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峰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弗羅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將“倦怠”一詞引入學術界。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課業壓力大或其他個人心理層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緒衰竭、乏人性化以及個人成就感低落等現象。周燁(2016),通過問卷對在校8名初中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學習倦怠比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學生的體育學習倦怠的比例達到甚至超過50% 。而目前影響學生體育學習倦怠的主因是教師上課枯燥無趣、體育知識得不到社會認可、個人沒有學習興趣。為了緩解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倦怠和不愿意上體育的行為和心理因素,本文試圖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課學習倦怠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這將有助于我們尋找正確的方法來預防和干預高職生的體育學習倦怠這一不良現象。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3所高職院校進行了分層抽樣調查,發放問卷510份,回收問卷498份,回收率97.6%,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9人,剔除無效問卷11份,問卷有效率率為 95.4%。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SPSS19),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課進行倦怠調查與分析。
在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進行測量,調查者回答的答案分值越高,表明學習倦怠程度越嚴重。從調查數據情況來看,平均每題得分值在3分以下,因此從整體上來看,高職生學習倦怠的情況處于可控范圍。從量表的3個不同維度上看,勝任感平均每題2.39,情緒低落平均每題2.08,成就感低平均每題2.49,成就感低得分最高,即高職生大多為成就感低。
以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不同性別學生的體育課學習倦怠的差異,表1顯示,從總體上高職院校學生在性別上學習倦怠呈顯著差異(P<0.05),除成就感低維度上,男生在其他維度上的平均值都高于女生,在具體維度上,高職生在情緒低落、 成就感低上不同性別體育課學習倦怠存在差異且差異顯著(P<0.05),在勝任感維度上男女生體育課學習倦怠不存在差異(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朱乾坤(2016)對體育專業大學生成就動機與學習倦怠相關性的研究的研究結果一致。在情緒低落維度上,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表明男生在體育課學習中獲得的情緒更低。但是在成就感低維度上,女生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提示我們女生在體育課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更低。

表1 高職院校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倦怠上的差異
對不同生源地學生學習倦怠各維度情況進行差異性分析,經檢驗符合正態性和方差齊性,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檢驗樣本的差異性。表2顯示,不同生源地學生的體育課學習倦怠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逄偉(2019)對心理學視角下高職生學習倦怠差異分析與教育對策研究的研究結果一致。

表2 不同生源地高職生在體育課學習倦怠上的差異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高職生的運動量對勝任感(F=13.794,P<0.05)、情緒低落(F=8.726,P=<0.05)和成就感低(F=10.675,P<0.05)的主效應顯著,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的事后比較,具體而言,在勝任感維度上,小運動量、中運動量和大運動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情緒低落維度上小運動量、中運動量和大運動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中運動量和大運動量得分顯著低于小運動量;在成就感低維度上小運動量、中運動量和大運動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中運動量和大運動量得分顯著低于小運動量。
(一)本文探討了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學習倦怠問題,研究結果顯示高職生體育課學習倦怠整體情況不是特別嚴重,接近中等水平,倦怠狀況雖不嚴重,但也不容樂觀,由3個不同維度可以看出,成就感低平均每題得分最高,表明高職生大多對自我價值和學習意義處于消極評價,感覺自己在體育課學習中難以得到提升,甚至會感覺到自己體育學習處于退步階段,提示我們應提升高職生的體育學習能力的滿意度水平。
(二)高職院校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倦怠上呈顯著差異(P<0.05),高職生在情緒低落和成就感低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 在勝任感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提示,男生在情緒低落維度上所獲得的情緒更低,女生在成就感維度上所獲得的成就更低。
(三)通過高職院校學生的運動量在體育課學習倦怠上的比較,結果顯示,高職生大勝任感、情緒低落和成就感低三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在勝任感、緒低落和成就感低維度上,小運動量組和中運動量組,小運動量組和大運動量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提示我們應合理安排好運動量,并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