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奧楠,楊學達,花 薇
(1.鐵嶺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遼寧鐵嶺 112000;2.鐵嶺市農業科學院,遼寧鐵嶺 112616)
由丹東農業科學院等單位提供50個品種,由沈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提供Mo17、黃早四、獲白、沈137、齊319、掖478等自交系作為抗病鑒定對照種。采用田間人工接種鑒定技術,對試驗的品種進行大斑病、彎孢葉斑病、灰斑病、絲黑穗病和莖腐病的抗性鑒定與評價。
試驗于2017—2018年進行抗性鑒定圃分別設置在沈陽沈河區、大連甘井子區、鐵嶺銀州區、丹東鳳城市和錦州凌河區。每份材料種植共6行,行長8 m,順序排列,其中絲黑穗病鑒定區每份材料4行(104株),莖腐病鑒定區每份材料2行(52株),其它病害鑒定區每種病害接種26種,按正常田間管理,常規方法分區人工接種(病害抗性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玉米主要病害抗性評價標準
1.2.1 玉米大斑病抗性鑒定。大斑病菌是從當地采集的致病力較強的病原菌,上一年經分離培養保留后,用PDA斜面培養基和高粱粒法擴繁培養,產孢后洗滌配制成孢子懸浮液,于7月上中旬分別進行人工噴霧接種或高粱粒直接接種,接種株數26株,8月末~9月上旬進行發病調查。
1.2.2 玉米灰斑病抗性鑒定?;野卟【鷺O不易產孢,灰斑病為自然發病調查。
1.2.3 玉米彎孢葉斑病抗性鑒定。彎孢葉斑病菌為上一年從當地采集分離獲得,病原菌擴繁方法同大斑病菌擴繁方法,于7月上中旬進行高粱粒直接接種或噴霧接種,接種株數為26株,8月末至9月上旬進行發病情況調查。
1.2.4 玉米絲黑穗病抗性鑒定。絲黑穗黑粉菌是上一年從5個鑒定地采收、混合,按黑粉菌:細土=1:1000的比例配制成菌土,播種時每穴抓100 g菌土覆蓋種子。接種株數為104株,于8月28—31日進行發病調查。
1.2.5 玉米莖腐病抗性鑒定。采用播種時接菌,將20 g菌種接到種子水平距離3~5 cm處,覆土。接種株數52株,調查時間為9月上旬。
2017年5月各試驗點平均氣溫略高于常年,6月平均氣溫略低于常年,7—9月平均氣溫略高于常年;5月上旬各試驗點基本無有效降水,玉米出苗受到一定影響,7月上中旬持續干旱,降水較少,玉米生長發育受到一定影響,8—9月有效降水整體少于常年,部分試驗點玉米品種灌漿受到一定影響;多數試驗點在出現旱情時及時采取人工灌水等措施有效緩解旱情,對玉米品種試驗整體影響有限,錦州試驗點玉米生育中后期遭遇嚴重干旱,絕大部分試驗品種開花授粉期間受到嚴重影響,結實不良,空稈較多,不能真實反映品種的特征特性,該點抗病性鑒定試驗除保留玉米絲黑穗抗病鑒定結果外,其它病害不進入統計;各試驗點受臺風影響較小,整體倒伏倒折較輕。
2018年5—9月平均氣溫略高于常年;5月各試驗點有效降水多于常年,玉米出苗正常,6—7月上旬各試驗點有效降水少于常年,7月中下旬各試驗點陸續經歷幾次降水過程,使田間旱情得到緩解,玉米生長發育正常,8—9月有效降水整體少于常年,部分試驗點玉米品種灌漿受到一定影響;各試驗點受臺風影響較小,整體倒伏倒折較輕。
由表2可知,在2017年與2018年試驗中所使用的50個遼寧玉米產區主栽品種中,對大斑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19個,對灰斑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23個,對彎孢葉斑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25個,對莖腐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25個,對絲黑穗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10個。試驗中所使用的50個玉米新品種中,對大斑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16個,對灰斑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11個,對彎孢葉斑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25個,對莖腐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25個,對絲黑穗病抗性呈中抗以上的品種有10個。

表2 玉米主栽品種抗大斑病鑒定結果
在2017年度的試驗中,由于降水較常年偏少,不僅僅影響的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長,同時也影響了玉米病害的發生與流行。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度的玉米品種發病級別和發病率均較低,發病級別為1至5、發病率低于25%的玉米品種比例超過70%。在2018年度的試驗中,氣溫與常年相差較小,而且在病害流行關鍵期的7月中下旬降水充足,持續的陰雨天氣給病害發生流行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各類主要病害在此條件下發生流行,在不同的玉米品種上呈現出不同的抗性水平。因此,綜合兩年的抗病性鑒定結果,可以排除單一年份由于氣候不適宜病害流行而無法準確評價玉米品種抗性的因素。與此同時,在新品種抗病性鑒定的試驗中分別設置了陽性對照與陰性對照,每組試驗中所設置的對照均在當年表現出自身應有的抗病水平與感病水平,表明試驗中所設置的對照均表現正常,且該組試驗結果是有效的。
玉米大斑病一直是鐵嶺地區主要病害之一,在抗病育種中也一直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被考慮。玉米灰斑病流行程度相對平穩,但近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2018年呈暴發式流行,因此玉米抗灰斑病育種值得引起注意。玉米彎孢葉斑病屬高溫高濕病害,原本發生于華北玉米產區,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東北玉米產區在氣溫高、雨量大的年份也容易發生該病害,但近年來該病害已得到控制,并且鐵嶺地區的氣候比華北玉米產區較為冷涼,不適宜彎孢葉斑病流行。由于種衣劑、種子包衣等技術普遍推廣,玉米絲黑穗病在鐵嶺地區已得到控制,但玉米對絲黑穗病抗性一直是遼寧玉米產區選育新品種的一項重要指標,不容忽視。近年來玉米莖腐病為害越來越嚴重,已上升為威脅遼寧玉米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抗莖腐病已成為遼寧玉米新品種抗病性鑒定的指標之一,在今后的玉米品種選育過程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