親留下的一筆娟秀流利的鋼筆字和流暢的文筆,就知道當年父親應該是個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

讓父親去省會太原上學應該是當時家里的重大決定。那應該是1931年,父親剛剛14歲。離開家鄉到外地讀書,先不說需要一大筆的經濟支持,單說讓唯一的兒子離開家鄉,這是祖父萬萬不能同意的事情,也由此讓父親同祖父有了過節。雖然祖母在張家連個名字都沒有,但祖母生了五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又都生了兒子,好幾個外甥都在身邊一起生活,自己的兒子又顯示出來有讀書的天賦,這些都讓祖母的地位在這個家庭里變得舉足輕重。

14歲那年,父親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是充滿激情地想要看世界的年齡。因為讀書開闊的眼界,自然向往大山外的生活。于是,父親在1931年走出了山西武鄉縣大山里的老家,去了外地。

參加革命

1931年父親進入位于山西省榆社縣的省立第八中學就讀。這所學校1919年建立,解放后改名為榆社中學。兩年后的1933年,父親進入位于山西省會太原的明原中學就讀。明原中學是一所教會學校,學校里信教的學生和不信教的學生各占一半。教師中非教徒的老師占三分之一。

早在鴉片戰爭后,西方傳教士深入中國窮鄉僻壤舉辦教育。清末山西近代教育制度,大多肇始于教會學校。早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基督教公理會就在太谷城內辦了好幾所教會小學。這些學校既是山西最早的教會學校,也是山西最早的現代小學。

1917年,軍閥閻錫山主政山西,推行了一套“用民政治”,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狠抓教育。僅在1929年一年間,山西即創建省立中學3所、公立中學11所,使中學生在校數達到6118人(含教會中學)。到抗戰爆發時,全省已擁有55所中學,在校生達10011人,教育事業在此20多年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在那個年代,中國的各種政治勢力非常活躍,都在爭奪青年人。包括西方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后,傳教士開辦學校,也是為了將西方的宗教織入中國年輕的一代。教會學校收費低廉,政治寬松,便有人借助于教會學校的掩護,教師里面的革命者公開地向學生宣傳要打倒帝國主義,要像蘇聯的一樣人人有學上,有工作,能吃飽飯等政治主張。就是這些宣傳,使當年剛剛十七八歲的父親熱血沸騰,非常積極地參加學生運動。

1935年冬季,父親第一次參加太原市的學生群眾運動,是著名的“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反對華北自治。這次運動,始于北京,得到全國各地學生的支持。“一二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父親在太原的這次學生運動并擔任組織者,組織罷課游行,擔任糾察隊長,甚至和警察發生沖突。父親當時抱著必死的決心參加這次運動,他在自傳里坦誠,并不感到害怕。學生運動讓父親經受鍛煉,變得成熟。他也遇到的自己的領路人,黨的地下工作者杜野萍,給他講述革命的道理,于1936年秋天引領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犧盟會。

1937年七七事變,父親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轉折。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因為抗日,因為父親贊同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十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就是正式黨員。他離開學校,返回家鄉武鄉,參加了游擊隊。

父親的自傳到這里就差不多結束了。但父親在自己的檔案里深刻地檢討自己,說當初入黨的動機就是為了抗日,并沒有很高的階級覺悟,沒有想到中國共產黨員的責任是要推翻統治階級,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要解放全人類。1937年,父親剛滿二十歲。多年輕啊,他當然在追求一種偉大的神圣的革命事業。

1949年之后,父親參加了一系列的建設新中國的重大事件。他像一個移民一樣,隨著解放的腳步,離開的山西武鄉縣的老家,一輩子都定居在河南省。家里留有他在陸渾水庫主持工作的照片。他一生都輾轉著在河南東西一線的地方工作,一生都操著一口河南人認為難懂的山西口音。而我出生在河南洛陽,因為沒有回過老家(沒有爺爺奶奶,也沒有姑姑,家鄉是和親人連在一起的),當然也不會說山西話,我一直覺得我就是洛陽人。山西武鄉縣,那是父親的家,是他從小在那里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離開了的家。

查完父母的檔案。我為父親擬了一段碑文:

張鳴吾(1917-1979),男,漢族,中國黨員,山西省武鄉縣鰲垴村人。1937年6月參加革命,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游擊隊長,縣區長等職,……洛陽地委工業部副部長,商丘地區計委主任,河南省六建公司……,于1979年3月24日病逝于洛陽。享年62歲。

其實,有時候真想回父母的老家看看,尤其想看看父親長大的地方,看看爺爺安分守己終其一生的鰲垴村,想看看那里的山有多高多大。終于用有限的資料,概括了爺爺和父親的生平里的一些事情。如果有靈,就用這些文字告慰他們在天之靈吧。

牧羊人的女兒

這個故事源自于一篇自傳。它不是普通的個人傳記,是一個年輕的女子在26歲那年寫給她的組織的一段交代自己家事的文字。

她15歲的那年,抗日戰爭爆發。16歲那年,她加入了在自己家鄉山西省抗日根據地的工作。11年以后,她被要求寫下這些文字,以向組織表示自己的歷史清白和忠誠。她當時正在努力地認真地想要把記憶里的曾經的家庭里的看到的聽到生活經歷都寫出來,她還要時時地檢討自己,挖掘自己參加革命時最原始的最私密的經過組織反復啟發才意識到的真正動機挖掘出來。她的字里行間除了流露的那份真誠表達了她對信仰、對組織的忠心不二之外,也無意間透露出了自己的家世。

可以想見,那一天,在昏暗的油燈下,她攤開了幾張組織發給她的油印的表格。表格的首頁是封面,上面依次排列著幾行字。最上面一行加黑,字體最大,印著“干部登記表”。下面一行是姓名。姓名下面一行印著:中共太行區黨委組織部制。最下面一行是印好的時間:一九四八年一月十日。她拿出鋼筆,用工工整整的字體在封面上寫了自己的姓名:岳松秀。翻過第一頁,面對著需要填寫內容的空白紙,她開始回憶起自己的身世。

那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山西省偏遠的山區,大部分普通人依舊過著貧困的生活。平常的年景,饑餓會有,溫飽也是有的。如果有幾畝薄地,幾孔窯洞,這樣的家境在周圍的山村里就算是令人羨慕的人家了。無房無地的男人,如果年輕還有把力氣,會去給人放羊。大山里石頭多,山野多,人口稀少,窮人家都會養一兩只,富人家更多,所以牧羊也是一份營生。雖然這些人沒有土地,甚至沒有房屋,但他們吃得了風餐露宿的苦,耐得住和羊群一起生活的寂寞,一代一代,人們就是這樣活過來了。

她的爺爺就是個牧羊人。牧羊人雖然赤貧,但他們也一樣有自己的生存經驗和人生規劃。大多年輕的牧羊人家的父母會這樣籌劃自己兒子的婚姻,他們會在兒子還不到娶親年齡的時候就訂下一門娃娃親。這當然是是要冒風險的。還是娃娃的女孩也許只有兩個月還是兩歲? 最后能否長大成人全靠運氣。全家人一起從牙縫里省下幾十吊錢當聘金,直到女孩長到十幾歲就可以成親了。這樣即使是一個牧羊人,即使等到三十歲才娶親,到底也會有家有婆娘有孩子。和所有的大山里一代一代一樣,牧羊人就是這樣來討來生活的,讓生命家族延續下去。她知道自己的爺爺就是個牧羊人。父親當然不會對女兒說起過爺爺和奶奶的婚姻,但她覺得爺爺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娶了奶奶。因為有了奶奶才有了父親。父親當然就是在這樣的家里長大,爺爺放羊,奶奶在地主家做飯洗衣。然后才有了父親,把他養大、娶親,又有了自己的女兒。

當年父親長大之后,“子承父業”,也成了牧羊人。應該是從小就從爺爺那里耳濡目染學會了照料羊群,當牧羊人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選擇。或許,差不多是肯定,父親用同樣的方法先聘了娃娃親,后娶了母親。

過去的年月,生活模式的變化是緩慢的,尤其是遠離城鎮生活中大山里的牧羊人,一代一代做同樣的事情,過一成不變的生活。也許那個時候她的父親還年輕,正是這種年輕的血性,使他想要讓自己單調的生活變得同自己的父母不一樣。他愿意多想就是有智慧,他要讓自己的一輩子開出點兒不一樣的花來,或許會結不一樣的果,讓生活會變得和自己的父親不一樣。顯然當年的娶親成家的父親對自己的生活頗有不甘,他心里有一個計劃,他要換一種生活,同自己的父親不一樣的更好的生活。 當自己的婆娘生第一個女娃的時候,父親便開始實施自己想好的事情。

老大是個女孩。出生沒幾個月,父母便把嗷嗷待哺的頭生女兒聘給一個牧羊人,換了幾十吊錢。錢舍不得花,得存著。沒準會有兒子呢,兒子是要花錢聘別人家女兒當媳婦的。可沒有想到自己的婆娘只會生女兒,一個接一個的女兒出生,沒有男娃,這在山里,本不是件讓男人有面子的事情。人本來都是會逆來順受,隨遇而安的,就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在大山里受苦做一輩子,直到終老是一輩子。但父親做的事情,和自己的父親不一樣,也是一輩子。

當她在煤油燈下,面對著組織發給的表格,想到自己的父親,她突然覺得父親是個了不起的放羊人的兒子,是一個挑戰自己命運的人。

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兒,1922年出生,她前面有三個姐姐。父親從姐姐們出生之后,開始把自己年幼的女兒一個接一個許給山區里最貧困,而且是年紀有偏長的牧羊人。父親是有眼光的。他以自己的經歷深知,牧羊人越是貧困,越是年長,越是愿意付更高的價錢訂一門娃娃親。

就是這幾十吊錢幾十吊錢的積攢,加上自己的省吃儉用的積蓄,父親終于買到十畝薄田。那一刻,父親從牧羊人蛻變成了擁有土地的農民。不能不承認,這是父親挑戰命運的一次重大成功,對一個幾代都是牧羊人出身的父親來說,簡直是他人生的一種奇跡。父親當然不是一個善于表達情感的人,她也無從知道父親有沒有在黑夜的窯洞里對著母親喜極而泣過,當然更不會對女兒表達。好多年以后她才知道,父親當時在心里作出了一個更加重大的決定。

擁有了十畝地之后,媽媽生下她,岳松秀,第四個孩子,仍然是個女兒,那是1923年。父親依舊習慣性地在她出生七十天的時候,把她聘給了一個無房無地的牧羊人,那人十五歲,付的訂金是七十吊錢。顯然是父母漸漸年長體弱,母親已知自己可能再無生育的能力,使父親最終斷了想有個兒子的念想。父親也是愛這個小女兒的,父親決定:權當把這個小女兒做兒子來養吧。這樣,或許,甚至一定,這個女兒不再和他一樣受窮,已經是民國了,小腳都不裹了,女娃娃或許可以有出息。他想要女兒有不一樣的人生。

那是她十歲那年,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曾經是山西大山里牧羊人的父親居然說要送她進學堂讀書。十歲!她早就開始在家里幫助父親下地干農活,在家里幫著媽媽洗衣做飯,做針線。女孩子從小就要學著做針線的。要學會縫縫補補,學著做衣服做鞋子。尤其是鞋子,走山路最費鞋,納鞋底要用麻線納得結實。麻線要靠女人自己合成。先把買來的成把的麻泡軟,洗凈,晾干,一綹兒一綹兒劈開,用線墜捻成單股,勁要緊,然后再合成雙股。合線的時候要坐在稍高的凳子或者當凳子用的石頭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腿幫著撐線,腳要用來勾線,雙手操作的時候,要抬高,距離腳越遠越好,這樣合出來的線才會足夠長。就靠這樣手腳腿并用,大山里的女人都能徒手把納鞋底的麻線均勻地合好。十歲的她,已經學會了捻線合線,雖然還不會做鞋面,但納鞋底已經會了。記得有一天父親試穿新鞋,穿好還在硬邦邦的石頭上跺了幾腳,鞋底發出木頭敲擊石面的咵咵的響聲。家里穿的鞋,都是要做成這樣,好走山路。

她不用白天干活了,她就像村里極少有的孩子,可以夾著裹著書的包包,穿過村里和她一樣年齡女孩子羨慕的眼光,每天去學校。她喜歡讀書,認字,做著連父母也不能夠的事情。下學了,還是會幫父親母親干活兒,一邊干一邊嘴巴里說個不停,都是學校里的事情。山西老家的人都睡炕,冬天的時候,就把做飯的灶火和炕道連通,晚上坐在炕上暖和和的。冬天夜長,會晚睡。炕桌上放了油燈,爹坐在炕上舉著長長的煙袋鍋吸旱煙,娘在炕沿上坐著做永遠做不完的縫縫補補的針線,她在油燈下讀書,寫字。那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五年。記得她對爹說過,“等我有錢,我給爹買一個玉嘴的煙袋鍋,比現在的還好。”打記事起,爹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吸旱煙。爹手里煙袋鍋是爺爺傳下來的,玉嘴,黃銅的鍋。上面掛的袋子是母親做的,繡沒繡花不記得了。記得爹不抽煙的時候,會用塊舊布頭擦他的煙袋鍋,那個黃銅的鍋,總是被擦得锃亮。姐夫來家,最好的招待不是娘做的煮玉米面坨坨,是父親把自己的煙袋遞過去,“嘗嘗我這個。”她喜歡煙味兒,喜歡爹抽煙的樣子。她也會對娘說:“我長大了,你們都跟著我。”那時,娘就對著她笑,說“你趕緊長吧”。

上學那幾年,每年開學的時候,爹不是沒猶豫過,村里沒有人家會把這么大的女兒送進學校。猶豫過后,爹會說“再上一年吧”。也會說“反正我也沒兒子,給誰整呢”。她那時沒有多想,爹是對生活不報希望呢,還是抱著希望。就這樣,上完了四年初小,又上了一年高小。她十五歲了,那個牧羊人已經開始催婚了。山里的人重承諾,女兒留不住的。

那年是1938年,山西的大山里已經沒有了往年的僻靜,而是擠滿了說著各地方言的穿著不一樣服裝的年輕人。山里人這才知道,外面有很大的世界,中國很大,還有沒有山的地方,還有一個叫日本國的國家。這才知道那個小日本國,侵略我們了中國,殺中國人,占中國人的地方,是要滅中國的,現在要抗日。抗日就要參加八路軍,八路軍是老百姓的隊伍,是放羊人的隊伍,是窮人的隊伍。山里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參加抗日的活動,你是窮人,一吊錢也不要就會分給你土地。婚姻也可以自己做主,買賣婚姻堅決廢除,女人可以自己找婆家。上了五年學的岳家的這個小女兒,是一萬個不愿意和大他十五歲的牧羊人結婚。為了逃婚,她連想都沒想就參加了抗日的革命隊伍。

這種反叛讓她在一開始感受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和自由,她像一個閉著眼睛的盲人,突然睜開眼睛看見的是完全沒有見過的世面和人。她被周圍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欣賞著,重視著,被一種激情挾裹著,從此開始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1938年她已經參加縣婦聯抗日會工作。那可是縣城,雖然不大,但街上人來人往很是熱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組織很低調,工作的地點只是在民房里,也不掛牌子,不像國民黨政府各個部門都有各自的衙門和招牌。當時的抗日根據地的建設,當然需要當地農民的支持,需要大批的當地的年輕人加入。舉辦夜校識字班,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抗日活動。她是鄉下少有的上過五年學的女子,又熟悉鄉下,于是她主動報名到鄉下工作。她去了洪水鎮,和一起去的干部們分頭開展工作,教村里的婦女學文化,學抗日的道理 。她把婦女們組織起來了,讓婦女們知道,抗日不光是扛槍打仗,種好地打下糧食,軍糧就有了,納鞋底做鞋,戰士就可以穿著鞋行軍打仗了。她是個牧羊人的女兒,她本人就是一個榜樣,有了文化,婦女就能改變命運,打走了日本鬼子,咱自己就是主人,有田種,有糧食吃,有衣服穿,有好日子過。她就是這么想的,她也相信未來一定會是這樣的。

一年的工作時間,她有機會遇到一起工作的另一個男同事。他和她是同鄉,一個縣的。武鄉縣也是個很大的地方,之前并不認識。他人好,有文化,原在省城太原上高中,家境也不錯。雖然參加革命更講究貧困出身,但她內心深處對這個人有好感,她隱隱覺得家境好會讓一個人一舉一動都看起來不一樣。他比她早一年參加革命,他告訴她,還在太原上學時,就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學生組織犧盟會。工作中他照顧她,文化上輔導她,她對他有些崇拜。更讓她心動的是他眉清目秀的五官和總是一臉嚴肅的穩重神態,還有玉樹臨風高大英武的身材。當組織同她談話,要她考慮和父親的婚姻,她連想都沒想就承諾“服從組織安排”。

故事里的她,就是我的母親,岳松秀。那個和她結婚的人就是我的父親張鳴吾。幸虧母親親手留下這些文字,幸虧當時的忠誠使她沒有隱瞞。讀母親身世的資料,覺得這個牧羊人女兒的經歷就像沒有被反動派鍘刀殺死的劉胡蘭。“1937年抗戰開始我16歲(虛歲),1938年在縣婦抗會工作半年。我要求做民校掃盲工作,申請參加培訓,兩周后就分配我到武鄉縣洪水鎮做教育工作一年。” 推算起來,母親是在做教育工作的這段時間同父親相識,母親寫道“十七歲結婚,十八歲在村上當了一年村長后接著當婦女主席。1945年四月到安陽地區任婦女主席,工作三年。1947年11月到安陽水治高校擔任教育主任。”這些只是母親的1948年自述的一段工作經歷,此時她也才26歲。

外祖父外祖母去世的時間,按照母親填表時的1948年的敘述來推算,分別是1940年和1936年。想來母親15歲時外祖母就去世了。19歲外祖父去世后,就是父母雙亡了。母親的四姐妹,她大姐和二姐去世的時間應該是1935年。難怪母親生前和自己的三姐非常親近,小時候三姨一直都陪伴著我們這些孩子。三姨的孩子也由父母代為撫養,那時大家像一家人一樣。

仔細研究母親留下的文字,我對外祖父這個人特別敬佩。但是,母親的文字里關于外祖父信息太少,沒有名字,沒有出生年月。外祖父去世前生活一定非常艱難,先是兩個女兒去世,然后是外祖母也去世。最寵愛的小女兒也參加革命離家出走。真的難以想象外祖母去世的四年期間,是誰在照顧他的生活。這期間,經歷抗日根據地的土改運動,不知道外祖父精心算計、省吃儉用一輩子買到的十畝土地是否依舊歸他所有。推算起來,外祖父應該30歲左右結婚,然后有了四個女兒,大概有我母親的時候,外祖父38歲左右,或許40歲左右。大約外祖父享年58歲左右。也許沒有我想象的那么艱難,牧羊人的生活,晚年大致應該也就是這樣。

我對自己的母親沒有太多的印象。她去世太早,我年齡太小。我完全沒有機會知道母親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做了哪些工作。我小時候記憶中上的是全托幼兒園,有時周日也不回家。上學后還有過在別人家寄宿的記憶。后來我和妹妹哥哥都在家了,爸爸媽媽常常不在家。倒是母親的姐姐,我的三姨,雖然她沒有文化,但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都是三姨在照顧我們,留給我很多溫暖美好的記憶。母親家里沒有男孩,在四個女兒去世之后,這一脈便斷了。幸虧我的父親是個開明的人,我們這一輩五個孩子,都用了媽媽的姓作為姓名的一部分,倒也常常讓我想到她。現在終于知道了母親的身世,牧羊人的女兒,那么我就是牧羊人的外孫女了。

上次回家遷墳,最后一次看到母親的石碑和碑文:

岳松秀 ?(1923-1962), 女,漢族,中共黨員,山西省武鄉縣蘆家掌人,1939年參加革命工作。曾任村長,區委書記,洛陽專區婦聯會部長,偃師縣副縣長等職,1962年農歷4月25日于偃師病故,享年39歲。

無論如何,我感激父母一代在戰爭年代,和后戰爭年代的雙重付出。那是兵荒馬亂的時代,是兵荒馬亂之后慣性依舊很多年都安定不下來的年代,他們付出了他們能夠付出的努力。我也感激外祖父一生想要改變命運的努力,沒有他的那份努力,母親的一生一定會改寫,那么我必然也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想想一個普通人和整個國家以及國際大環境綁在一起個人命運,其實也都有傳奇的色彩。

寫這些文字,紀念我的享年39歲就去世的母親,紀念連名字都沒有的留下的外祖父。謝謝你們給了我生命!

特別致謝偃師民政局,對葬于烈士陵園的父母給予近六十年的看顧。感謝洛陽檔案館,對檔案精心、認真、完整的保存,使我有機會得知到父母的生平。

后記:

一大早五點鐘被電話驚醒。是梅意辛先生打來的微信電話。他告訴我發給他的兩篇寫我爸爸媽媽的傳記文章,《牡丹》雜志社考慮刊登。他讓我發一個word文件檔,附上我個人的簡歷。說今年是建黨100周年紀念,需要有這種歷史意義的文章。

父母的早年參加革命的經歷和他們的生平有機會被人所知,也算是我這個做女兒的為他們做的一點可以告慰亡靈事情。其實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審視,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年前的建立,當年在中國社會上是一股“具有特別意義”的政治力量,是中國從封建王朝專制的社會轉入民主社會的產物,是當年國民黨統治制衡下的一股進步力量。后來國共兩黨合作聯手北伐戰爭,結束了軍閥混戰,又共同對抗日本侵略。

想想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被帝國主義侵入,變成半殖民地的國家,賠款割地一再發生,戰爭不斷,延續了一百多年,讓整個國家民不聊生,國力耗盡,人民的生活及其貧困。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共產黨讓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結束戰亂,和平的環境延續到今天長達70年,現在中國完全成為世界上的一個政治經濟都非常強大的國家,不能不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當年父母那一代努力奮斗現在看來是值得的,后人是應該珍惜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割裂與父母的聯系,就像一個現代的國家不能割裂與歷史的聯系,我們是從歷史走到今天的。我為自己的父母以及他們那一代人感到驕傲。

責任編輯 ? ?楊 ? 櫪

張岳平,筆名秋山。高中畢業下鄉插隊六年,1978年考入洛陽師范學院中文專業。畢業后先后在中國的中學和大學擔任語文老師和大學學報的編輯。1995年赴美定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男女精品视频|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久久国产av麻豆|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基地|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欧美激情第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丝袜第一页| 狠狠亚洲五月天|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毛片最新网址| 日韩av资源在线|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区网址|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欧美色99|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熟妇丰满人妻|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欧美不卡二区|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亚洲色图狠狠干| 狠狠v日韩v欧美v|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91精品人妻互换| 国产色伊人|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影院|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