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濤,單晨曦,吳貴德,尹占成,吳宜燃
(華能丹東電廠,遼寧 丹東 118301)
華能丹東電廠一期工程為Sargent & Lundy設計、整套引進的2×350 MW亞臨界機組,配套的化學監(jiān)督、處理設備分別由美國的Johnson March、U.S.FILTER公司制造,于1998年底投入商業(yè)運行;鍋爐由英國Babcock Energy CO制造;型式為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自然循環(huán)、平衡通風、燃煤型;汽包壓力為18.21 MPa;額定蒸發(fā)量為1061 t/h;沒有定期排污,其底部設有排水門,只在鍋爐點火前進行操作。汽輪發(fā)電機由美國West.Hous CO制造;型式為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單軸、雙缸雙排汽、反動凝汽式;主汽溫度為538 ℃,壓力為16.67 MPa。
給水采用AVT(O)處理方法,使用氨調節(jié)pH值,爐內采用低磷酸鹽處理[1];2臺機組分別于2014年12月5日、23日改為NaOH處理[2]。
2016—2017年華能丹東電廠積極推進靈活性改造工作,積極探索和參與深度調峰,實施可行的技術措施:鍋爐穩(wěn)燃、提高SCR入口煙溫、脫硫吸收塔水平衡、給水控制優(yōu)化、熱控邏輯優(yōu)化等。制定針對性的安全措施,現(xiàn)已取得一定效果:20%額定負荷試驗成功,供熱期實現(xiàn)機組深度調峰運行,深調期間保證工業(yè)供汽參數(shù),實現(xiàn)25%額定負荷深度調峰運行。通過挖掘深調運行節(jié)能潛力,調峰能力達到較高水平,位于全國前列。
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間,對月度發(fā)電量、調峰收益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情況見表1 和圖1,調峰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圖1 月度發(fā)電量、調峰收益趨勢

表1 月度發(fā)電量、調峰收益統(tǒng)計情況
水汽品質異常主要體現(xiàn)在氫電導率,在華能丹東電廠投產23年中,從投產開始4年時間里,凝結水、給水、主汽氫電導率時有超標,通過優(yōu)化鍋爐補給水處理工藝,此問題得到一定解決[3-4];2014年5月30日監(jiān)測爐水氫電導率后,2臺機組的爐水氫電導率時有超標,通過鍋爐排污等措施,降低了爐水氫電導率[5-6],但是對凝結水、給水、主汽氫電導率的影響有限[7];另外,在對1臺汽泵檢修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存在單汽泵運行情況,此時水汽氫電導率也會發(fā)生異常現(xiàn)象[8];深調時發(fā)生水汽品質異常,負荷率低,水汽流量也非常低,到目前為止尚未發(fā)現(xiàn)有效的解決方法。
根據(jù)在機組深調時存在水汽氫電導率波動的現(xiàn)象,通過分析得出,水汽指標異常,過熱器、再熱器出現(xiàn)氧化皮情況都可能與深調有關。
3.1.1 整月調峰時水汽品質差異
對機組深調時機組負荷、深調時間、凝結水、主汽氫電導率差異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整月調峰時水汽品質差異統(tǒng)計
由表2可知,1月調峰時,1號機組的凝結水、主汽氫電導率分別升高1.71倍、2.14倍,2號機組分別升高1.43倍、1.71倍。
3.1.2 調峰時整月水汽品質平均值差異
對機組深調時機組負荷、深調時間、凝結水、主汽氫電導率平均值差異進行統(tǒng)計,見表3。

表3 整月調峰時水汽品質平均值差異 μs/cm
由表3可知,每次調峰時,1號機組的凝結水、主汽氫電導率分別升高51%、56%,2號機組分別升高38%、30%。
深調時出現(xiàn)的問題需通過提高熱力設備的健康水平來解決,提高水汽系統(tǒng)的嚴密性,減少雜質泄漏,以保障水汽品質。
水汽系統(tǒng)受到污染、漏入雜質是正常的,機組正常運行時,雜質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會達到一個平衡;只要漏量不大,水汽指標可以達到合格。當機組進行深調時,整個水汽系統(tǒng)流量降低,同樣的雜質漏量,水汽中雜質的相對含量升高。例如,機組深調至50~100 MW時,汽包的蒸發(fā)量只有額定蒸發(fā)量1061 t/h的14.29%~28.57%,即151.57~303.14 t/h,由于還要對外供汽,那么凝結水的流量只是額定負荷的1/3~1/7,甚至會更低;同樣的雜質含量,雜質濃度就會增加3~7倍。
因為電導率標志著水汽雜質的含量,它是一個綜合指標,而氫電導率是為增加電導率敏感度而設立的指標,因此,深調時系統(tǒng)稍有波動,凝結水、給水、主汽、爐水等水汽樣品的氫電導率相對來說比較敏感,特別是凝結水的氫電導率。事實上,近幾年來,每次深調時,都是凝結水的氫電導率會明顯上升、甚至超過標準的要求。
供汽量按30 t/h計算,根據(jù)機組負荷率,可以計算出凝結水在不同負荷時的流量及濃縮倍率,見表4;凝結水濃縮倍率隨機組負荷率變化的趨勢圖,見圖2。

表4 調峰時凝結水濃縮倍率
由圖2可知,在機組負荷率低于40%(90 MW)時,凝結水濃縮倍率陡然上升,由此得出結論:當機組深調時,凝結水氫電導率會上升,深調程度越深、負荷越低,凝結水氫電導率升得越高,同時,給水、飽和蒸汽、主汽乃至爐水氫電導率均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較小。

圖2 凝結水濃縮倍率隨機組負荷率變化情況
2臺機組水冷壁結垢量的趨勢見圖3。2臺機組水冷壁結垢量數(shù)據(jù)從1998年開始,分別截至2019年5月、2018年10月。

圖3 水冷壁結垢量趨勢
圖3中,帶有數(shù)據(jù)標記的紅色正方形為2號水冷壁數(shù)據(jù),藍色菱形為1號水冷壁數(shù)據(jù),綠色直線為結垢量標準。機組深調后,水冷壁結垢量沒有明顯變化。
1號省煤器、再熱器、過熱器中,2臺機組省煤器、大屏過熱器、低溫再熱器、高溫再熱器、一級過熱器、末級過熱器結垢量趨勢圖見圖4, 2號見圖5。

圖4 1號省煤器、再熱器、過熱器垢量趨勢

圖5 2號省煤器、再熱器、過熱器結垢量趨勢
a.1號機組:2008年至2019年11年間,1號大屏過熱器結垢量沒有明顯增加,均低于200 g/m2;1號高溫再熱器、末級過熱器,從投產至今21年間,1號高溫再熱器、末級過熱器結垢量分別為497.3 g/m2、1093.3 g/m2,均超標,特別是1號末級過熱器超標273%。
b. 2號機組:2號大屏過熱器、高溫再熱器,從2009年至2018年9年間,結垢量增加明顯,大屏過熱器由148.49 g/m2增加到404.8 g/m2,已經超標,2020年為303.5 g/m2;高溫再熱器由277.9 g/m2增加到579.8 g/m2,嚴重超標,2020年為431.0 g/m2;2009年2號末級過熱器的結垢量為352.13 g/m2,2020年結垢量達到885.2 g/m2,嚴重超標。
氧化皮情況是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超臨界以上機組;但是,華能丹東電廠2臺機組的末級過熱器、1號機組的高溫再熱器都存在氧化皮情況,特別是1號末級過熱器,已經超標,見表5。

表5 鍋爐氧化皮厚度
針對再熱器、過熱器結垢量和氧化皮厚度超標的問題,目前有4種處理方法[10],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a.割管清理
開展高溫受熱面彎頭處氧化皮堆積檢測,對于氧化皮堆積厚度超標的受熱面管進行割管清理。
b.啟爐吹掃
通過監(jiān)視受熱面壁溫,并以此為依據(jù),在啟機并網前采用受熱面蒸汽吹掃的辦法,利用蒸汽動量將滯留在受熱面管內的氧化皮通過機組旁路系統(tǒng)吹走,對于緩解氧化皮剝落引起的受熱面爆管問題起到一定作用。
c.受熱面材質升級和改造
隨著機組運行參數(shù)的提高,對受熱面材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原設計受熱面材質等級存在偏低的問題,如有些電廠使用TP347HFG,存在抗蒸汽氧化性能不足的問題,發(fā)生了大面積氧化皮剝落;將其升級為Super304H,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d.化學清洗
化學清洗是用化學方法清除過熱器、再熱器的垢和氧化皮,可有效控制氧化皮的剝落,酸洗后要采取控制受熱面壁溫等措施。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深調,2臺機組的割管時間分別是2019年5月、2018年10月,1號高溫再熱器結垢量、2號大屏過熱器結垢量超標,2號高溫再熱器結垢量、1號末級過熱器結垢量嚴重超標,1號末級過熱器氧化皮,已經超標;結垢量、氧化皮超標問題是否與深調有關,有待研究。
在火電機組進行深度調峰時,氫電導率等水汽指標出現(xiàn)異常,而此間再熱器、過熱器結垢量、氧化皮厚度明顯上升,這種現(xiàn)象需要相關專業(yè)研究,以期得到解決。
由于火電機組是按30%~40%額定負荷(最低負荷)設計,在此負荷下,包括水汽系統(tǒng)的嚴密性、雜質泄漏量等相關性能能得到有效保障,也就是說,只能在這個負荷率以上,才能夠保障水汽品質合格;而調峰的一級值為175 MW(供暖期)、168 MW(供暖期),二級值為140 MW,負荷率為40%;調峰機組能夠穩(wěn)定運行的負荷率越低,說明機組調峰能力越強,華能丹東電廠350 MW機組最低深調負荷為48 MW,負荷率為13.71%。深度調峰,調得越深,對水汽指標的影響就越大;因此,為保障發(fā)電機組水汽化學指標合格,需要提高水汽系統(tǒng)的嚴密性,提高設備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