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佳慧 鄭興
(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中學化學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學教學指導綱領性文件。國際間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有利于明確各國對化學學科的內涵與水平要求、變化與發展,對于標準的制定與修訂有借鑒作用。王磊[1]研究了中學化學課程標準國際比較研究的內容、方法等。姜言霞[2]以國際比較的視角考察世界上典型國家和地區的化學課程結構,總結國際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的特點和趨勢。魏志方[3]團隊系統地對韓國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及特點進行了研究。通過對比研究,分析課程內容標準方面的異同,有利于洞悉在化學教學內容選擇上的取向。
韓國并無單獨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課程設置依據的文本來自(《科學課程標準》中“科學”、“綜合科學”“科學探究實驗”與“化學Ⅰ”“化學Ⅱ”的部分),這些文件包含了對高中階段化學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與我國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具有同等的功能,以下稱其為韓國化學課程標準。
韓國的課程結構是學生從小學3年級開始學習必修課程“科學”直至初中畢業。高一選修“綜合科學”和“科學探究實驗”。高二和高三可以選擇學習“化學Ⅰ”和“化學Ⅱ”。并規定只有在學習了必修課程之后才可以學習選修課程。與上一版課標相比,課程結構最大的變化是原版的高一化學內容分布在“科學”中,新版的課標高一不再開設“科學”,取而代之的是“綜合科學”與“科學實驗探究”,作為所有高中生的通用基礎。高二開始是化學的分科課程,屬于選修科目。高二高三包括化學在內的科學領域的課程都進入分科學習階段。韓國的課程結構采用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選修”的模式,選修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體現了時代性也具有基礎性。而我國采用了“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的課程結構。
韓國高中化學內容:韓國高中化學的課程內容在“綜合科學”充分體現了各學科之間的融合性,學科之間相互關聯,見表1。

表1 韓國高中化學的課程內容
由表1可見,韓國高中化學物質結構、元素周期率、化學反應原理、氧化還原等與我國課標一致的內容。元素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學在課標中沒有顯性化呈現,而是隱含在具體的內容中。但內容體量上有很大差別,例如有機化學部分,我國必修有機化學占1/5,選必占1/3,這與有機化學的學科發展及實際應用有關,充分體現了課標編寫的時代性與實用性。在內容的組織方面,韓國采用了多元線索組織模式。韓國課程在綜合科學中將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合并在一起,從核心概念出發進行內容組織;在科學探究實驗中以科學的發展以及科學探究的要素進行組織;化學分科課程中以學科知識和概念作為組織線索。在深度與廣度安排上,我國的知識學習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必修難度較小,選修難度加深,廣度更大。韓國的知識學習采用直線性方式,只有氣體、水溶液、氧化還原與電化學、化學反應中的能量這幾個知識主題重復出現。其余難度較大的知識都出現在選修中集中學習。韓國的2015版化學課程標準在必修中新增了氣體,我國氣體的內容主要體現在物理學科當中。
以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為例,我國在必修中提出了可逆反應、化學平衡、化學反應平均速率的表示方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變量控制方法。在選必中又提到焓變和熵變、化學平衡常數、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基元反應活化能。韓國討論平衡問題是在酸堿溶液水平上討論的,沒有提到活化能,僅提到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而且沒有做具體說明。
在課程性質與理念方面,兩國都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注重興趣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創造性和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韓國的課程理念沒有顯性地表現在課標中。我國高中化學的課程理念是圍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出的,從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等方面闡述的。課程性質方面,在高中階段,兩國的化學課程都屬于科學學習領域。不同的是,韓國課程性質每個階段大體上是相同的,著意于培養有科學能力的理想民主公民;我國化學課程性質是概括的表述整個高中階段的課程性質,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旨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課程目標方面,相同之處是兩個國家的目標內容方面都隱含包括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理念,都重視化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強調能力的培養,培養解決與化學相關的問題的態度,強化“科學探究”教學活動。不同點在于韓國是根據不同的模塊對課程目標分學年級別進行的描述,逐步實現;我國在課程總目標的前提下,細化成各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表述明確。韓國課程標準目標的陳述比較籠統,目標語言分類不明確;我國課程標準目標語言明確,但課程評價操作仍是難點。
在屢次課程改革中,中、韓兩國都保留具有了選擇性、基礎性、時代性,傳承和發展自己國家的特色的內容。中韓兩國的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與性質、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存在著共性與差異。本研究有利于化學課程標準的互相借鑒,共同促進課程改革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