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曼
(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梁河阿昌語動詞存在著自動態與使動態的對立。“自動態表示的動作、行為是由主體自己實現的,使動態表示的動作、行為是由主體使客體實現的,或借助外力進行的,使動范疇是對表達主體與客體動作的關系的語法意義的概括,它包括了自動態和使動態兩種對立的語法意義。”(戴慶廈,1990:338)梁河阿昌語動詞使動范疇的語法形式主要有屈折式、分析式、屈折式與分析式兼用三種。
屈折式通過語音變換表示自動、使動。屬于這一類變化的使動詞不多。其形式主要有:送氣不送氣交替,即不送氣表自動,送氣表使動;清音與濁音交替,即濁音表自動,清音表使動;零聲母與清擦音交替,即零聲母表自動,清擦音表使動。
送氣與不送氣交替。例如:


清音與濁音交替。例如:

零聲母與清擦音交替。例如:

屈折式在現代梁河阿昌語中大約是一種處于衰亡狀態的殘余現象。其中零聲母與清擦音交替的形式最為少見,其次是清音與濁音交替,送氣與不送氣交替的形式較為常見,但總體來說梁河阿昌語動詞使動范疇中的屈折形式只在少數詞中尚有保存。
分析式是梁河阿昌語使動范疇中一種重要語法形式。其構成是在自動詞前或后加助動詞或使動詞。分析式在語用中出現頻率最高。分析式使動態又有兩種語法形式。
1.在自動詞前加t?i?31“給、讓”,或sɑi33“使”,或加khut31/kɑu33“搞、弄”表示致使義。t?i?31、sɑi33、khut31/kɑu33 這幾個詞都源于動詞。它們都能獨立當動詞使用,表示“給、讓”或“使、使喚”等,但當它們位于自動詞后表致使義時,則發生一定程度的語法化。其語法結構分別是:

誰弄瞎了他的眼睛?(使動句)
2.在自動詞后加?ɑ?31“讓”。例如:

在使動句中,一些屈折式的使動詞后可以再加上表達“致使”意義的助動詞?ɑ?33。這種雙重標記的使動形式因屈折式使動詞數量少,所以出現頻率較低。例如:

這三種語法形式,屈折式出現比較早,分析式出現較晚。屈折與分析兼用式是在一些屈折式的使動詞后,再加上表達“致使”意義的助動詞?ɑ?33,這種形式應該是處于這兩者發展階段之間,屬雙重標記的使動范疇,是屈折式向分析式發展的痕跡,也說明使動范疇的屈折式正處于衰退階段。
在梁河阿昌語中不是所有的動詞都具備自動和使動這兩個對立的語態。有些動詞只有自動態,沒有使動態。不能使用使動態表達的動詞主要是:(1)不能通過外力產生使動的、表示與生理現象有關的動作行為,如mɑ31“做(夢)”只有自動詞;(2)表示自然現象的,如pɑ?31“打(雷)”、wɑ33“下(雨)”、m?t31“刮(風)”等;在民族心理和風俗習慣上不允許構成使動意義的,如th?33“取(妻)”。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梁河阿昌語動詞的使動態以單標記為主,有極少數雙重標記。在屈折式、分析式、屈折與分析兼用式三種主要語法形式中,分析式使用頻率最高,屈折式與分析式雙重標記類型的使用頻率最低。屈折式、屈折兼分析式存在被分析式取代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