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陽 和麗梅 黎新梁



摘 要:文章通過對比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各車型后側窗玻璃總成唇邊與側圍外板匹配結構間的差異,從感知質量角度出發,優化后側窗玻璃總成唇邊結構,形成統一的設計規范。
關鍵詞:后側窗 唇邊結構 優化
Optimization of the Lip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Rear Side Window Glass Assembly
Wu Jiayang He Limei Li Xinliang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tching structure of the rear side window glass assembly lip and the side panel outer panel of each model of SAIC-GM-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and optimizes the lip structure of the rear side window glass assemb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ceived quality to form a unified design specification.
Key words:rear side window, lip structure, optimization
1 引言
后側窗玻璃總成,是指通過固定結構裝配在側圍外板上的固定窗,主要起外觀裝飾、防塵防水、提供視野、遮擋鈑金等作用。后側窗玻璃總成一般采用一體注塑成型工藝,由后側窗玻璃、注塑裝飾包邊、固定結構等基本部件組成。后側窗玻璃為鋼化玻璃,厚度可選3.2mm或3.5mm,玻璃顏色可根據整車外觀及零件成本因素選取白玻或綠玻或隱私玻。注塑裝飾包邊通常可選PVC或者TPV材料,TPV具有優良的耐老化性、耐寒性、耐熱性及可回收性,有逐步取代PVC材料的趨勢。固定結構主要為后側窗提供裝配定位及固定,有卡扣+玻璃膠固定、螺釘+丁基膠固定兩種結構。
后側窗玻璃總成唇邊與側圍外板存在匹配關系,唇邊為側圍外板提供遮縫作用,保證車輛在關門狀態下側圍外板不外露。但由于公司各車型后側窗唇邊結構設計不一致,存在多種結構,該區域的匹配關系受到感知質量區域及售后抱怨。本文通過對比公司各車型后側窗玻璃總成唇邊與側圍外板匹配結構間的差異,從感知質量角度出發,優化后側窗玻璃總成唇邊結構。
2 后側窗玻璃總成唇邊結構對比
通過對比公司各車型后側窗唇邊結構可知,主要有以下兩種結構:我們稱之為A型唇邊結構及B型唇邊結構,下面針對兩種結構做具體分析說明。
2.1 A型唇邊結構
該結構唇邊為反凹型,與側圍外板設計干涉量0.5mm,可確保唇邊Y向與側圍外板貼合。唇邊X向與后側門輥壓窗框重合6.6mm(如圖1所示),該重疊量可確保顧客在關門狀態下正向視野目視時,看不到側圍外板,即看不到“露白”,但當顧客以特定角度斜視時,依然可以看到“露白”,該“露白”在窗臺腰線處更為明顯,因后側門B&R LINE在窗臺腰線區域X向往車頭方向內收,導致后側窗唇邊與后側門車門側密封條之間的間隙由正常的3.6mm變為29mm,此間隙變大,使得顧客在斜視時無法忽視該明顯“露白”,當側圍顏色為非黑色時(即側圍顏色為白色或者紅色等顏色,與唇邊自身黑色相差巨大),更加會放大此“露白”效果(如圖2所示),毫無精致感,甚至還會被誤認為車門未關閉到位,這也是顧客投訴抱怨的主要原因。
2.2 B型唇邊結構
該唇邊結構為泡管型,泡管本體材料為EPDM密實膠,硬度通常為HA80±5,泡型材料為EPDM海綿膠,密度通常為(0.65±0.15)g/cm3,泡管通過3M膠與注塑裝飾包邊連接,形成后側窗唇邊。該唇邊與側圍外板設計干涉量0.5mm,可確保唇邊Y向與側圍外板貼合,唇邊X向與后側門輥壓窗框重合7.4mm,Y向與后側門輥壓窗框干涉0.78mm(如圖3所示),X向與Y向重疊設計可確保在關門狀態下不管是正向目視還是斜視,都看不到側圍外板,即都看不到“露白”,可有效解決側圍外板“露白”問題。
但該結構有幾個弊端:一、該泡管與裝飾包邊為非一體注塑成型,泡管通過3M膠粘貼在裝飾包邊上,算上材料費與裝配費用,零件單價成本上升20%左右;二、由于該泡管是通過3M膠人工粘貼在裝飾包邊上,長期使用條件下3M膠粘性會下降,泡管有脫落風險;三、泡管與后側門輥壓窗框干涉0.78mm,由于匹配誤差的原因,該干涉量可達1.0mm以上,泡管長期處于被擠壓狀態,久而久之泡管發生永久變形,表面會出現一條明顯的壓痕,嚴重的會磨破泡管表面(如圖4所示),該失效模式在開門狀態下肉眼可見,也會受到顧客投訴抱怨。
2、后側窗玻璃總成唇邊結構優化
經過以上對比分析,A型唇邊結構及B型唇邊結構都不能滿足最優感知質量的要求,有沒有一種唇邊結構既能遮擋側圍外板“露白”,又不會被輥壓窗框擠壓產生壓痕呢?基于A型唇邊結構,我們優化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即在A型唇邊結構的基礎上,新增一X向立式唇邊結構,新增的立式唇邊與后側門輥壓窗框X向重疊量6mm(尺寸1),Y向與后側門輥壓窗框保持1.5mm距離(尺寸2),我們將此唇邊結構稱之為C型唇邊結構(如圖5所示),該結構唇邊X向與輥壓窗框重疊6mm可確保不管以什么角度觀察,都不能看到側圍外板“露白”,與輥壓窗框Y向保持1.5mm,可確保后側門在裝配誤差范圍內碰不到唇邊,防止產生壓痕,且該唇邊還是與裝飾包邊為一整體注塑成型,不存在裝配穩定性問題,零件單價成本與A型唇邊結構相差無幾。該C型唇邊結構以最小的成本代價,實現了最優的感知質量要求,在公司某MPV及某轎車上量產以后,該區域的匹配質量再無顧客投訴抱怨,優化效果良好。
3 總結
C型唇邊結構經受住了市場及顧客的考驗,該結構的兩個關鍵尺寸:尺寸1與尺寸2(見圖5)可做為設計規范,輸入給公司后續開發車型,做到設計統一。
C型唇邊結構以最小的成本代價,實現了后側窗與后側門最優的匹配方式,該處感知質量顯著提升,高品質的感知質量能給顧客帶來最大的愉悅,讓顧客感受到物有所值,也能助力公司整車感知質量的提升。
基金項目:
柳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多功能乘用車(MPV)整車及關鍵技術升級與開發(No.2018AA 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